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论 本文利用“一带一路”18省市面板数据,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省市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耦合协调演进关系的特征,并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和成因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是:
1.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时序上呈稳步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从东至西逐级递减趋势,且省际差距大。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数时序上呈加速增长态势,空间上表现阶梯状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人才集聚,中、西部地区相对匮乏。
2.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度时序上呈逐步协调发展的态势。但从耦合协调度的绝对水平来看,仅从濒临失调衰退升迁至勉强协调发展类型,耦合协调程度依然低。空间上,耦合协调度亦呈现由东至西逐级衰退态势。
3.由于制约各省市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状况量体裁衣来提升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比如高耦合协调人力资源滞后型应强化人力资源的自主创新力,中耦合协调人力资源滞后型应发挥现有人力资本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模仿能力等。
①Schults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3).
②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PP 1002-1037.
③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
④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pp 3-42.
⑤Mankiw N G,Romer D,Weil D N.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2),pp 407-437.
⑥Jonathan Templea.A Positiv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on Growth.Economics Letters,1999,65(1),pp 131-134.
⑦Topel R.Labor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1999,(3),pp 2943-2984.
⑧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⑨王第海等:《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以中国跨省数据为例》,《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
⑩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11)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第3—19页。
(12)任乐:《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基于河南省18地市的数据检验》,《经济管理》2014年第523(7)期,第31—38页。
(13)杨敏杰等:《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的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348(24)期,第54—57页。
(14)柳青、钟茹歆:《广西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年第394(6)期,第80—83页。
(15)廖明岚:《基于熵值法的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2(4)期,第56—67。
(16)单良、宋关东:《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人口学刊》2016年第218(4)期,第103—112页。
(17)黄瑞芬、王佩:《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2期,第39—42页。
(18)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热带地理》1999年第19(2)期,第171—177页。
(19)李昳、张向前:《我国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使用机制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80—87页。
(20)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第3—19页。
(原文刊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泉州)2016年第6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