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原则
作者:胡家勇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7年第5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重要原则,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沿着这一思路,我谈一谈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的体会。
首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逻辑主线、基本框架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理论遵循,他指出:“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就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1]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话很重要。第一,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系统探讨如何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如何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对于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重要的理论启迪。众所周知,我国现有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和相关论述都把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界定为生产关系。现在看来,拘泥于这一认识是不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是原有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翻版,它的研究对象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深入而系统地研究生产关系,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即研究如何通过变革原有生产关系和建设新的生产关系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同时需要把生产力直接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之中,特别是要探讨如何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进而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需要将上层建筑直接纳入到自身的研究视野之中,这涉及到国家作用、国家治理、国家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3]。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的需要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的设想中占据着核心位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描绘未来社会时指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
以人民为中心,内涵极为丰富。首先,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为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市场蕴藏的内在活力,“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5]其次,必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公平,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再次,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对于把握发展大局、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不变”来概括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6]因此,发展仍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仍然需要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方面论述了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针对社会上一些人说目前贫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时,明确指出:“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不能搞“杀富济贫式的再分配”。
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消费侧来看,消费层次开始跃升,人们开始追求消费的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从供给侧来看,我们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方向迈进,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因此,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政府与市场关系。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实现了重大突破,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断,这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要。首先,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总体上要有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辩证法和“两点论”来看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尤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都要用好,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其次,科学理解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7]我们必须达到这种理论和实践高度。对于新常态下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我们需要深化认识。在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分工日趋深化、居民消费、技术和产业创新重要性日益凸现的发展阶段,市场的试错、发现和激励功能显得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这些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再次,正确理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不能过多地介入到具体资源配置活动中去,要尽可能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可以概括为构建“四大框架”:一是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包括良好的法治秩序、有效的产权制度、公正透明的竞争规则和权威的监管制度;二是总体生产力框架,包括资源、能源、交通、通信、信息、数据、生态等领域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和骨干网络,形成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骨架;三是宏观经济稳定框架,通过营造均衡、平稳的经济运行环境,形成稳定的市场和公众生活预期;四是社会福利框架,通过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制度防范社会风险,保障基本民生。
引文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邓小平的这一段话是他在1984年6月30日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的。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0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30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60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2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59页。
关键词:胡家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发展思想;社会生产力;政府与市场关系;
Tags:胡家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原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