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外,通常还需要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共识和共同参与,需要发挥地域比较优势的带动作用,需要有自然与人文方面的景观比较优势,需要有绿色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比较优势,并通过科学决策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章修正案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增写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亟待研究和破解。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是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绿水青山的修复和维护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绿水青山变不成金山银山,老百姓就难免会照旧毁林毁草填湖,企业就难免会照旧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地方政府也难以真心支持投入巨大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中央要求下,各地通过改革,建立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机制,纷纷思考探索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但尚未形成广泛共识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实践来看,一些有地域优势的经济发达地区和有特色资源的风景名胜区,绿水青山通过民宿经济、旅游经济、产业经济等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一些沿海地区,不仅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湖,生态本底好,经济基础好,环境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立足于资源和环境的绿色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环境保护措施也得以长久地实施。但在一些西部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弱等因素,除了少数地方外,旅游产业和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整体还不发达,绿水青山还没有变成金山银山。培养把绿水青山转化成财富的能力,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这些地区还需要作出艰巨的努力。下一步,欠发达地区当寻找工作抓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和全面脱贫攻坚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生态文明的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入,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得到社会各界持久的拥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