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聚焦政策中国】以城乡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2/9/5 本站原创 金东 参加讨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乡经济的结合点,其发展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经济体量不大、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要素短缺、创新能力不足、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亟需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增强其内生发展动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城乡融合畅通县域经济循环
    经济循环的本质是在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构建合理的对接机制和匹配结构,通过广泛深入的商品和要素的交换与流通,实现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相对平衡。在县域范围内,城镇与乡村分属两类功能各异、互为补充的异质性空间,农村对于日用消费品、农资化肥等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有赖城镇提供,城镇对于粮食及其他各类农产品的需求则有赖于农村的支持,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互馈构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畅通的内部“微循环”,而城乡融合发展则为各类商品和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高效流通创造了便利条件,利于有效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达到供需高效适配。其实现方式,一方面在于改善城乡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资源整合、有机统一、优势互补的县域流通体系,以打通城乡之间的流通壁垒;另一方面则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及各类资源交易平台为载体,着力打通信息通道,使供求与价格变动的市场信息能够在城乡之间迅速准确地传递,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品库存周期和资金周转时间。
    此外,从系统论的视角观之,系统不是孤立的体系,需要与外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否则只会导致系统的无序和解体。县域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不能搞成以县域行政边界为限的固步自封,应该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下推进城乡融合,根据自身禀赋,多渠道、多形式地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协同体系,主动承接外部的资本溢出、产业转移、技术扩散等辐射,不断强化产业链价值链的嵌入深度和广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以城乡融合优化县域经济结构
    尽管县与县之间的发展差异巨大,不过总体来看,县域经济大致由城镇经济、集镇经济和乡村经济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经济主要由第二、三产业构成,是县域经济的发展龙头和增长核心。以乡镇为空间载体的集镇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依托乡镇在人员交往、物资集散、道路交通、信息交汇等方面的便利,满足农民农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遍布于广大农村地带的乡村经济则主要是第一产业,构成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底色。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镇经济、集镇经济与乡村经济相互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融合与贯通,造成产业结构的相对固化,进而又影响了县域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
    随着城乡融合的深入推进,借助于便捷的交通物流设施和信息通讯工具,城乡之间彼此互为市场,互为商品和原材料的来源地,工业品既可以下乡,也可以从乡下进城,农产品既能够进城,也能够通过城镇市场再次流动到乡村。城乡产业之间逐步通过要素链、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整合而形成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圈,县域内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通过产业链条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拓展,使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不少县域的实践探索表明,着眼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类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为一体,有助于破解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结构性问题。未来在推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以农村和城镇共同富裕为导向,重点推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县域的特色农业、生态环境等资源,打破城乡界限,强化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共享,增强产业之间、行业之间的贯通性,促进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递进、从前端向后端延伸。
    以城乡融合激发县域增长潜能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制度被理解为一套关于行为和事件的模式,包括法律法规等正规约束和伦理习俗等非正规约束,是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其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由于现实条件下存在形形色色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导致各类要素资源存在着一系列流动障碍。而促进国民经济各主体、各要素、各环节之间融合互通,则有助于唤醒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灵活运用“融合思维”,通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式,着力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进城”和“入乡”的体制机制约束,以制度红利、政策红利唤醒“沉睡”的乡土资源、提振县域经济的活力。
    如果说唤醒资源属于激活存量,那么通过城乡融合聚合新资源新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则属于扩大增量。比如,在县域层面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县乡村统筹,打造有“颜值”有“温度”的宜居宜业环境,有助于引凤来栖、借力发展。又比如,随着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变化,从之前的单纯满足温饱转向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营养价值以及食品的文化附加值,不少县域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在持续提供各类优质农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生态、文化、休闲、体验等各类产品和服务,打造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而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上持续发力,在资源聚合和创新发展中为县域经济注入发展的新动力、积蓄增长的新势能。
    以城乡融合助推县域绿色转型
    绿色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有含金量也需要有含绿量。我国县域众多、面积广袤,不少还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成效和水平。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是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增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文章,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从绿色发展的视角看,城乡融合的着力点在于正视城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带来的生态挑战,挖掘绿色增长潜力和绿色消费空间,激活城镇与乡村两大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和市场活力,促进城乡地域系统生态与文明的协同共进。一方面,坚持绿色底色,为县域经济发展塑造优美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在推进旧城改造、新城再建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都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不仅是外观上的增美增绿,还要建设“里子”,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形成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互动、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互融的优良环境。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积极构建县域绿色产业链。县域内丰富的生态资源是自然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统筹推进县城、乡镇、农村的生态资源货币化和市场化利用,深度开发其蕴含的经济社会价值,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循环产业,全面释放城乡空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潜能,助力县域经济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

Tags:【聚焦政策中国】以城乡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