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障网:健全的研发政策 近年来,制造业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热门主题,支持先进制造的国家计划大量涌现。很多国家都开展了前瞻预见研究,制定了国家战略和路线图,以确定制造技术优先重点。但要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有利位置,更需要有健全的研发政策。
第一,科研体系对生产力的影响由众多政策决定。除了对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外,政策制定者还需注意:公共科研资金分配程序;促进科学成果开放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激励公司、公共研究人员和公共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商业化并保护公共利益的框架体系;精心设计的公私合作关系;高效、透明、简单的高技能人才移民管理体制;促进研究人员建立国际联系的措施;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工具,形成富有智慧的政策组合。
第二,应继续使创新支持职能超出基础研发范畴。在制造业领域,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越发关注科技融合、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经济价值获取能力,谋划了新计划和新倡议,建立了超出基础研究范畴的科技创新职能更广泛的机构(如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注重使创新主体间加强联系,要求加强跨学科与跨机构合作,并提供新的工具、技术、设备等创新基础设施,以确保研究成果在产业中得到发展、示范和部署。
第三,应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挑战导向型研究。技术融合和现代制造业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使得确定制造业领域研究计划的重点越发具有挑战性。政策制定者须考虑制造业研究领域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对新一轮生产革命至关重要的许多科研挑战是多学科的,需要综合利用传统上相互独立的相关研究领域,如先进材料、生产工具、信息通信技术和运营管理。
第四,应加强制造业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正确的工具和设施组合,包括先进计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材料表征技术、分析和测试技术、共享数据库、建模和模拟工具以及示范设施,如试验台、中试线和示范工厂。
3.安全线:考虑公众的接受度 公众关切会影响约束技术应用法规的制定,也会增强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公众的担忧已阻碍了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实施,甚至在一项技术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得到验证、技术采用具有合理性、大规模投资已做出的情况下发生。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对新作物的监管和审批。新一轮生产革命可能会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例如,智能自治机器导致的问题由谁负责?如何实施管控?
从公众接受度和新技术的发展来看,主要的政策考虑有:
一是应对技术持有合乎现实的期望。必须避免对新兴技术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这有助于保持公众的信任。
二是科学建议必须值得信赖。公众对新技术的抗拒与公众对科学机构和监管机构信任的瓦解紧密相连。政府必须通过鼓励与公众交流,明确传达造成不确定性的源头,使关键专业机构的职务任命和运作更负责,使专业体系更稳健。
三是对技术的社会评估可为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指导。许多经合组织成员的创新政策目前是在多种主体(包括国家伦理委员会)进行的各种技术社会评估的指导下制定的。
四是把伦理与社会问题纳入主要研究工作。自人类基因组计划起,许多国家的科学资助机构把人文与社会科学工作纳入到可以享受资金支持的范围内,力图整合人们对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些做法不是在技术传输管道的末端纳入社会考虑因素,而是使之贯穿于技术开发的全过程。
五是公众评议有助于增进科学界与公众的互相理解,并应当为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公众评议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公众座谈、公众参政会议、国家咨询流程和公开调查方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