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大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8/3/23 安徽日报 宋伟 许哲… 参加讨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首,是未来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这是安徽制造业融入“国家队”,将科教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将人力优势转化成人才优势,将产业体量转化成制造质量的重要机遇。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打通的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是产业形成的三个维度连接起的完整链条。搞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是筑牢安徽制造强省基石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安徽一直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端制造重大布局,努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中心,进一步夯实制造大省地位。近几年,《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等建设制造强省的顶层政策框架相继出台,从“新品”到“精品”,从企业到平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推进,安徽的制造强省建设得到多维度、高密度、全方位的推进。安徽加大对企业和行业技术中心投入、推进产学研精准对接,在企业和高校播种了大量创新的种子,构建了清晰的创新体系。注重将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产业+基地、龙头+配套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融入到企业发展的细枝末节,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政策协同、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串联起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强大动力,成为安徽制造强省建设的重大支撑力量。
    当然,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提档加速过程中,在投入机制、运营模式和协同创新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总的来看,中心存在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不强、运营主体的市场化意识不强等现实情况。提升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增长迅速,有望成为安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其中以合肥的智能语音、智能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芜湖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蚌埠的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在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时,要综合考虑各地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先在技术改造、重大装备首台套、服务型制造和精品制造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各地市和国家级园区差异化布局产业发展,避免因盲目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是创新融资模式,增强发展后劲。国内外的诸多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融资方面大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以美国数字化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DMDII)、英国高价值制造中心(HVM)和我国的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为例,它们的投融资方式都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安徽省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时,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形成“省市同步、校企结合”四方共建的投入机制,省级财政拨付一部分项目建设资金,市级政府再配套一部分资金,相关行业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人才、技术等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政产学研的有机融合和人、财、物的紧密结合,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激发中心发展活力。
    

[1] [2] [3] 下一页

Tags:大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