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社会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改革发展任务高度相关,请您谈一谈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如何双向发力、共促发展。
蔡礼强: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履行离不开发达的社会组织,不管是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改革,还是提供更好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因此,政府需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1.把社会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对其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政府应该从治理体系建设的高度把社会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其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促进社会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讲,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文件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央对社会组织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地方层面来讲,地方各级政府需要把社会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考虑,上海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但将社会组织纳入到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而且出台了《上海社会组织发展“十三五”规划》。
2.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系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社会组织政策体系要以综合性政策和整体性规划为引领、各类专项政策为重点、具体性政策为支撑,包括从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监管、培育扶持等所有相关业务在内,涵盖宏观层面的发展定位和整体设计、中观层面各类政策的衔接配套、微观层面的专项政策与具体措施。
3.夯实政策体系基石,健全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专项政策体系。社会组织政策体系建设是否完备健全,可用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政策体系是否包含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二是各相关政策、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政策是否丰富充实。当社会组织某项工作或某类业务形成一项专门的政策体系之后,该项工作或业务就会获得快速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厦门市关于社会组织相关的社会工作领域出台了很多政策,深圳市登记管理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面,它们社会组织领域政策体系都健全、完善,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4.增强社会组织各项政策之间的协同性、联动性、配套性。社会组织各项政策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如果出台社会组织各类单项政策时不考虑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和互相支撑配套的关系,将会极大地影响政策的效果。譬如单纯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而不同步考虑政府的职能转移和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政策,购买服务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而单纯考虑城乡社区自治而没有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模式转变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只能沦为空谈。
5.提升社会组织每一项政策内容的具体性、实在性、操作性。社会组织相关政策内容是否具体、实在、可操作,直接决定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各地都在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要求,但最终实施效果千差万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策具体内容有没有细化和明确。政策比较具体,才能避免笼统泛化的弊病;政策比较实在,才能克服“雷声大雨点小”、只表态不见行动的问题;政策能够操作,才能克服脱离实际的危害,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6.丰富完善政策措施,构建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组合。社会组织各类专项政策体系以及所有单项政策,都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组合。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可以发挥政策工具多样性的优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高效性、操作性、可行性,产生强大的政策组合效应。丰富多样的政策措施组成一个政策工具箱,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政策工具矩阵,可以避免单一政策工具的局限性,发挥不同政策措施之间的优势互补、联动配合效应。
7.建立高层领导牵头、多方参与的跨部门协调机构和协同工作机制。社会组织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顶层设计,构建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还是各类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配合,以及各项政策的落地执行,都需要本地层面的高层领导牵头,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联动、联手推进。建立跨部门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可以推动社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规则环境。
在社会组织层面,社会组织能不能健康发展,政府要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而社会组织要找准新时代的新定位,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配合政府共促发展。
一要自觉定位为新时代的建设性力量并展现新作为。社会组织只有自觉定位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才能更好融入社会发展大潮,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资源支持,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并通过展现新作为来证明,社会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要把党建工作作为提升地位、规范管理和拓展空间的契机和抓手。社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应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不要把党建工作当包袱,不能把党建工作看作开展业务的妨碍,而是要寻求党建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契合点,利用党建工作提升组织能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党建工作更加坚定地跟党走应成为社会组织的潜意识和自觉行动。在党建工作中,利用并把握好与党委政府以及各类主体密切联系和活动交往的契机,积极争取各类资源,改善发展条件,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自觉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社会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给社会组织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说,必须鲜明体现自己的社会属性,不能以行政性和营利性面目存在,去行政化提高社会化意味着会有更大的舞台,也能更好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提高法治化,对政府来说是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会对社会组织依法管理、保护和监督,意味着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会更加健全和完善。对社会组织来说,必须规范自律、依法自治,把自身发展和所有活动全部纳入到法律轨道之内,把遵守法律作为自己的底线要求;提高智能化,对政府来说,是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对社会组织来说,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为自己创造新机遇、激发新动能。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提升自身信息公开化和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提高专业化,对政府来说,是运用专业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对社会组织来说,就是要结合社会需求和发展定位,致力于专业人才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打造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发挥专业性的作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法治化是社会组织发展底线,智能化提供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社会化是其优势所在,专业化是其成长空间。
所以,需要从政府的角度和社会组织的角度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社会组织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振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