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是以服务型政府建设、电子政务发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背景的。首先,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提供了理念和目标,解决了“要不要建”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掀起了公共服务改革的浪潮,改革追求的目标在于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无须了解服务机构的组织设置和工作流程,通过一次接触便可获得优质服务。其次,电子政务发展为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解决了“能不能建”的问题。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至今,电子政务经历了十余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从重建设到重应用、从资源分散到资源整合、从独立运行到互联互通、从偏重自我服务到注重公共服务的转变。最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提供了市场和空间,解决了“准不准建”的问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行政许可法》的颁布等为信息技术步入政府改革的舞台提供了可能。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并非简单地将行政审批业务计算机化,也不是单纯地构建一个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而是一项涵盖系统建设、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要素的系统性工程。
系统建设
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是实现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的载体和依托。它是按照网上行政审批的业务流程,依靠网上行政审批外网(政府公众信息网)、网上行政审批内网(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和网上行政审批专网(政府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网)共同搭建起来的在线服务平台。
系统硬件建设。系统硬件包括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等。计算机是网上行政审批的核心设备,审批人员的业务操作、公众和企业的申请查询、各级领导的监督指导等都要依靠计算机完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整合信息资源和实现资源共享。依托网络互联平台,构建各审批职能部门互联互通、协同办公的虚拟审批网络是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的物理基础。计算机网络建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横向网络建设要求在同一层级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起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复杂事项的并联协同审批提供条件。纵向网络建设重在构建“三级联网”,即省、市、县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为需要越级审批的业务在线办事提供平台。常用的网络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联设备等;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房建筑、UPS电源等设施。目前,我国用于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地域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也在逐步拉大,因网络不互联和系统不兼容等造成的“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另外,建设中还存在着舍弃现有的基础设施而花巨资购置全新设备等浪费现象。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增加系统硬件投入、加快硬件更新换代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系统软件建设。系统软件建设要求IT企业为政府设计开发多种应用软件,以建立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的有机协作和统一管理,便于领导对审批工作的实时监控和督察,并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服务。系统软件主要由在线服务软件、协同办公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在线服务软件的用户是企业、公众和审批工作人员,该软件能够通过政府网站为企业与公众提供网上申报、网上查询和网上咨询等业务;协同办公软件的用户是审批工作人员,该软件能够为他们提供处理审批业务的工作平台,并实现审批业务调度、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等功能;系统管理软件的用户是负责审批系统管理和维护的系统管理人员,该软件能够通过对各工作人员权限的管理和对网上行政审批业务流程等系统的控制来保障在线服务软件和协同办公软件正常运行。在系统软件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仍存在着重视硬件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重复投资建设、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更新换代较慢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融合效果,也容易使公众对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价值产生质疑。因此,我国亟需对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软件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系统安全建设。安全始终是网上行政审批建设与维护的重点,系统安全建设应贯穿于整个系统建设的始末。“网上行政审批安全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能否为数据信息和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二是能否对网上操作过程提供良好的认证。”①因此,应从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和有效介入控制两个目标出发,建立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网上行政审批系统采用的安全手段主要包括:CA认证、信息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尽管这样,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仍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如登陆时可能发生的密码泄露;存放在数据库中的公文信息容易被非法修改;办公系统的传统发文的法律效力缺失等。因此,要不断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尽快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
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旨在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如果说系统建设是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工具基础或市场基础,其使用的产品大多来自于市场,那么环境建设则是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价值基础或政府基础,其需求的服务大多来自于政府。
法律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既是网上行政审批建设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网上行政审批管理的行为准则。鉴于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多与正式的行为准则密切相关,因此其制度安排中的“制度”主要指由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我们称之为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安排要求政府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加快研究和制定网上行政审批相关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国内目前有关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法律制度大部分都是由部委和省市的行政审批机关制定的规章、文件,几乎没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虽然《行政许可法》(2004年)、《电子签名法》(2005年)和《政府信息化公开条例》(2008年)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为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还远不能满足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现实要求,因此应尽快研究和制定电子签章、个人数据保护、政府电子文书、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网上行政审批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运行机制创新。“机制”一词最初是由19世纪的生物学家在分析生物现象时所使用,后来此概念被引入到政府管理中,并通过制度性安排,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政府机制。如果说法律制度强调的是宏观的系统外部因素的约束,那么机制则着眼于系统内部组成要素间的协调。与传统的“面对面”式服务不同,网上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是借助信息技术将相关业务进行逻辑集中与服务集成,将服务方式由计划性、分散性和窗口服务向动态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电子服务转变。通过跨部门的协作服务、网上网下协同并轨运行、多种渠道受理反馈和纵横相连资源共享,实现网上申报、数据交换、网上预审、网上审批和在线查询等业务的一体化运行与统一式管理。因此,网上行政审批运行机制的创新,应依照网上行政审批的各个环节,制定科学规范、体系完善的管理措施,重点加强信息公开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安全保障机制、行政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