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研究进展、思路和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创新与创业管理》 王江 参加讨论

    3.1 研究假设及检验
    如前所述,经验、技能、直觉、心智模式及组织惯例等这些隐性知识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因而成为了企业核心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基础源泉。但隐性知识常常潜伏于个人或组织中,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使其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这里所说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是指为企业隐性知识积累、流动、转化、创新与应用提供和创建良好的机制、体制、文化氛围、各种有利环境和技术条件等。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隐性知识管理、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假设。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核心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核心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
    如前所述,通过隐性知识管理能够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但该理论假设缺乏实证研究支持。基于此,可以运用结构分析等方法,通过大样本调查,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对核心能力和绩效的影响。实证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隐性知识、隐性管理、核心能力对绩效影响的实证模型
    注: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核心能力和绩效的度量指标将根据调研和分析来确定。
    3.2 企业隐性知识测度
    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格言同样适合于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问题在于隐性知识的模糊性和难以表达性,要准确、直接地评估隐性知识便成为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本文提出通过对企业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如员工的经验等)以及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运用情况(如员工之间的交流的次数、对战略目标的认同度等)做出综合的评估,即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如下企业隐性知识综合评估的数量化模型:
    ln[T/1-T]=α+βX+μ
    其中:T为企业隐性知识的综合评估,0≤T≤1,0为综合评估差,1为综合评估优;X为企业拥有的隐性知识及其运用情况的维度向量,如员工的经验、员工之间的交流次数及员工对战略目标的认同度等。
    3.3 企业隐性知识获取、共享和开发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根据他人和笔者的研究[45-46],影响隐性知识获取、共享和开发的因素通常有:隐性知识的难以表达性和难以编码性、知识垄断、知识稀缺、知识不对称、缺乏信用体系、组织体制的制约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便利的网络通信手段、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便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一道难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针对我国企业找出制约企业隐性知识开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共享、开发和管理策略、途径和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47]:
    ·探索同有经验的专家一道工作的有效方式,如建立企业“导师制”等;
    ·研究如何发挥基于信任和互惠性的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如建立“同侪小组”,以及以创新为宗旨的各种“项目小组”等;
    ·研究如何发挥基于网络的虚拟接触的沟通作用,如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空间”等;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学习型历史文献(学习型历史文献是关于公司诸如变革、推出新产品或创新等重大事件的描述)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递;
    ·如何构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市场(隐性知识共享和传递的驱动力);
    ·如何建立有效的隐性知识共享和传递的激励机制;
    ·如何建立企业知识地图以及建立企业合理化建议系统;
    ·借助学习和反学习(unlearning)、情景(context)管理[26]、社会网络[48-49]、治理结构和机制设计等方面管理和开发隐性环境知识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研究进展、思路和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