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通过催生共同体意识,从而促进多元主体间的价值融合。网络关系的存在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本质上将多元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结成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体意识一旦形成,便会在思维层面对治理多元主体的价值认知和理性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形构的社会治理主体系统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能力,最终通过社会治理效能得以检验。社会治理行为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决定着社会治理主体系统内部关系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在社会治理多元主体间营造互信、互助、互惠、和谐的关系,构建协同合作秩序,对于社会治理能力和效能的提升都至关重要。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关系嵌入式资源,凭借信任、规范、网络三要素所共同构成的稳定内部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社会治理主体间关系,进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转为双向度的关系结构 “社会治理”一般用来描述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内发生的,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充分合作实现的,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各类社会公众需求的优化满足为现实任务的多元主体间持续性联合行动。社会治理主体系统内部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
作为一次全新的主体间关系调整,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由传统政府一元化、从政府到社会单向度的“主—客”关系结构向现代政府与社会多元化、政府与社会主体双向度并以具体事务为对象的“主—客—主”关系结构转型的过程。作为一次多元主体间的联合行动,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公民之间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并协同合作,共同追求公共性、公平、正义、发展等价值目标的系统运动过程。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社会治理意味着权力系统革新理念并主动接纳社会,将制度空间向社会有序开放的过程。
影响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系统行为能力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从动机行为理论来看,这种行为能力受到多元主体间价值的融合性和认知的一致性影响;从资源理论来看,这种行为能力受到多元主体间资源的共享性和整合性影响;从系统论来看,这种行为能力受到多元主体间行为的协同性和秩序性影响。因而,只有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的联合行动中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行动的协同有序、价值的整合一致,才能有效提升多元主体系统的行为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化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优势,并达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目标。
构建稳定的内部结构 社会资本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是一种实际或潜在的关系资源。社会治理场域中的社会资本是指嵌入在多元治理主体间关系中的,对社会治理集体行动具有价值融合、资源整合、秩序再造等生产性价值的关系型社会治理资源。社会资本提升多元主体系统社会治理能力的功能主要通过社会资本内部紧密联系的“信任”“规范”“网络”三大结构要素实现。
首先,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多元主体系统内部的价值融合。社会治理具有公共属性,应当体现公共管理的基本使命、精神追求和核心价值,即公共精神与公共利益、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社会发展与社会责任。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系统内部的价值体系大且复杂,差异主体间实现价值融合为社会治理系统行为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基础。当个体理性、群体理性和公共理性三者共同存在时,“何者优先”不仅成为辨识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且直接影响多元主体联合行动的效能。作为意识领域的主体间价值融合可以解读为多元主体在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方式、价值行为选择、价值行为规范等价值认知方面达成深度共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