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王立胜: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思维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05期,第101-107页
    【摘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得益于其经济思想的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表现在:问题导向是其思想起点的创新,唯物辩证法是其思想方法的创新,而起点的创新和思想方法的创新全方位地展现为坚持中的创新、继承中的创新、集成中的创新和突破中的创新四种创新形态,最后集中于经济目标的创新——“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和组织实施。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思维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符】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16)05-0101-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战略,在经济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矛盾和问题,并及时将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实践和思想理念加以提炼、升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大重要特色,是充满了创新思维。
    一、问题导向: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起点创新
    习近平历来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他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①
    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的一个重要思想,而这个思想的产生就来自实践中问题的倒逼。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容易改革的对象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改革必须注意系统性和协调性,改革在全面和深化上下功夫就成为实践的迫切需要。问题倒逼式的理论创新,目的就是解决实践中存在和不断产生的问题。习近平深刻地点明问题意识在理论创新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②
    习近平经济思想之所以充满创新思维,就是因为始终从直面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开始。
    ————————————————————
    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2016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虽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经济体量对世界举足轻重。但是,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形象而准确地总结为“三个节点”: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从国际上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各国相继出台措施试图纾缓经济危机,但全球性经济衰退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世界经济陷入长时期的深度衰退,笼罩在危机的深度阴霾下难以自拔。由于全球贸易长期处于低迷,严重影响中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面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们纷纷寻找药方。
    习近平经济思想之所以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这一思想直面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继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及时指导改革发展实践。
    正是在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使我们的经济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主题,决心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也是基于问题导向的: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低端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难以为继,全球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期带来的消极影响,等等。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并就此提出“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就是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所以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问题导向使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还是问题导向使然。对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对环境的掠夺式破坏,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的退化、恶化成为发展中明显的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所以将“协调”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就是为了解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
    问题倒逼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从直面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习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①也正是从问题开始,习近平意识到了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号召各级党委政府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经济学理论界提出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任务,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二、唯物辩证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创新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武器。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指导经济实践,特别注意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进行方法创新。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②
    (一)以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系统的观点指导方法创新,把握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③全面,是和系统、统筹、整体等相联,以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创新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就包含“统筹”推进、“系统”推进、联动集成。从思维创新的层面来讲,这显然是对“摸着石头过河”思维方式的重大超越和创新。
    ————————————————————
    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201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
    ③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载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
    有鉴于此,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①
    习近平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②。
    这是习近平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阐述改革宏观层面上的五大关系,其中提出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都已经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所需要的系统性、整体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层面的五个关系,习近平指出:“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③
    上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关系,是习近平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经济学创新思维的范例。
    (二)以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指导方法创新,深刻分析中国面临的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在分析中国开放发展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时,娴熟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他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这就是说,我们今天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④
    理解了这样的“两点论”创新思维方法,我们也就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一直强调的要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问题,以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不仅如此,习近平基于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深刻分析中国开放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的大变局后认为:“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⑤这一分析既鼓舞人心,也令人信服。对于中国来说,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由过去的被动全球化真正地转化为主动全球化,大大增强了全球化的国家主体性。
    (三)以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指导方法创新,深刻认识、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根本上源自于我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具体到经济领域,判断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应当确定哪些具体目标和举措。
    ————————————————————
    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201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
    ②2013年7月21—23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的讲话,参见2013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③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载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④⑤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参见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
    习近平以一个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的眼光,准确地分析到:“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①为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他说得更清楚直白: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
    新常态不是事件,是一个客观状态。从对立统一规律来看,事物的发展运动是其内在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状态,是原有发展模式内在矛盾运动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内在必然性”,必然表现为新的矛盾、新的状态;从量变质变规律来看,之前高速增长的量的积累,带来了中国经济质的变化,这一量变和质变必然导入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状态,而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的量和质也提出新的要求;从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看,新常态不是对之前高速增长的简单否定,而是扬弃之后进入一种新的发展状态。这些分析表明,习近平表现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四)以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方法创新,把握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出,引来各方关注。善意而敏锐的人们对这一全新思想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也有人因为搞不清楚而误读,担忧是不是不再重视需求了;也有人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简单分拆,说“供给侧”就是供给经济学,“结构性”等同于结构主义,“改革”就是制度主义。
    习近平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阐述:“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大创新亮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也是基于问题导向,旨在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满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思维,不仅在于把握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关系,还涉及把握经济学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③
    (五)以唯物辩证法关于系统的观点和三大规律指导方法创新,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推进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当然是为了直面和解决原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但如何科学设计和施工,则颇费思量。
    ————————————————————
    ①②③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参见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结果,新发展理念能不能在今后的经济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也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作指导。习近平从四个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①习近平的分析高屋建瓴,是指导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都显示出新的特征,国际和国内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非线性特征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单打一的措施都无济于事,必须注意战略和策略的协调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坚持、继承、集成、突破: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形态
    (一)在坚持中创新
    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浮云遮望眼”背景下,廓清迷雾之后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创新思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其中“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讲“坚持”。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思维,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并将之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曾深刻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②
    这种不正常现象,在经济学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习近平对此非常关注。早在2012年6月,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就指出:“《资本论》是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③后来习近平又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④习近平反复强调《资本论》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通过对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揭示,透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固有的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在阐述中国经济发展思路时,从来不为各种光怪陆离的经济学思想所左右,也不为各种所谓时髦的经济学概念所影响,而是自觉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分析方法直至论述、概念,进行理论创新。例如,在分析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时,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洞见和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⑤
    ————————————————————
    ①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参见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2016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③胡乃武、李佩洁《一本马克思经济学的简明读本》,载于2014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④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2016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⑤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参见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
    在谈到绿色发展时,习近平引用了恩格斯的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①习近平对经典作家的这些经典著作的引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坚持,这种坚持又不是教条式地照搬,而是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现实的一种理论层面的根本分析和研究,把这些论述置于当下的语境中,显然超出了原有论述的语义学意义上的涵义,而是具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之中的特定的理论内涵,从而具有了理论创新的性质。例如,习近平援引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述,他看到的是这种论述对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的本质、逻辑以及过程的揭示,这种揭示的意义是为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认识论的基础。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并以高度理论自觉的姿态参与全球化进程。例如,对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援引,也是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根基,奠定在这一理论根基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念,这无疑又是一项重要创新。
    (二)在继承中创新
    理论创新,就是对原有理论中合理部分进行肯定、接续,对过时的成分进行否定,取中有舍,辩证扬弃。这样的继承,为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也会成为创新的一种类型。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在继承的同时,以新理论代替旧理论,或者为旧理论赋予新的内容和生命力。
    习近平在进行经济思想创新时,也秉持了“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的思维。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来源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非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文明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②讲理论来源实际上就是讲理论的继承性。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继承性,也主要体现在上述五个方面。
    (三)在集成中创新
    集成是指将某类事物中各个好的、精华的部分集中、组合在一起,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理论创新中,借鉴和运用集成思维,常常会增强理论的集成价值和集成效应,但前提是,不能简单地将理论概念连入、叠加、汇聚、捆绑和包装,而是需要将各种创新要素进行创造性融合、综合、一体化,使理论价值具备独特的创新能力而发生质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集成创新的生动范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词汇都不是新的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了协调的重要性,统筹兼顾是那个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思想。开放这个概念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已提出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创新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上升到国家决策的层面。绿色和共享成为决策中的关键词要相对晚一些。如果我们把这五个词汇分开来看,它们也仅仅是一般的理论要素,但基于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将这五个概念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创新性融合,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后,理论创新发生了质变。五大关键词各有侧重,有机整合,破解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问题,构建了全新的发展话语、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此后,习近平对每个“理念”均增添了一个动词: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这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进一步集成和丰富。
    (四)在突破中创新
    习近平一直重视理论的主体性、原创性,反对理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他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③
    当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新问题时,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其实就是在突破中创新。
    ————————————————————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998页。
    ②王立胜、郭冠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载于《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5期。
    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2016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突破性的理论表述。习近平曾就此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①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对“基础性作用”的重大突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习近平指出:“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②这也是一大突破性创新。
    四、中国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目标创新
    习近平经济思想之所以新意迭出,在于它有着鲜明的目标指向和强烈的使命意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目标创新,归根结底就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习近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③
    “中国梦”一经提出,举国振奋,世界关注。“中国梦”中“两个一百年”这一鲜明的时间节点,也伴随着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然也包括强大的经济复兴,这表明“中国梦”这一创新口号,蕴含明确的经济创新目标和经济创新使命。
    但“中国梦”绝不单纯只是一个经济目标。“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目标创新有一个清晰的逻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④“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⑤围绕实现“中国梦”,在发展思想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在社会主义本质上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汲取了精髓和力量: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根本立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这两个字,充满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字里行间。正如他指出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⑥
    ————————————————————
    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载于201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载于201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③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参见2012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④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参见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⑤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于2013年3 月18日《人民日报》。
    ⑥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

Tags:王立胜,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思维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