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在回应各国响应的基础上,中方很快完成了“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布局来看,“一带一路”起点始于国内,呈现为“一体,两翼,八大高地,两大核心区,十五个港口”的布局。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APEC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亚信峰会、G20峰会等双边和多边场合多次阐述“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积极相应,“一带一路”逐渐从作为“中国倡议”的“国家版”转变为建立在国际共识基础上的“国际版”。
(一)双边共识: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互利合作网络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在本质上与强调推行西方国家模式的“华盛顿共识”有着明显差异。不同于后者强调规则一致,制度一统,甚至在价值观上接受欧美主流价值观,前者则强调不同国家自主对话基础上的和平合作、包容互鉴和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一种渐进主义的共同发展思维,有着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同时,“一带一路”必须聚焦重点,牢牢把握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通过聚焦这些重点带动“一带一路”连成一条线,带动周围一大片。
重点方向。中国强调聚焦四面开放,打造六条经济走廊。其中,西南方向通往印度洋、东南方向通往东盟和东北方向通往俄罗斯是重点方向中的重点方面,只要打通向北开放、向西开放和向西南开放的的三面通道,中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格局才能真正打开。
重点地区。从区域经济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有两大重点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
重点国家。从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吉布提、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捷克、英国等国家。
重点项目。从其战略意义和辐射带动效应来看,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目、黑瞎子岛国际旅游岛项目、东盟产业特区项目、泛亚铁路项目以及若干境外产业园区项目应当是重点建设项目。
(二)多边维度:开启新型合作模式和打造多元合作平台 无论是互联互通,还是聚焦重点,中国最终的意图还是致力于构建互利合作的多边合作平台,特别是推动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民间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合作新平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一是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谋求共同发展之路,更是寻求绿色发展之路。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治理平台,筑起捍卫生态多样性的绿色长城。
二是健康丝绸之路。如何将疾病控制、疫情监测、医疗救护、联合医疗技术攻关、传染病隔离与控制以及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起来,将各国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筑造“一带一路”全球健康治理机制,是“一带一路”国际版的重要内容。
三是智力丝绸之路。从长远来看,需要全面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人文诸领域合作,推进学科协同、专业协作和管理合作的全球人才培养平台,为“一带一路”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同时,在人才培养基础上,还要大力推动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和智库合作,尤其是借助大数据交流平台、AR、VR和社交媒体的新基础,打造“一带一路”智库交流和人才交流合作网络。
四是和平丝绸之路。要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高度,推动沿线国家深化安保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有效管控地区热点,全力维护海外安全,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谋安全,共建和平发展的“和平丝绸之路”。
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与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从OECD的经验来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也具有类似的任务,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美国创建OECD的经验,创建类似于OECD这样的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OBOR)是值得考虑的选择项。筹建中的OBOR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运作要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多方众筹(Crowd funding)。二是权责相当(Responsible Authority)。三是复合代表(Polylateralism)。四是包容开放(Inclusiveness)。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