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信用恶化的根源:滥用市场力量(刘小玄)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民商》杂志2014年第四期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的文章:《信用恶化的根源:滥用市场力量》,全文如下:
     近期,因为工作原因我参与了很多基层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基层普遍反映,在金融市场上盛行着一股不讲信用的“骗风”,这种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长此下去,我们恐怕难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选取了两个在调研中遇到的实例,在此与读者分享。
     第一个是江苏某典当行案例
     典当行可以理解为短期项目,主要就是利用其短、平、快的特点帮助企业打通资产负债,因此其重点应该定位在“过桥”上。过桥贷款的含义是:当企业的流动资金所需的银行短期贷款到期时,银行通常要收回,企业则需要再申请下一时期的短期贷款。在这两个时期之间,有一个较短的贷款空白时期。企业为解决这个空白期的流动资金需求,不得不借助于临时应急贷款,即过桥贷款,才能度过这个空白期。
     我们所调研的这个典当行在当地属于发展较好的企业,现金流充足和典当结构比较合理——30%是小额名品、30%是房地产、其他占40%。当票的开票量在江苏省排名第一。这家典当行在投融资领域拥有多年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监局、无锡市金融办联合发文,将其作为一个过桥资金续转的专业平台。一般银行有需要都会来找它,此外它还可以做些居间业务,比如拍卖居间、典当居间等。
     基于业务考量,如果中小微企业的股权和负债是真实的,没有“表外”的内容,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其股权就是资产,其股权就可以质押给典当行做为一个授信,典当行可以依此随时对其发放短期过桥贷款。有时银行在接到企业的贷款请求时,会主动将这种过桥贷款介绍给典当行。但是,如果企业的股权不真实,比如经营不善、缺乏现金流、资产有虚假,甚至是皮包公司,一旦银行收回贷款后,典当行发放的这种临时贷款就收不回来了。实际上这种行为是银行转嫁风险,被调研典当行就这样损失了3000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某银行支行行长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是导致被调研典当行上当的关键,他的身份让典当行充分相信了他。事实上,那家银行有很多不良贷款,只是这些信息都被隐藏起来了。去年4、5月份,他还在省行工作会议上说,该贷款项目资产是全覆盖的,肯定没有问题。但当他被撤换,由新任行长接班后才发现银行都是坏账,涉案金额达到九十多亿,目前还在诉讼程序中。
     这种情况如今在基层还有很多。比如近来年无锡的钢贸产业发展受阻,江阴、宜兴等很多地区的业务都停滞了,产业整体在收缩和调整,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此类问题。近期无锡成立了一个转贷基金,就是专门帮助企业去银行贷款,贷款到期后帮企业转贷。
     第二个是河南担保公司案例
     现在还有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银行与借款企业联合起来骗担保公司。某些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嫁不良贷款。银行知道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担保机构又是弱势群体,因此银行就找到担保公司说:你来做担保吧,一个月后我把这个钱贷出来时,你就解保了。当担保机构接单后,银行就将担保机构在银行账户里的担保金划走。遇到规模较大的担保机构,可能一次就不是100万、200万的问题,而是1000万、2000万。河南某担保公司两笔大业务的起因都是这个。其中一次涉及3000万的担保,贷款企业崩盘后,银行在担保时点上将担保公司的钱划走了。因为当贷款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担保公司要承担100%的责任,替企业代偿。
     这就是银行和借款企业的联合骗保,这样的案例很多,大额的一次可能涉及几千万,小额的也有几百万。不管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担保公司,都出现过被银行骗保的情况。
     这是由于担保机构和银行在贷款风险上没有一个比例分担机制,在他们的合作中,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出现逾期贷款,也不会进入黑名单;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担保机构要承担100%的责任,包括本金和利息都要偿还。
     在金融市场上,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通常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利用自己的声誉优势和地位优势,吸引了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其做配套。后者为了开拓市场,只能依附着银行提供各种风险分担的服务。当经济景气、市场走势向上时,银行与各种担保公司或典当行往往会处于双赢状态,一旦经济状况不好,银行就会把风险转嫁出去,担保公司或典当行首当其冲的成为受害者。
     例如,南京一家著名的鑫信担保集团,现在濒临崩溃,几年对外担保总额近40亿。如今,随着“4万亿政策”的退潮和经济增速放缓,数百家客户陷入困境,多家企业破产倒闭或者老板跑路。三年来,客户中有十几人死亡、30多人跑路。鑫信担保公司不断替客户还贷,在付出近4亿元现金后,如今也被拖入了资金枯竭的困境,接近200人的企业只剩下7名员工。此外,据悉,温州地区由于房价下跌,银行把风险全部转嫁担保公司,后者损失惨重。
     这是典型的市场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利益侵占,表明了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合理。这样不公平的风险分担机制只有在具有强势市场力量的控制下才有可能,对于弱势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只有依附于银行的配套而别无选择,而银行一旦出现道德风险,那么,可想而知,结果在银行与这些非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前者可以转嫁全部风险的不公平机制。
     国有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不仅具有强势市场力量,而且其行为也通常作为市场表率。倘若他们滥用这种市场地位,进行不公平交易,甚至欺骗性交易,这就会导致道德风险在金融市场泛滥,结果会形成一种信用危机,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需要相互提防,失去了最基本的信用安全感。在这样的市场上,信用成本会大大提高,正常的交易会越来越难以实现。中小微企业本来面临的高成本融资困境就会雪上加霜,愈益困难。
     据悉,去年宜兴法院那里还在处理着前年的不良资产,大量涉及坏账的案件尚来不及受理。同样,惠山法院的这类案件也剧增,人手完全不够用,法院都叫苦不迭。据反映,当地民间的某较大的金融集团也已涉案,它们都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其下属有证券营业部、典当行、期货公司、担保公司、拍卖行等等系列。
     在市场上,贷款企业的需求并不都是假的。但因为银行违反合同、突然收贷,民间融资借贷的利率又太高,企业的正常经营收益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不想办法企业必死无疑。基层企业家对我们说,现在到处是骗局,银行骗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企业骗银行、贷款企业与银行一起骗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是政府不按时还贷,也在骗银行与其他企业。很多资金的套牢,就是多重欺骗的结果。在有些城市,连法院和公安局对这种“套路”都了如指掌,对此类案件不予受理。
     在信用急速恶化的环境下,本应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金融市场,现在却反而以违约和欺骗为荣。这种金融市场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对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银行与其它配套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体系,提高银行与各种市场参与者的违约成本,建立包括银行在内的黑名单制度,这样中央提出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融资环境的政策导向和要求才不会落空。市场呼唤公正的管理规范,呼唤建立正信用的激励机制、负信用的惩罚机制。这应当是金融体制改革接下来的重点目标。
    (注:该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原文见《中国民商》2014年第四期,出刊时间:2014年4月1日,上网时间2014年3月26日)
    关键词:刘小玄  信用恶化  信用体系
    原文链接:http://www.ce-china.cn/article/3273.html
    

Tags:信用恶化的根源,滥用市场力量刘小玄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