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与中国特色“经济学说的系统化”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顾海良 参加讨论

    其次,作为“崭新的因素”,这些范畴是统摄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枢纽”或主线。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中,马克思指出:“进一步考察表明,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这一点首先是由我批判地阐明了的,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① 在1873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中,为了对劳动二重性的“枢纽”作用“较详细地加以说明”,马克思补充了以“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为标题的专门论述。② 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对于商品二因素、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生产形式及其本质等问题的理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劳动二重性范畴所具有的“枢纽”作用,才使剩余价值成为贯穿于《资本论》理论逻辑的中心范畴,一把理解马克思经济学话语体系的“钥匙”。
    最后,作为“崭新的因素”,这些范畴是马克思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流派的根本标识。工资范畴是当时经济学流行的用语,但马克思在批判借鉴这一范畴中,赋予其全新的内涵。马克思认为,那种把工资看作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的观点,是“直接地、自发地、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现出来的”,③ 其结果必然“陷入了无法解决的混乱和矛盾中,同时为庸俗经济学的在原则上只忠于假象的浅薄性提供了牢固的活动基础”。④马克思在“术语的革命” 中提出,揭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需要“站在工人的立场上”,⑤才能科学地加以阐释,古典政治经济学只要“附着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它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⑥ 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当时经济学流行的工资范畴背后隐藏的经济关系的本质。
    二、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⑦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学所作的“科学史” 意义上的评价。关于术语革命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托马斯?库恩有过类似的说法。“科学革命就是科学家据以观察世界的概念网络的变更”,“接受新范式,常常需要重新定义相应的科学”,“界定正当问题、概念和解释的标准一旦发生变化,整个学科都会随之变化”。⑧ 即“某些科学术语发生意义变革的事件”。⑨
        ① 《资本论》(根据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翻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l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4—55页。
    ③④⑤⑥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21、617、620、622、32页。
    ⑧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8、91页。
    ⑨ 托马斯?S.库恩:《必要的张力》,纪树立等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xiv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与中国特色“经济学说的系统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