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尚需雄厚财力 如何确定脱贫攻坚战打赢与否?答案是确保到2020年完成贫困人口一个不落下。攻坚战之初的目标贫困人口为7 000万,到了2017年初,这个数字已经减到4 000万。按照前文的分析,早日让最后4 000万贫困人口实现真正脱贫,是向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新目标奋进的基石。为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余下的时间内需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超过1 000万。
从上述数字中可以看出,我国在脱贫之路上前进的速度特别快,这得益于党和国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从这些数字中也可以看出,取得如此成就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660.95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 000亿元。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0.95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有扶贫任务的28个省份的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约540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 400亿元。由此可见,在财政资源配置方面,脱贫攻坚受到优先保障,财政扶贫资金大幅增加。
但是,资金总量增加额度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所需的财力相比还远远不够,由此必须确保资金的安全性、精准性和绩效性。不容乐观的是,到目前为止,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精准性和绩效性还与期望的水平有所差距。从近几年的审计报告看,还存在大量扶贫资金不安全、不精准、无效率的情况。“2017年第6号审计公告: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显示,审计抽查2016年扶贫资金336.17亿元,查出存在骗取套取、违规使用、借机牟利等违法违规问题,资金长时间闲置问题,扶贫项目因脱离实际等未实现预期效果问题,所涉及的金额达26.65亿元,加上扶贫项目建设和财务核算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15.40亿元,合计占抽查资金总额的12.5%。在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前,每一元财政扶贫资金都应花在刀刃上,而实际中有如此巨额的资金或完全损失、或效率低下、或游离在攻坚战之外,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目标的实现节奏也会因此而放缓,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其中,“全面规范透明、约束有力”可以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标准科学”可以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精准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可以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性。加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各项方略均具有较强的减贫效应,同时也会有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可以说,基于重点论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财力保障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愿景。
综上所述,基于《矛盾论》所提供的方法论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最初判断之后,对处于动态平衡中的社会主要矛盾而言,基于同一方法寻求化解之道是最佳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运用重点论的分析方法,先聚焦贫困人口,再聚焦“三农”问题,最后聚焦可能的财力。只有把握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加速矛盾运动,只有动力加大,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力度才有望迈上新台阶。
今天,我们已步入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改革与发展,实现阶段性发展任务和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新时代为标志的阶段性特征,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统领各方力量,提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实现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