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加强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执政方略的重大调整和转变,其政治意义和未来的政治影响不亚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目前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从根本上讲是政治智慧不足的表现。领导干部提升政治智慧的途径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要从党的宗旨中汲取政治智慧。二是要从开放性的学习中提升政治智慧。三是要从清醒地感知和理性地应对现实社会压力中增强政治智慧。四是要从放弃自身特殊利益中增强政治智慧。五是要从转变和创新领导方式中提升政治智慧。六是要从积极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中锤炼自身的政治智慧。
【关 键 词】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政治智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在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执政目标提出。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的执政方略的重大调整和转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快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责任。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对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重大考验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面临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进入关键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对党的宗旨的深刻体察和丰富,对全球政治发展趋势的清醒判断和准确把握,对执政方略的重大调整和转变,由此带动党的政治价值追求、政治内涵、政治体制机制、政治行动方式、政治发展趋向、政治风格和政治伦理风尚等都将发生相应的重大转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一般性的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的调整与转变。这个转变尽管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一政治共识和基本国策基础上进行的,但其政治意义和未来的重大政治影响绝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因此,这一转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智慧的高度理解、适应这一转变。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对于社会管理问题思想上忽视、能力上不足、应对上不当,表面看是个人素质、作风、知识、技能等存在局限以及现有的制度、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的问题,而从根本上看,则皆可归结为政治智慧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没有意识到发展“崩盘”的风险,为所谓发展不择手段,甚至为政绩不顾一切。不少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只具有升官的“经济人”理性,没有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政治理性,不顾一切捞政绩,眼里只有经济增长指标,忽视民生改善,导致天怒人怨,经济发展断链,既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又使自己事与愿违、身败名裂。
二是没有意识到可能成为人民利益对立面的风险,把创新社会管理当做固化特权地位基础之上的慈善行为。自从坚持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以来,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大幅提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英群体。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干部群体与社会大众在社会身份、生活趣味、利益基础、心理认同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日益严重的分化。加之我国固有的官民分途的制度安排传统,干部脱离群众、干部与人民的利益分殊成了一种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促成的必然结果,造成了一种比干部个体腐败甚至单位腐败更危险的状况,即干部群体的制度化特权,也可以说是法定的腐败。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但实际状况是,在某种程度上干部已成为一个固化的和典型的特权阶层,导致其价值追求和行为动因不是为民谋利,而是与民争利、侵蚀社会公益。所以,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需要一种政治决断、政治体制机制改革和利益机制的创新性安排,不单纯是一种领导方法和应对措施的创新与改进。
三是没有意识到技术颠覆政治的风险,对新兴的网络政治、微博政治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必然会对社会生活形态和政治过程产生重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即政治。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当今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扩大了公众的话语权,提升了其政治地位和政治实力,全面地推进了政治、社会和生活的民主进程。创新社会管理是公众对于自身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诉求,是公众通过网络和微博等具体的技术手段与各个层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权力进行的博弈。技术的落伍必然会造成政治上的愚昧,这是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严酷事实。如果领导干部没有及时掌握网络技术并缺乏对其政治意义的深刻理解,就会陷入政治的被动,为网络民主的浪潮所淹没,为微博的流弹所击倒。
四是没有意识到执政资源流失甚至枯竭的风险,坐享甚至挥霍党90年来为社会造就的恩泽。加强社会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现在,党群矛盾、干群矛盾更多的是以社会问题的形式显现,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防止党的执政资源流失的必然选择,刻不容缓。但是,不少领导干部对于党的执政资源存在“搭便车”心理,坐享党的执政成果,对党的事业缺少崇高的道义感和责任感,与党分利,与民争利,对于社会建设缺少紧迫感和政治认同,被动应付,消极搪塞,加剧了脱离群众的风险。
五是意识不到“蝴蝶效应”的负外部性风险,缺少危机应对意识和措施。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这个风险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在于,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价值日益多元、利益日益分化,导致政治权威日益脆弱,而危机因素则容易集聚和裂变爆发,整个社会不论其制度、地域和发展程度,都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尤其是社会建设不足,利益差距悬殊,公平正义缺少保障,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多数人仍感到强烈的弱势感和被剥夺感,不满情绪炽烈,社会随处都潜藏着爆发危机和冲突的燃点。对于这些危机事件的诱发点,如果采取传统的排查和控制方式,不仅查不胜查、防不胜防、治标不治本,而且会积累更大的危机。同时,社会普遍存在一些非利益冲突引发的突发事件,许多人把参与甚至引发、恶化突发事件当成一种快感,当成一种情绪的宣泄,而这些突发事件却能瞬间把多少年来辛辛苦苦取得的成就化为灰烬。其根源就在于,不少领导干部对于社会问题缺少深刻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疏于有效的社会管理,导致细微的社会问题消解了政治信任,酿成重大的政治问题。
六是没有意识到党与社会一损俱损的风险,潜意识地凌驾于社会组织之上。对于不少领导干部而言,往往把党的领导地位衍生为自身权力的优越感,只重视领导,不重视合作,甚至潜意识地将党的组织凌驾于其他社会组织之上,不善于同其他社会组织一道共同担当社会责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大量出现,社会问题随之增多,如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问题的加剧,很容易毁损党的形象和执政合法性。对于这些社会问题,仅靠党的领导包揽一切很难解决,需要调动其他一切社会组织的力量,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迎接挑战、化解社会风险。但是,从实际中看,许多领导干部还缺少这种政治眼光和政治考量。
二、政治智慧的内涵和判定标准
政治智慧指坚守政治价值、判断政治形势、创新政治理论、筹划政治谋略、完善政治体制、调控政治影响、实现政治目标等的品质和能力。党的政治智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我们党的信仰、宗旨、纲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融会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经验的精华,并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科学性和人类普世价值的政治理论、政治运作规则和政治经验的有益成分,不断地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政治智能体系。它丰富了党的领导思想内涵,健全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心智,为其开辟新的思维路径、拓宽理论视野、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破解现实难题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智力支撑。
领导干部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需要一种较为成熟、高超的政治智慧。其衡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否判断、选择、坚持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价值观与理论体系并做到与时俱进。领导行为是受价值导向支配和具体理论指导的政治行为,如果选择了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价值观与理论体系,领导者的主体价值和个人智慧就会在历史的潮流中彰显出来,不仅容易作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性贡献,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因此,领导者在价值观和指导思想上的选择取向以及观念和理论创新能力,是决定其政治智慧高低的首要因素。
二是能否制定既具号召力又具现实可能性的领导目标。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确定领导目标要做到“跳起来摘桃子”,要留一定的弹跳空间,但也要保证能够摘到。这些已是老生常谈,事实上,领导目标的确定远非这样简单,而是对领导智慧的综合考验。首先,要有方向感。其次,要有周期感。再次,要有力度感。最后,要有分寸感。
三是能否正确判断时代潮流和抢抓历史机遇。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发展机遇如同通幽曲径,得之则登堂入室,失之则徘徊不前。但是,赶潮流不是随大溜,潮流之中有风浪、有暗流,判断不准,缺少搏击风浪、中流击水的本领,就会被潮流吞没。现在我国正处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时代潮流复杂多变,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加剧,如果缺少政治判断力、自控力和高尚的政治品质,贸然追风赶浪,很有可能误入歧途,造成灾难性后果。
四是能否妥善处理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获得尽可能广泛的民意支持。我国目前已由以增量改革为主向以存量改革为主转变,任何领导行为均不能保证不同社会群体都同等地受益,各个利益主体正当的利益需要之间也会存在矛盾,社会矛盾冲突具有社会体制性和历史阶段性的不可避免性。因此,领导者增强政治意识,力求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兼顾好公平与效率,分类激励,针对性补偿,同时以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态度搞好社会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尽量保障不同利益群体均衡受益,获得民意的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不同利益群体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就是一种政治大智慧。
五是能否建立和选择先进、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领导者的领导水平的高低,除了表现为个人智慧的差异外,还存在一个体制机制优劣的差异。体制机制的设计既取决于领导者专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又深受其政治意识的先进与否和政治智慧高低的制约。与现代经济和社会管理方式相适应,领导者必须以现代的民主、法治、人本理念来指导领导体制机制的设计,充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成果,提高效率,彰显公平,尊重个性,激励创新,建立信息传播迅速、实施结果反馈及时、过程透明、激励有力的扁平化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领导成效。
六是能否在高风险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深谋远虑、另辟蹊径,摆脱困境、破解难题甚至绝处逢生。在逐步趋向充分竞争的现代社会条件下,领导就等于责任,领导的成功程度就在于尽责的程度,尽责成了首位的政治要求。真正负责的领导是不好当的,相对于领导所承担的责任和民众的期待来说,履职的条件都是有限的,资源都是稀缺的,需要处理的事务都是复杂和棘手的,作出的重大决定都要求领导者承担巨大的风险。不是现成的条件好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好领导,而是需要你以过人的谋略与胆魄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开发和调动有利的社会资源,解开缠成死结的疙瘩,开辟通向光明未来的发展道路。
三、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智慧的现实途径
领导干部要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既需要依托党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需要在现实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增强政治智慧。
一是要从党的宗旨中汲取政治智慧。政治价值观是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领导干部政治价值观的终极体现。加强社会管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内涵和必然要求。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质不是来管理民众、控制社会,而是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使人民群众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富裕、有尊严、自由、文明和富于创造的生活。要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切实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基本的社会权利,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阻碍社会和谐的因素,通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和谐来达到社会和谐。只有解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价值追求问题,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持久的动力。
二是要从开放性的学习中提升政治智慧。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政治智慧需要先进知识体系的支撑。相对于已经进行了30余年的经济建设来讲,当前的社会管理是一个新课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原有的知识体系、思维观念、工作体制机制、问题处置措施、行政环境等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领导干部常规性的学习已经不能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挑战。社会建设是工业现代化、高速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乃至全球治理背景下的社会管理过程,既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摸着石头过河,又需要放开视野,向先经历社会建设过程的国家和地区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掌握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基本方法,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探索创新,填补思维理念的盲区,弥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以占据知识和理论的制高点,通过深化知识和理论功底来达到政治上高瞻远瞩的效果,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管理的基本问题,迅速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三是要从清醒地感知和理性地应对现实社会压力中增强政治智慧。随着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不断推进,以及开放、自由的网络政治环境的日益形成,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清醒地感知这种压力并理性有效地应对这种压力,就会陷入政治上的被动,成为舆论风暴的核心,为人民群众所抛弃,为党的组织所不容。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敏锐地感知社会压力,自觉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因势利导,转变领导方式,调整领导重点,突破领导难点,消除社会热点,取得人民和社会的信任,掌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以行为的理性凸显卓越的政治智慧。
四是要从放弃自身特殊利益中增强政治智慧。利令智昏,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于特殊利益和既得利益的追逐与维护。毋庸讳言,领导干部也是一个社会群体,在目前情况下甚至是一个带有特权性的既得利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社会建设意味着要消解领导干部群体的特权,令其放弃一些既得利益。领导干部特权利益的存在使其很容易失去政治的合法性,难以得到人民和社会的信任,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就没有政治基础,任何管理方式都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力。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约束特权的扩张,坚决放弃不当得利,将自身的利益追求融入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共利益之中,以退求进,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转变与人民群众产生利益冲突的社会体制和利益机制。只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才是真正的感召群众、领导群众、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政治智慧。
五是要从转变和创新领导方式中提升领导智慧。社会管理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仍需要发扬我们党一贯的政治协商、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善于运用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力量共同进行和谐社会建设。集众智,聚众力,办众事,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是一种政治胸怀、政治智慧。领导干部要改变过去那种行政主导、个人包揽、强力干预的领导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完善,拓宽和创新社会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充分听取他们的各种权利诉求,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相信人民群众能够找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方式,力求在更广范围内、更多层次上进行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自治,减少党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压力。
六是要从积极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中锤炼政治智慧。社会建设事务繁杂、矛盾重重、千头万绪,既需要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总揽全局,也需要深入实际、条分缕析,及时化解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解决具体琐碎的社会问题。越是顶层的设计,越需要了解基层的真相。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前提是要有不畏困难、敢于面对实际问题的政治责任感,勇于投身到社会管理实践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的症结、创造性地探索化解问题的对策、忘我地承担社会责任、倾心培育同人民群众的真诚感情,从调处社会具体事务的工作能力升华为能够驾驭一个地域、一个方面社会管理全局的政治智慧。
【作者简介】聂世军(1964— ),男,领导科学杂志社副总编、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古代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