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29日宣布,将通过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中过于任性随意,个别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了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游客“看不起的风景”。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王 玥
■ 嘉 宾: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段礼乐(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
我国旅游业产品单一,旅游创意产业和产品对景区成本的补偿作用有限,导致目前景区门票价格畸高 主持人:有学者做过统计,发现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同类景点,门票价格这么高是怎么形成的?
和静钧:我国景区门票虚高,表面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与成本发现机制,导致门票价格定位不合理。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门票经济”,以“门票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一个重要来源,在定价过程中早已经偏离了成本为轴心合理浮动的规律。另一种“门票贵”,是由门票与园区内各类名目繁多的消费与服务强制收费形成的,表面的门票价或许包装成不高,但景区内的各类强制性收费累加起来,则形成“高门票”。而第三类“门票贵”,则具有相对合理性,原因是门票价格过高是由景区初创、首批投资建设费用过高而形成的,是属于临时性门票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应随着景区步入成熟期而逐渐消失。
段礼乐: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化与景区管理体制、运营体制的调整密切相关,随着景区管理权和经营权的下放,很多景区不再享受财政拨款,需要通过提高门票价格维持运营。2000年,原国家计委出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将景区景点的定价权交给地方政府,很多地方政府将景区视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标志性的旅游景区可替代性较弱,缺少实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景区缺少降价动力;我国旅游市场供求失衡,旅游资源有限,而旅游需求增长迅猛,导致旅游资源的供求存在地域和时间上的不平衡;我国旅游业产品单一,旅游创意产业和产品对景区成本的补偿作用有限,一系列因素导致目前景区门票价格畸高。
李长安:中国景区门票价格虚高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的占72.3%。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旅游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所致,尤其是五A级的国家名胜古迹,更是供求失衡严重。一方面是好的景点景区数量偏少,另一方面则是广大民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外出旅游的需求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景点的门票价格居高不下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从深层次看,一些地方仍过于依赖门票经济,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额外负担”过重,推高了门票价格水平,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