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月15日,国土资源部透露,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另外,中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但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严格禁止下乡人员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等。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王 玥
■ 嘉 宾: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肖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政府对于解决楼市乱象有了笃定决心,也想出了超越以往“宏调”变“空调”的解决办法
主持人: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将会意味着什么?
李长安: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唯一供给者只有政府部门,这既是源于城镇土地的公有性质,也是源于政府行使土地管理权的需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房地产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成为商品房住宅土地的唯一来源。从过往历史看,这种模式有其优势,政府通过管理土地出让节奏来调节市场供需,尽量避免土地供应量过大造成楼市库存,或者避免土地供应量小推高房价上涨预期;同时通过统一的公开出让,可避免土地私下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后,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土地财政和不断上涨的地价房价就是最大的弊端,也是困扰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多年的一个顽疾。因此,探索如何打破城镇土地供给的政府垄断,就成为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必要之举。
肖俊:此次政策调整是我国土地政策的一次比较重大的转变,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意味着政府放弃了住宅用地垄断地位,非地产企业单位将有机会获得更多土地供应,而不必通过政府供应的土地拍卖购买土地建房或者从开发商等二级市场上购买、租赁。政策调整的主要意图是为落实中央“房住不炒”方针、为大规模建设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而寻求新的土地供应。新政策除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外,也激活了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价值,农民将可以通过转让使用权而获得远超出农业生产的收益。当然,新政策对集体土地“违规”开发会有不小的影响。
张敬伟:几个周期的楼市沉浮,凸显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沉疴顽疾。首先,楼市乱象凸显土地供应难以实现房住不炒的居有其屋目标;其次,国有土地有限,且各有用途,划定的红线是不能碰的,政府提供居住用地不可持续;其三,居住用地激活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土地财政又促进了粗放的城镇化和错误的政绩观,也导致落后产能的过剩。政府不再垄断居住用地供应,是楼市乱象的倒逼,是产能过剩的棒喝,也是痛定思痛后的政策调整和正本清源。这意味着,政府对于解决楼市乱象有了笃定决心,也想出了超越以往“宏调”变“空调”的解决办法。也意味着,楼市利益泛化的紊乱,还是让位于房住不炒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