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边维度:多元合作平台 无论是互联互通,还是聚焦重点,中国最终的意图还是致力于构建互利合作的多边合作平台,特别是推动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民间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合作新平台。2014年12月0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此后,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3月28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菲律宾马尼拉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等多个场合都强调,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尤其是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杭州B20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一阐述对“一带一路”的性质和定位进行了清晰的解释,集中表达了中国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即“一带一路”是一个多边合作平台,意在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欢迎各方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各国共享。
既然,“一带一路”最终要建立多边合作的平台,那么这一平台涵盖什么样的主要内容呢?对此,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8月1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肯定“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的作用,这是连各国首次通过决议形式,明确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5月14日,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不难看出,“一带一路”越来越从中国一国的“倡议”,转变为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跨国“双边共识”和“多边合作平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一是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谋求共同发展之路,更是寻求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最基础的国际公共产品,任何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相反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放在首位,严控生态红线和生态底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生态条件多样,冰川、湿地、戈壁、沙漠、河流、海洋,在一些地方生态十分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式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不注意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一旦破坏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最终令发展成果得不偿失。同时,生态环境具有不依赖于任何一方意志为转移的天然不可分割性,紧靠一个国家和区域内几个国家的努力是无法做到保护生态,只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行动起来,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治理平台,筑起捍卫生态多样性的绿色长城,绿色丝绸之路才有希望。
二是健康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沿线国家的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由沿线国家的亿万人用脚步走出来的,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才是“一带一路”的真正主人。对于沿线国家的人们来说,健康是与生态环境同等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不受任何地缘政治、族群和宗教背景的干扰。人类社会发展史同时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源于中亚并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几乎改变了历史的方向,而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则直接被欧洲的传染病所击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44亿,气候条件多样,在不同地区面临的医疗健康挑战不同,北温带沿线地区的疾病及其防控体系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疾病及其防控体系是不同的,各国的卫生体制和政策也千差万别,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5亿人面临感染登革热的危险,东南亚的鼠疫、中亚的布鲁氏菌病、包虫病、以及各种流感病毒和大规模传染病等,都是“一带一路”的巨大威胁,爆发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可能性高。因此,如何将疾病控制、疫情监测、医疗救护、联合医疗技术攻关、传染病隔离与控制以及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的机制建立起来,将各国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筑造“一带一路”全球健康治理机制,是“一带一路”国际版的重要内容。
三是智力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世界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还有着波斯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众多文明,如何实现古老文明的创造性转化,释放出哺育现代世界文明新的生机和活力,是“一带一路”建设无法回避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文化传承创新最重要的载体,培养一大批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是百年大计,是建设之本,更是对沿线各国最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然而,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人才绝非一家所能为之,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中方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只是当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面临的当务之急。从长远来看,需要全面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人文诸领域合作,推进学科协同、专业协作和管理合作的全球人才培养平台,为“一带一路”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同时,在人才培养基础上,还要大力推动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和智库合作,尤其是借助大数据交流平台、AR、VR和社交媒体的新基础,打造“一带一路”智库交流和人才交流合作网络,为“一带一路”储备人才,开发智力,不断拓展“智力丝绸之路”的开放平台。
四是和平丝绸之路。和平是最可宝贵的国际公共产品,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一带一路”建设便无从谈起。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势来看,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仅有动荡不定的阿富汗问题、伊拉克问题、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等令世界各国头疼不已的地区热点问题,还有国际恐怖主义、政治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海盗、大规模难民、核安全问题、水安全问题、跨国犯罪势力、地方军阀势力等非传统安全保障压力。长远来看,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总是战火纷飞,总是面临着高危的安全压力,不仅无法通过谋求共同发展而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甚至连恢复一国内部的和平稳定都十分艰难。因此,要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高度,推动沿线国家深化安保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有效管控地区热点,全力维护海外安全,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谋安全,共建和平发展的“和平丝绸之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