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演进机理:自主生长与链式协同

http://www.newdu.com 2018/10/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卢中华 参加讨论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链群系统的构成、机制与优化研究(09CJY058)”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摘要:链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结构形式,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也产生了农业科技创新链。为探索农业科技创新链演进的内在逻辑,论文界定了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概念,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链在自主生长和链式协同创新的作用下,沿着微观层面的单元创新链、中观层面的环节创新链与区域(产业)创新链和宏观层面国家创新链与国际创新链的5个基本阶段演进,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研究的对策启示。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链;自主生长;链式协同
    一、引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在农业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农村民生科技、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53%①。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仍有多重约束,即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竞争,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约束,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整体发展还很不完善。作为以原料、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为主要环节的科技创新主体相互促进而形成的农业科技创新链,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基础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对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对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系统结构还不完整,创新链的各个环节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远未发挥出来,创新链的区域性、国际性协调相对滞后,对国际国内农产品的需求还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微观层面,企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的累积性成长相对较慢,其占总收益的比例较低,而消费性资源所占的比例较高;民间创新力量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自我发展。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农业科技创新链形成与发展的演进规律,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农业科技创新链研究的文献述评
    (一)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文献述评
    Kevin Morgan, Jonathan Murdoch (2000)采用演化方法,探究经济知识在传统的食品链和有机食品供应链中扩散;传统食品链使知识扩散到投入供给者,有机食品供应链将知识传回农场;在有机食品链中,农民能够再一次成为有知识的代理人。杨敬华,蒋和平(2005)提出,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式集群优势进行技术创新,集群创新呈现链式发展的状态,应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管理。郭久荣(2006)认为,农业技术创新链构成要素的协调是保证技术转移的重要条件。农业科研项目投向偏离、产业化开发投资比例较小、产后研究环节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转移。卢东宁(2007)探索了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的规律和实际运行模式,并对其运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的建议。谢文,项喜章(2010)将乳制品业技术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分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支撑要素和动力要素四种类型,进而分析各构成要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林伯德(2010)对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研究开发阶段、示范推广阶段和产业化阶段以及科技创新环境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农业科技创新链综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判断主要影响因素的基本标准。黄钢,李颖,王宏(2011)认为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价值链在其成长中形成研发创新环、孵化创新环和市场创新环,在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过程中,由各功能节点组配链接成链接单元,再由链接单元链接成关键创新环,进而构成三环模式链条集合体系统网络。
    (二)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 创新链的内涵、结构、形成动因、模式的分析。郑海涛(2003)、曲久龙,顾穗珊(2006)、吴晓波,吴东(2008)、杨天亮,朱斌(2009)、钟庭宽,蒋日富(2010)、龚发金(2010),特别是吴晓波,吴东(2008)主要考察了创新链的本质问题,总结了四代创新链的系统演化;并对创新链的基本结构进行了阶段划分;分析了线性创新链、非线性创新链,以及循环创新链三类创新链模式各自的特征和政策含义。龚发金(2010)提出,创新链的建设必须要依托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创新支持系统和创新平台建设两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重点项目平台等平台项目,有效整合高新区科技创新资源。
    2. 创新链合作、协同机制的研究。国内蔡翔(2002)、王红梅、邱成利(2002)、王杰(2007)、刘满凤(2009)、尹安(2009)、顾晓敏(2009)、蔡坚(2009)、吴晓波,吴东(2010)、朱瑞博(2010)等认为创新链上各主体、各环节、各部门、的合作对于创新至关重要。吴晓波,吴东(2010)指出知识界、党政界、媒体界与行业企业界各自的创新链对接,是发挥行业民主优势,实现行业企业提升的基础。国外对创新链或价值链合作机制的研究主要有:Bowon Kim (2000)、Bruce S. Tether (2002)、Markus Nordberga et al (2003)、James H. Lovea et al (2011)、Longwei Wang et al (2011)、Kyung-Nam Kang a, Hayoung Park(2012)。Bruce S. Tether (2002)分析了创新企业和外部伙伴的合作创新模式,发现创新与合作者之间不是直接关系;多数企业没有与其它组织形成正式的合作创新安排;从事研发和试图引进更高水平的创新更有可能从事创新合作,创新合作的程度取决于企业类型和创新内涵。James H. Lovea et al (2011)发现外部开放在创新起始阶段、实验阶段很重要,内部开放在创新的后期很重要。企业内部设计能力与企业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紧密联系,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在创新的实验阶段很重要,与私人和公共研究机构的联系对促进创新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创新链与制度(Charles Edquist, Leif Hommen,1999; Shih-Chang Hung,2000;Jarunee Wonglimpiyarata,T, Napaporn Yuberk,2005;Cristina Chaminadea, Jan Vang ,2008)、知识创新(Stephen Ropera et al ,2008)、市场需求(Yoram Krozer et al ,2010; Yichen Lin et al,2010)、环境(Joseph Huber,2008)等方面的研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由于研究问题、角度、方法、目的等的不同,目前对农业科技创新链形成-发展-繁荣-衰退的演进机理还没有形成系统、充分的成果。而这也是克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多重约束,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本文将系统探讨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演化机理,以期为农业科技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全文共五个部分,除引言外,其他依次对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演化历程、内在机理、典型案例、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三、概念界定
    (一)自主生长、链式协同
    “自主”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自己做主”。教育上的自主指的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亦即它的选择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生长”在汉典中的解释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生物体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本文中的自主生长是指农业会科技创新单元发挥自身的选择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创新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创新能力和绩效不断提高的过程。
    “协同”一词在汉典中的解释是“谐调一致;和合共同;指团结统一;协助,会同;指互相配合”的意思;链是指用金属环节连套而成的索子,可以引申为由不同或相同连接而成的前后相继的结构形态。链式协同一般是指链结构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式所形成的相互配合、和合共同作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内涵
    链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前后相继或者潜在的前后相继的普遍联系的客观存在形式,就表现为一条链。
    在农业领域,一次农业科技研发活动是一个由一系列具体项目或环节组成的链条。从产业整体观察,任何一种农产品都涉及到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农产品的发展往往是由上述某一或某些环节的科技创新引致其他环节或整体产业进行科技与非科技创新,进而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牵引、共同发展的科技创新链。
    创新链作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需求的链式集聚与扩散。科技创新链是科学与技术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需求的链式集聚。农业科技创新链是指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及其需求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前后创新关联的链式集聚与扩散系统。在农户、企业、农产品、产业、区域、国家、国际等层面上都可以形成农业创新链,也可能存在多个层面的创新单元交叉,形成不同混合链的现象。根据具体的农产品可以将农业科技创新链分为组织创新链、区域创新链、国家创新链、国际(全球)创新链,不同农产品的科技创新链也可能存在交叉、重合、共生的现象。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农业科技创新链的演进机理,自主生长与链式协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