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全面推进经济现代化必须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新时代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世界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别经济也是如此。开放自然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全面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客观上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明确新时代的开放布局、开放方式、开放重点,加强发展的内外联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要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二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三要对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四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五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通过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不仅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会造福于有合作的外国人民。
9.经济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现代化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而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众所周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善于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于本国人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尊重劳动必须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必须着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和收入保障水平。因此,一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二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四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五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六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七要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八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九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十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要让全体人民更多地享受到发展改革产生的巨大成果,为人民谋更多更大的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10.结束语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任何现代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经济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只能因势利导。
党的十九大全面开启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既是历史的一种延伸,又是一个崭新的开端。经济现代化,不仅包括企业的现代化,而且包括劳动者的现代化;不仅离不了政府的现代化,而且离不了法治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勇于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建设的本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夺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伟大胜利。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