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俄能源合作:如何走出困局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高速前进的中国经济列车对于燃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俄罗斯是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加油站的最佳选择之一。近年来,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虽有所进展,但更宽、更深层面的合作却碰碰磕磕、步履蹒跚,特别是围绕着修建中俄石油管道的讨论和磋商更是曲折回环、跌宕起伏。未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发展态势如何?油管能否最后成为连接两国能源合作的大动脉?依然充满悬念。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关键
     中俄两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合作互补性:俄罗斯是世界级的能源供应大国,2005年出口石油2.5亿多吨,天然气2000多亿立方米,均居世界魁首。按照2003年俄罗斯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到202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将从2005年的4.7亿多吨增加到5.9亿吨,出口量则从2005年的2.5亿多吨提高到3亿吨,天然气产量和出口也分别从2005年的6000多亿立方米和2000多亿立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9000亿立方米和3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则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预测表明,中国石油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1.3亿吨提高到2020年的约3亿吨,天然气进口量也将从目前的2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600多亿立方米。供求互补性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同时,中俄陆地毗邻,方便运输,更为重要的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经济贸易往来密切,为两国扩大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中俄能源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但是,目前,中俄双方的石油进出口贸易还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的石油过货量仅600多万吨,只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5%,而天然气贸易几乎还没有起步。中俄间的铁路运能严重不足制约着石油过货量,另外,运输成本较高对中国也不利。要实现双方领导达成的将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257亿美元提高到2010年600-800亿美元的目标,扩大能源贸易和合作是最重要的保证。因此,修建输油管道与输气管道是稳定能源贸易和提升能源合作水平的核心。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困局
     自1994年俄罗斯方面建议修建安大油管(安加尔斯克-大庆)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修成正果。2003年在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日本伸出金枝引诱,使俄罗斯方面改变初衷,于2004年正式决定管线改向,修建泰纳线(泰舍特-纳霍德卡)并在中间修支线到中国境内。俄罗斯总统及其他官员多次重申先修中国支线,但2005年4月俄罗斯能源部正式签署的关于修建远东石油管线的政府令中却并没有目前规定先修支线。因此,不少专家担心,中俄油管能否开花结果,变数还是不小。山重水复,原因何在呢?
     第一,俄罗斯对能源出口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可能与中国的利益诉求并不合拍。普京认为,在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今,能源已成了21世纪之初推动俄罗斯经济和政治势力上升的巨大引擎和增强俄罗斯国际发言权、获取最大利益的重要筹码。尤科斯案件、对苏联前加盟共和国按不同价格供应天然气及对乌克兰断气等等,均表明克里姆林宫利用能源工具维护国家利益和以此提升俄国际地位的决心。普京强调,任何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兴建输油管道的决定都必须基于俄国自己的国家利益。第二,第三者插足。在中俄安大线谈判进入关键时刻,日本挟经济实力横插一杠,对俄大打金元牌,先是许诺向俄罗斯投资70亿美元外加沿途落后地区经济开发援助,要求俄罗斯放弃安大线改修安纳线,便对日出口。在2004年俄政府最后敲定修建泰纳线方案时,日本方面又承诺提供115亿美元软贷款用于修建这条管道,但前提条件是不能修通往中国的支线。2005年4月26日俄能源部长维克多·赫里斯坚科发布的《关于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的管道体系建设步骤的命令》中提出泰纳线第一期从泰舍特至斯科沃罗金诺(距离中俄边境69公里)并在2008年底前竣工,第二期再修到纳霍德卡,但文件未明确提到修建中国支线。这样看来,到中国的支线命运到第一期工程修通后再看。如果届时因为种种油量不足等原因直通纳霍德卡,则中国支线就又会悬空了。2006年3月日本驻俄大使馆经济代表在普京开始其就任总统以来第四次中国之旅前夕还表示,日本希望在2006年底前与俄罗斯签署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系统的框架协议,以便能从俄每年进口5000万吨石油。可见,中国离开香槟酒的时候还挺远。第三,俄罗斯国内“中国威胁论”降低了对中国的政治信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俄罗斯国内对中国的妒忌和恐惧也在升温,一些势力对放开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大门并不太感冒。如2003年1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专门决议禁止中石油参与斯拉夫石油公司的收购,2004年10月再次阻扰中国公司购并尤甘斯克公司股份,如此同时,却让美国康非公司收购,甚至印度公司也顺利参与了对俄罗斯石油企业的购买,惟独中国企业被排斥在外,废除安大线是防止油管的龙头被中国操纵,不利俄罗斯石油出口多元化;第四,俄方对中国企业抱有偏见。俄罗斯方面对于中国公司的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和信誉抱有怀疑,他们更乐意与西方跨国公司合作。俄罗斯某些专家认为,中国一直要求俄罗斯大量提供石油,但从西西伯利亚供应有许多限制条件,而从东西伯利亚供应周围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相当时间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故以目前的条件无法尽快完成这样的任务。因此,需要建立由俄罗斯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成就的财团来推进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管道建设。  
                       三、突破瓶颈的途径
     无疑,能源合作是中俄双边目前及未来系统关系中最为关键的领域,是斗智斗勇的大搏弈。中国要赢得这场较量,需要运筹帷幄,艰苦历练。
     首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中俄能源合作国家长期战略规划。要在对国际能源格局未来走向、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俄双边政治经济关系变化趋势、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与对外政策选择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基础上制订出长期能源合作战略规划,并以此作为指导和统筹中国对俄能源谈判、合作、贸易、投资、开发等各方面工作的指南。不能急功近利,局限于眼前需求,要着眼于未来,火烧眉毛才抱佛脚,也不能将双边能源合作仅仅局限于石油进口和修建一条油管建设上,还应包括天然气、电力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必须统筹兼顾。实际上,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需求也将不断提高,而且,油气合作一起考虑实际上更为合理,不能顾此失彼。正如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建设者协会会长尤里.巴达林所说,东西伯利亚矿床属于油气型的,要求综合开发,加大石油开发就必然同时加大天然气开采量,所以必须把向中国提供东西伯利亚石油与同时提供大量天然气及其制成品结合起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与中国签订政府间长期协议。可见,俄方对中国只要石油是有顾虑的。此外,合作方式也不能只包括能源产品贸易,还包括独立或合作投资开发、勘探和加工等诸多方面,务求通盘考虑。  
     其次,建立中俄能源战略对话机制,增强俄方对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的认同和信任。在普京务实主义主导下,俄罗斯对重关国计民生的能源国际合作全面权衡、慎之又慎是可以理解的,应冷静看待俄方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原则,不谋求优先和独占,追求平等互利。面对俄方的双簧和彩球,需要观言察行、耐心周旋、化被动为主动。鉴于俄罗斯与欧盟之间通过将来起良好的能源战略对话机制促进能源顺利合作的经验,中国也应该与俄方建立起很好的能源合作对话机制,使有关运输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的修建从经济和商业论证层面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但是目前在双方规划协作等方面存在一些步调不一的问题,如自1996年中俄签署《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以来,双方酝酿过不少合作项目计划,但往往因缺乏长期的统一规划,甚至有些相互掣肘而无法落实,比如中方在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商讨共同开发科维克金气田的同时,又与俄方“天然气工业公司”商讨乌连戈伊气田项目,引起俄方不满,俄方要求中方提供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和长期合作计划,而中方却拿不出来。因此,应该在相互协商基础上制订出双方油气合作中长期计划,使之成为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指南。同时,在俄油气投资开发和油管建设是多重利益搏弈,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公司寡头、媒体和百姓,莫不牵涉其中,特别是处在转型期的俄罗斯法制不觞、各种集团利益搏弈激烈、钱权交易盛行,更使参与俄罗斯能源开发和合作困难重重。因此,务必对参与其中的盘根错节有清醒的风险意识和预防措施!要减少政治与商业风险,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打通阻塞,理顺各种关系,不仅要做最高层的工作,还要做好与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团体、媒体、居民的工作,争取对中国的广泛理解和支持,通过各种外交、公关、慈善等活动,降低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的影响程度,在俄罗斯树立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人和中国商品的良好形象,促进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鼓励和协调多种主体参与在俄能源开发并避免内部竞争。中国政府应该放宽对参与境外能源合作的经营主体的限制,开放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不能只让国有企业走出去独享俄罗斯市场,2003年12月就因中石油是国有企业而被俄罗斯杜马拒之门外,2005年中海油又因同样的理由被取消参与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的并购竞争。同时,学习日本等企业组成财团在境外拧成一股绳的联合兵团的精神,切忌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国家有关机构必须制止不同企业在境外同一业务领域开展系统业务、造成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的行为。  
     第四,防止中日较量白热化,抬高进入门槛。俄罗斯在远东石油管道方案确定方面摇摆不定表明俄罗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中日对这条油管走向的争夺来抬高价码,制造对己优势,寻找利益最优解和最佳均衡点。我们应该避免与日本竟相叫价,陷入恶性螺旋,导致赢了投标输了钱,豆腐花了肉价钱,国家利益受损,最终成就俄罗斯渔翁之利。因此,应该冷静观察,慎重出手,寻找日俄之间的合作态度差异和矛盾,借力打力,为我所用。
     第五,打组合拳,推进合作方式多样化。继续通过铁路甚至海运扩大油气直接进口,同时,致力推动俄罗斯方面通往中国输油管道分支的开工建设,同时,还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扩大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直接投资,开展对俄油气资源勘察、投资开采活动。既然中国企业研究开始大量海外能源资源的投资开发,那么,俄罗斯也应该在这些活动的视野之内,而不仅仅只有石油贸易。未来10年俄石油天然气工业需要投入近3000亿美元,扩大吸引外资和技术是俄罗斯解决自筹资金不足的出路之一,因此,俄希望合作伙伴不仅只买油,还要一起找油和开采。中国为提高能源合作水平需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直接参与投资开发。在具体运作方式上,既可以成立独资公司,或参股、购并俄罗斯企业,也可以与俄罗斯公司、跨国公司等联合投资开发,多条腿走路。在俄开展业务合作中需要注意遵守当地游戏规则,要有远见,多与亲政府的公司伙伴合作。采取灵活方式,在必要时放弃独资或控股要求,以遭遇猜疑和打压。           第六,以多元化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应对俄罗斯多元化能源外交手段。尽最大愿望和努力争取全面提升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协作,同时,我们也要在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下行事。在与俄罗斯强化合作谈判的同时,加大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等中亚国家和其他能源供应国家的合作机会。通过增加其他供应渠道减轻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达到增加与俄罗斯谈判成功的几率。例如,经过多年经营目前中国每年可以从苏丹获得1000多万吨份额油,在2005年年底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公司、中哈油管“一期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建成时并开始向中国供油后,不仅给中国石油进口增加了一条新渠道,还对中俄能源合作和油管建设谈判添加筹码,如俄担心中国能源战略完全转向里海地区,因此,普京随即签署专项政令,责成俄政府协助加速泰纳线的建设进程。同时,通过中哈油管建设还能促进中俄能源合作互动,如中哈管线投产运营后形成的1000万吨最初运力中,直接在哈境内获得的可能只有500万吨,另外500万吨需要由俄罗斯石油填补。可见,中国与其他国家成功的能源合作、获得油气资源的渠道多样化,将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俄罗斯进行油气合作的地位和成功概率。  
    

Tags:中俄能源合作,如何走出困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