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我国未来经济增速将进入7%的“新常态”(刘霞辉)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4年12月17日下午,由江苏省科协、南京市建邺区委宣传部、江苏科技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未来走势”高端科技报告会第35讲在南京市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向公众解读当今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特点;客观地分析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走势,对改革的大致方向等方面进行精彩论述。全文如下:
             刘霞辉:我国未来经济增速将进入7%的“新常态”
             2014年12月22日  作者:陶韬  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落幕不久,接下来中国经济究竟会如何发展是民众热切关心的话题。12月17日下午,在江苏省科协、江苏科技报社、南京市建邺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35讲高端科技报告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向公众解读了当今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特点,客观分析了未来经济社会的可能走势,以及改革的大致方向。
     乐观定调中国经济  未来增速保持7%
     今年,很多西方学者发表言论,怀疑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30年以7%的速度的增长。甚至有人指出,中国未来经济增速将下降至3%左右。与西方的悲观论调相反,刘霞辉对中国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认为保住7%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成问题。
    那么,这种乐观论调从何而来,7%的增速又如何判断呢?刘霞辉在报告会现场演示了一段公式:GDP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变化率+人口红利增长率(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并从生产函数入手对GDP增长率进行分解。
     据预测,2014—2018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01%,接近0增长,这是城市化时期面临的人口转型的新态势。中国劳动供给呈现出“倒U型”特征,负增长拐点大约发生在2015年。而在1985-2007年与2008-2012年两个时期中,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出现第二产业增长率下降,第三产业略上升的情况。刘霞辉表示,对此经济学家普遍的共识是,中国大规模工业化过程中的“干中学”效应,是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的源泉,但是随着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正在降低。
    尽管各项数据均有下降趋势,但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刘霞辉说,假设劳动生产率水平基本保持不变,劳动参与率不会过快下降,则人口增长率放慢和人口红利的负增长使经济增长率与2008—2012年比,降低一个半百分点。“依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前景展望的中速预测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增长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不变的情况下,增速均值会下降到7.86。”刘霞辉表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还有发展空间,再加上信息化、区域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有足够的潜力保持中高速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主要问题:深层改革如何落脚
     “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正在下降,也就是我们说的处于结构性的减速经济增长阶段。”刘霞辉说,生产要素投入的上升已经不足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原因是生产要素的效率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在变,如果不改变生产要素的效率,增长速度还会继续下滑,因为实体经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下降,过度的货币注入,只会进入资产领域。
     刘霞辉指出,中国未来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变中的问题,如收入水平低且差距大、社保网络不完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二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3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分问题,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国有企业问题、国有银行及财政风险、利益集团问题、政府管制过度等仍然存在。而且这两类问题交织在一起,性质不单是经济问题,而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混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难度。
     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及所面临的改革环境,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东欧许多改革先行国家非常相似,在同样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后,许多急需改革及难度不大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一些重大而深入的问题却留下来了。因为改革越深入,涉及的问题越复杂,既得利益者越多,改革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东欧国家没有迈过这个坎,把问题都归结到政治体制上,结果政治体制改了,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东欧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已经说明了一切。刘霞辉说,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就是使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符合经济运行规律,不能把问题扩大化,当然更不能回避问题。
     刘霞辉认为,深层次的经济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中国税收的核心是企业生产流转,名义税率(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即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很高。这一税收体制对实体部门是一种负激励,税负压力大。而分税制使地方财政压力增大,从而出现了土地财政等问题。其次是深化企业制度改革,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深化价格体制改革。价格是市场运行的指针,合理的价格体系能有效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使整个经济和谐运转;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会打乱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市场陷入混乱。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开始的。有学者估计,目前中国的市场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有部分重要产品的价格却没有实现市场化,给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扭曲。其中,资源、基础设施、准公共品(如教育、医疗)、利率等重要价格还有待改革。
     宏观政策着力点:维持经济系统稳定运行
     目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宏观经济政策不应是刺激经济,而应是维持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个国家GDP的运动方向基本上由供给因素推动。”  刘霞辉解释道,在长期发展中,实际GDP的增长依赖于要素投入供给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短期内实际GDP的波动基本上由总需求的冲击引起,需求变动能够在短期内影响真实产出水平的原因是价格、工资等因素。“政府不应该使用不谨慎的总需求政策试图‘微调’经济运行,使产出和失业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时或自然的水平之上。”
     刘霞辉说,虽然在短期内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但在长期内这种替代关系不存在。长期看,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持续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追求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人们把维护经济运行的稳定当作是控制理论解释的问题,现在宏观稳定则被当作是一个博弈的问题。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政府的政策能够影响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因此强调建立政策的可信度和设计保证执行可信政策的制度。
     此外,刘霞辉提出,政府的行为应重新定位,动员型经济需要转型。他指出,在动员型经济模式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动员了大量资本、土地、矿产、劳动力等资源,先是通过“低价工业化”走出了一条特殊的高增长路径,继而又通过“高价城市化”,扩张城市建设,推动中国城市化大发展。但这一举措也积累了诸多严重问题,如内外失衡、过度投资等。“我们需要跳出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探索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使‘一低一高’的非均衡赶超型增长机制向新的可持续增长机制转型,已势在必行。”
     刘霞辉说,我国保持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高投资,而高投资的基础就是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比较高。测算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平均超过了15%。但是,这个数字近几年在下降,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的税收和社保负担也在上升。因此,要降低供给要素的投入成本。“适当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企业投资是要有效益的,效益的高低又取决于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同样,应通过降低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成本,降低教育、医疗费用,改革户籍制度等方式,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劳动者活力重现。
    (原文见江苏公众科技网  2014年12月22日)
    关键词:刘霞辉  宏观经济  新常态  经济增长
    原文链接:http://www.jskx.org.cn/art/2014/12/22/art_75_734094.html

Tags:我国未来经济增速将进入7的“新常态”刘霞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