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面向生态文明的城市空间治理

http://www.newdu.com 2018/5/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进华 参加讨论

    空间资源合理配置是应对生态资源有限性的需要。面对有限的空间和生态资源,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条件下,合理的空间资源配置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优质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和生态资源,通过最优化的空间资源配置来实现代价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张力和平衡,科学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把握好城市实体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的张力和平衡。虚拟网络空间具有“开放的结构,能够无限扩展,只要能在网络中沟通,亦即只要能够分享相同的沟通符号(例如价值或执行的目标),就能够整合入新的节点”。这种特点决定其成为缓解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一种空间治理模式。因而,需要对虚拟网络空间进行合理配置,适度扩大其在城市空间中的比重。但同时,也要防止虚拟网络空间比重过大带来的城市主体交往虚拟化、人际关系陌生化,并预防虚拟网络空间非理性滋生所导致的话语暴力。
    空间资源合理配置是促进空间正义和生态正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城市发展而言,在城市化由“做大蛋糕”发展到“切好蛋糕”的历史阶段,城市主体对城市发展的空间正义和生态正义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面向生态文明的城市空间治理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主体在占有、使用、分享公共空间资源时存在的权利不平等、不充分现象。在促进空间正义和生态正义过程中,要基于现有城市空间资源,通过合理配置方式保障同时代、同地域的不同城市主体在空间权利和生态权利上的平等性,确保不同城市主体共同享有城市发展成果;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不同时代城市主体在空间权利和生态权利上的平等性,促进代际正义;综合考虑城市主体的差异性、资源配置的过程性、空间和生态条件的可承受性等因素,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避免脱离现实的绝对意义上的空间正义和生态正义,将正义的逐步实现融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去。
    转变城市空间治理主题
    将“生态文明”写入国家宪法,不仅彰显着党和国家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法律确认,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优化升级的深层价值,为生态文明引领城市空间治理系统建构提供了法制基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道路、规划方案和思想成果,为构建一种面向生态文明的城市空间治理系统夯实了法制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塑造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生态逻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意味着,人类要按照生态环境的规律来组织生产和推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生态逻辑。遵循生态逻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绿色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面向生态文明的城市空间治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