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李国祥:“为农民提供消费信贷是个重要突破”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突破以及现代化前进道路都扫清了一个重要障碍。”他对本报记者说。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农民工安家落户
    李国祥认为,要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安家落户的问题,必须要加快城镇化发展。让农民工安家落户主要应该通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里生活成本低,住房好解决。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最大的弊端是就业机会不多,因而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使之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吸引更多农民工安家落户。
    他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很多大城市目前正进行产业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抓住机会,承接这个转移,从而在未来可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这对农民工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认为,这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李国祥说。
    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减少落户阻力
    “目前,我国有大量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他们在工作地安家落户面临哪些困难呢?”本报记者问李国祥。
    他告诉本报记者,在一次赴沿海地区的调研中,他发现,当地居民对于外来人口的安家落户存在很严重的排斥心理。但随着认识的深入,这些地区也逐渐认识到,地方经济要继续上台阶,就必须要让外来人口可以在当地留下来。为此,人们将原有的资产和福利通过股份的形式对原来的居民进行分红,使之固化下来,从而使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不会因担心利益受损而反对外来人口的落户,这之后再放宽外来人口的落户条件,允许其安家落户、购买住房,成为当地的一员。此种模式,即将原有的存量利益以股份制分红的形式固化,然后在增量这部分再让外来落户者参与再分配。
    “目前,珠三角的一些地方都采用这种模式,解决外来人口的安家落户问题。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落户的阻力。”李国祥说,目前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安家落户面临两类难题:一类是一些中小城市、小城镇没有吸引力,农民不愿意落户;另一类则是农民愿意落户,但是进不去,受到当地居民的排斥。对此,李国祥认为,对于前者,要努力增加其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对后者则要考虑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问题,使之不对外来人口的落户产生排斥。
    突破农村金融只贷生产,不贷消费的自有模式
    在李国祥看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民住房建设的内容是另一个亮点。
    他告诉本报记者,根据他们的调查,目前在农村,农民对于住房建设的要求很迫切,同时研究表明,农村住房建设对于扩大国内需求作用也极其明显。
    李国祥特别提到文件中关于“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的表述,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金融对于农村的发展制约很大。一方面,农民的贷款需求满足率非常低,另一方面,从贷款结构上讲,目前金融机构的贷款多是贷给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而用于消费的此前是基本不给贷款的。目前,农民建房的投资较大,一般在十几万元左右,对大多数农民而言,这一数目也不是一次就能够拿得出来的。“现在就是要突破农村金融只贷生产,不贷消费的自有模式,为农民提供消费信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他对本报记者表示。 
    文章出处:中国经济导报
    

Tags:李国祥,“为农民提供消费信贷是个重要突破”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