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关于“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能源战略的几点思考——2022年7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大家好!
非常荣幸来到福州,受邀参加“智慧赋能 打造“双碳”未来”新能源论坛。我长期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我想从国家能源发展大格局角度,对发展新能源及实现“双碳”目标谈几点看法,发言题目是“关于“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能源战略的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双碳”目标
(一)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背景。全球因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极其灾难发生,已经成为共识。如果对碳排放不加控制,地球温度极有可能上升2度以上,全球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灾难。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世界各国提出要减少碳排放,争取将温室气体温度控制在1.5度以内。
(二)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双碳”目标的承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个问题上,各国国情不同,承担的减排责任有所区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必要的能源保障,但中国碳排放已列全球第一,必须控制碳排放。经过测算,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碳减排目标,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显然,中国“双碳”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能否实现。对中国来说,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三)我国“双碳”目标的内涵。 2030年前“碳达峰”,这意味着未来7年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适度增加,也就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量还可以适当增加。到2060年“碳中和”,意味着2030年开始中国碳排放的绝对量必须逐步的下降,到2060年碳排放将为零。
(四)执行“双碳”目标不能急于求成。近年来,全国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将实现“双碳”目标作为政治任务加以部署和落实。曾一度出现了运动式是减碳,全社会出现了禁煤潮。供给端:大量关停煤矿,不上煤化工项目。需求端:不顾老百姓需求禁止用煤,大量关停中小燃煤企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去年出现因缺煤导致供电紧张情况,才引起中央高层重视。为此,中央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的工作方针,走上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正确道路。
二、“双碳”目标背景下的能源战略方针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生产大国。处理好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供给安全的关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十分棘手的难题。考虑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我认为能源战略的核心要诣应该是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同时按照“先立后破”的思路落实好“双碳”目标、履行国际责任。基于此,我认为能源方针简单来说应该是20个字:立足国内、节约优先、多元发展、清洁低碳、石油替代。
(一)立足国内,就是依靠国内能源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现探明储量1万亿吨,查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煤炭是能源主体的格局在相当一段时间不会改变。中国核电技术进步很快,发展空间很大。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水电可开发容量4亿千瓦,风电资源10亿千瓦以上,陆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能源林等生物质能有5亿吨标准煤。我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靠国内能源资源来保障能源供给。
(二)节约优先,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能源,,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现代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全社会能效水平,尤其要利用能效电厂、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的办法推广节能新技术,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三)多元发展,就是坚持以煤为基础、电力为中心、新能源为重点的能源结构战略。在进一步开发利用煤炭的同时,保持国内油气开采水平,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鼓励发展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四)清洁低碳。就是尽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加快发展一批煤化工基地,大规模生产煤制甲醇,大规模推广改性甲醇燃料,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大规模实施用风光发电的绿电制氢,与火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合成制甲醇。同时,要利用荒山荒地大规模种植油料能源林(也叫碳汇林),用果实发展生物柴油,形成不枯竭的绿色油田。
(五)石油替代。我国是缺油少气的国家。2022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73%,高于国际警戒线,随着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石油随时面临断供风险。必须实施石油替代战略。主要是加快发展电动汽车、氢能汽车,大规模推广改性甲醇燃料等途径,实现进口油气替代。
三、加快能源供给侧清洁低碳化结构性改革
(一)以“一特四大”为途径调整能源供给布局结构。我国能源供需布局结构极其不合理,表现在:北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火电开发不足;西部地区风光水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东部缺煤,但过度发展火电,核电发展相对缓慢。现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成熟,为我国优化能源布局结构、加快实施“双碳”目标奠定了基础。如何调整呢?就是借助特高压输电技术,加快发展超大型风光电、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即在西部地区发展超大规模(一亿千瓦以上)风光发电基地,在北方地区发展大型煤电基地,在金沙江流域加快开发大型水电,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建设核电,同时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实现大规模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变输煤为输电。为此,我们需要攻克超大规模跨区域电力特高压传输技术,研究实施海水西送工程解决北方缺水难题,等等。
(二)加快实施“四大”绿色低碳工程。
1、在西部地区加快超大规模风光发电基地工程。这项工作早日推进,“双碳”目标就能顺利实现。我国青海、新疆、甘肃、西藏等地风光资源特别丰富,完全有可能布局若干上亿千瓦级的超大规模风光发电基地,利用白天富裕光能电解水制氢、夜间用氢发电弥补电力不足,通过特高压输电方式,将电力均衡送到东、中、南部电力需求端。同时,在电力需求端,利用夜间用电低谷低电价电解水制氢,降低氢价格,促进氢动能车等氢产业加快发展,实现绿电替代“煤电”、氢能替代油气的目标。
2、大力推广应用改性甲醇清洁燃料。甲醇燃烧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几乎为零,可以说是非常清洁的低碳燃料。改性甲醇燃料由甲醇经改性技术处理而成,通过运用物理手段解决了甲醇作为燃料存在的腐蚀性、溶胀性和实用性差等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制定了汽车用、柴油车用、工业用、民用改性甲醇燃料的四个团体标准,并于2022年3月正式发布。改性甲醇燃料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条件、市场前景广阔,可用于汽车柴油车替汽柴油,用于锅炉窑炉和居民炊具替代煤炭和天然气。这项工程的效益可归结成四句话:一是有利于实现石油进口替代、是应对石油断供的有效措施,二是有利于促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三是有利于构建立足国内煤炭资源构建安全经济绿色能源供给体系、是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四是有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3、在城市大规模建设立体园林生态住房。中国的城市仅占国土面积的3%,但它的碳排放却占了70%。立体园林住房是集碳汇房、健康房、园林房于一体的空中别墅。在城市大力发展立体园林房,把火柴盒似的立体建筑变成一根根的参天大树,让它们吸碳吐氧,可以让城市成为森林城市。因此,建设立体园林住房是构建碳中和城市的一条途径。
4、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料能源林。就是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油料能源林,用油籽榨取柴油,这是发展碳汇林和建设不枯竭绿色油田的一条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我国32亿亩荒山荒地种植麻风树、文冠果、乌桕等油料树种,其果实出油率在30%以上,大规模发展可增加柴油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措施。
四、能源需求侧必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我国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能效较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项工作国家推进力度很大,把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多次作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下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广应用。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今后,节能减排工作要更多放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结构上,加快高载能产业向西部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加快发展能源消耗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推进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效电厂等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产业化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倡导节约文化,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的消费模式。
五、加快发展换电模式电动汽车
发展电动汽车在国家实施石油替代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电动车发展迅猛,销量持续攀升,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展望未来,我国加快发展电动车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电动车研发生产企业群雄并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斯拉作为全球充电模式电动车领头企业在我国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国产品牌比亚迪、吉利、蔚来等企业发展迅猛,但与特斯拉相比,差距仍然较为明显。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我国国产电动车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创造自主品牌,实现汽车发展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这里提出一个思路建议。就是利用电网企业优势,创建车电分离式电动汽车国家品牌,打造经济性强、可靠性高、安全性优的换电模式电动汽车体系,促进民族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具体有三点建议:
(一)电网企业负责电动车电池供给、充电等日常运行维护、换电站建设和运营。基本思路是在城市负荷中心以建设储能电厂的思路布局建设电池充电设施,把购买电池的成本纳入构建储能电厂成本,部分通过销售电价方式疏导出去,减轻电池成本压力;电池运营过程中,通过晚上夜间低谷电价充电,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控制运营成本;通过一对一芯片对电池进行科学管理,提升电动汽车安全运行水平,在城市普遍建设电动车换电站,方便老百姓换电。
(二)国家将电池纳入储能电站建设成本。就是将电动汽车电池纳入储能电厂管理,将建设及运营费用纳入销售电价,由终端用户承担。利用这个技术路径,既可以大大降低老百姓购买电动车的成本,实现以极低价格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也可发挥电池充电设施储能电厂电力运行削峰填谷功能,维护电力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峰谷电价机制,科学合理充放电,降低电动汽车运营成本,实现经济、安全、规模化发展电动车的目的。
(三)鼓励国产电动车企业积极参与。国内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企业开展电动汽车总体设计,负责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优化、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
六、对发展海上风电的初步看法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基本成熟。因此,我国各大能源企业都在抢占海上风电资源。毫无疑义,海上风电发展必将迎来新的热潮。发展海上风电,关键是安全和经济性。这里谈几点思考,供参考。
(一)利用“航岛”技术搭建海上风电平台。航岛,喻意为可以航行的岛屿,是长几千米、宽几百米的超大型海上浮体平台。近年来我国航岛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岛”设计技术已经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建设批准证书,示范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标志着我国航岛设计和建设技术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工程化建设条件已经成熟。在发展海上风电尤其是发展远海风电中,利用航岛可以形成风电电解水制氢生产基地和周转基地,可以成为人员休息、物资补给的基地,也可以成为周边风电集中变电向陆地传输的基地,应用空间十分广阔。
(二)应当更加重视发展海上风电的安全问题。海洋气候灾难频发,海上风电我认为最大的障碍应该是安全。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事故不断。去年7月25日,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外海风电施工海域一海上施工平台“升平001”发生倾斜,好在落水人员已全部获救。今年7月2日,一艘海上风电项目施工船在广东阳江海域走锚沉没,27人失联。这些事故,警示我们发展海上风电,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不仅建设期要注意,最为关键的是装备应对极端天气的裕度要尽量大,比方说防台风水平我认为应该就高不就地,要舍得多花点钱在安全设施上。要吸取福岛核电事故,防波强稍低、导致大灾难的教训。
(三)要借鉴和利用世界海上风电先进技术和经验。海上风电发电装置、海上风电制氢装置等,建议都应当广泛学习借鉴欧洲国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岛技术,应该尽快推进实用化装置研发。这样,让我国的海上风电发展从起步就站在较高的位置上。
Tags:唐元,关于“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能源战略的几点思考——2022年7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