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视角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举措 针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务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主体建设,调动各方主体参与,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和合力。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依赖于各大主体的参与和调动③,这些主体形成合力方能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和广度,发挥强大的主导和调控作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需在价值取向、政策、制度、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及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开办各种职业培训学校等方面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为此,各级政府要不断细化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其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真正发挥农村主人翁的主体作用。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被动接受文化服务的现状,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可以通过让农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和各种途径,增进其文化知识学习,投入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然后,积极发挥农村地区的各大单位和团体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动农村地区的各种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大单位和团体,利用其各自优势和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多路径发展。
第二,加强客体建设,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把法治文化、公民文化、科技文化、休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作为重点,调动国家、社会、行业、单位和个人等积极性,从各个视角拓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种类和范围。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农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三观建设为核心,加强道德文化风尚建设,在农村广大区域推动新型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建设良好的家庭、行业和社会风尚。
二是在制度文化层面上,以法治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设为核心,带动农村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活运行和人际交往等事务处理的现代制度运作体系的建立和形成,使规则和制度逐渐得到农民的认可、接受和运用,让现代法制在农村得以扎根和持久。
三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以科技文化、休闲文化和民族文化建设为核心,推进农村各类物质设施的建设和物质活动的开展,通过恢复、发展和宣传等各种积极工作,促进农村地区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成长。
第三,加强环体建设,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软硬环境。一是加强农村地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文化的物质保障工作,建设农村文化发展的良好物质环境。首先是加强基层政府对城乡文化建设的统筹工作,逐渐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实现财政支持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投入机制,推动社会各方面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和路径建设。其次是逐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为依托、村为重点、农户为对象的服务体系格局,建立起满足农民各项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二是大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着力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市场需求和持续动力,形成农村文化建设良好的软环境。一方面要根据农民的文化需求和诉求,在搞好基础教育和提升农民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加大新时代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准备人员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文化渠道和形式,将各种先进思想观念和习俗引入农村,让农民的生活习俗和生产习俗向科学化方向不断迈进,引导农村地区形成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设优秀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效能,奠定农村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环境。这需要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培训和审查制度,提升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力调整文化建设队伍结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建设和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教育培训,大力提升文化建设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大力改善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和待遇;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民间团体、文化能人和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社群基础。
四是不断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起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机制环境。首先要改革现行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发展民办文化事业,建立文化事业发展共建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各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构保障和经费保障,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再次是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考核和调控督导机制。为了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实到具体实在的每一个行动上,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建设考评和监督机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考核农村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落到实处。然后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种闲散资金投入乡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多向互动共赢发展。最后要建立健全不同地区之间农村文化的交流协调机制,提升文化建设资源的整合力度。
五是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把农村文化建设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其开展奠定有力的法制环境。为此,应该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文化建设依法进行,展开建设的法制基础更加坚实;把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素养纳入农村文化建设的范围。
六是正确协调与处理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形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系统合力。具体说来,要科学处理政府、农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形成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文化建设为客体的新型关系;科学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农村民间习俗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等关系;科学处理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力求形成农村各项事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理论、政策和实践关系发展,让理论与实际工作务必互动互进;科学处理文化建设与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建设为服务提供基础,以服务为建设搭建平台,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重视和坚持文化教育活动的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大众性和针对性。
第四,加强介体和载体建设,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渠道、途径和平台的多元化、网络化发展。一是定期开展和举办服务现实生活需要的文化服务活动,比如已经搞了多年的文化下乡、农民自主创办的文艺活动、各种文化技能培训学校和培训班等。通过这些活动,持续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基础格局。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持续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手机、电视、电脑、报刊杂志等各种文化传播平台,将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及其建设融入其中,让农村居民能够随时享受到来自各个信息传播平台的文化服务。
三是积极拓展和完善各种文化服务渠道和途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化,力求文化建设成果真正切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喜好,体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趣味性。
(作者分别为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②马永强,王正茂:“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③徐学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理论前沿》,2006年第7期。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