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不必过分担忧中国经济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7年第34期(总第1739期)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不必过分担忧中国经济  印度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下一站  比特币价格超黄金史上最高价  日本经济连续五个季度增长  中国房价涨势松动各城分化加剧  中国在应对信贷泡沫问题上面临严峻考验


    [摘要: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转为改善,海外看待中国的目光正在重新转向乐观。由于不同时间的数据,经济展望在乐观论和悲观论这两个极端之间往复,尤其是中国波动幅度巨大。在评价中国经济时,乐观论目前正在占据优势,但问题也不容忽视。]
    该对中国经济悲观,还是乐观?
    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委员村山宏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可能再次转为减速。
    中国今年1-3月GDP增长率为6.9%(同比)。与去年7-9月的6.7%和10-12月的6.8%相比,正在一点点改善。由于经济改善的推动,媒体刊登的论调也出现了变化。美国经济杂志《福布斯》(网络版)3月30日刊登了题为《中国奇迹并未终结——奇迹进入第2阶段》的投稿文章。而在日本,《文艺春秋》5月号也刊登了题为《不要被中国经济失速论所欺骗》的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引人注意的新闻。那就是5月8日日经QUICK新闻刊登的题为《浅川财务官:中国经济放缓趋势构成世界经济风险》的短篇报道。浅川雅嗣财务官8日发表演讲,指出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中国有可能是例外”。“诶?难道不是相反吗?中国经济的复苏或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这或许是很多看到这条新闻后的人的看法。虽然不了解浅川发言的详细内容,但对于中国经济的脆弱性,笔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认同。
    中国经济自去年4季度转为加速,但看起来已经过了顶峰。这是因为,此次经济好转只是中国政府暂时“容忍泡沫”的结果。由于持续至2013年的住宅价格暴涨的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购买住宅限制措施。结果,2014年以后住宅价格出现下跌,但经济减速更加突出。为了遏制经济减速,中国政府自前年起至去年初放宽了投资限制。
    正如中国政府的期待那样,自去年春季开始,住宅销售趋于火爆,带来了经济的好转。但是,放宽住宅投资限制的结果是,再次招致了住宅价格的暴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出现了“泡沫”,即使拿出年收入的30倍以上仍然买不起住宅。中国政府不得不从去年秋季开始,再次加强此前一度放宽的投资限制。由于限制重新加强,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开始触及天花板。
    另一条引人注意的新闻是,《第一财经》等中国媒体4月23日刊登的题为《一季度罕见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刺激力度加大》的报道。中国在每年下半年增加财政支出、进而导致赤字是惯例,但今年早早就出现了赤字。第1季度出现赤字,自2009年数据被公开以来尚属首次。这是作为经济刺激对策、不断展开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财政刺激的结果。很难想象中国政府会对赤字扩大置之不理,今后或将减少支出。
    在住房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有可能踩下刹车的形势下,自去年秋季开始上涨的中国钢材价格进入3月后转为了下跌走势。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4月21日报道称,“受中国钢材价格下跌拖累,铁矿石现货价格1个月下跌3成”。如果经济再次减速,中国国内的过剩产能和不良贷款问题也有可能日趋受到影响。正如浅川财务官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放缓作为世界经济的风险仍然存在。
    不过,不能忘记的一点是,即使中国经济增长再次减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陷入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停滞,仍然存在长期商机。有些地区和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人工智能(AI)、通信类内容、医疗和药品、老年人养老等不受经济动向的影响,长期来看将稳定增长。或许应在作出经济判断和分析投资风险的同时,意识到将来的商机。面对中国完全陷入悲观论,将失去投资机会。
    除了中国,没有乐观论和悲观论的波动幅度如此巨大的国家了。从“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的经济规模”这种乐观论,到“经济失速、即将崩溃”这种悲观论,都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中国国土广大、各地区和企业的差异巨大、再加上接近14亿的人口、以及公开信息受到质疑,容易产生极端的说法。笔者经常告诉自己,“既不要过度乐观,也不要悲观”。
    尽管如此,最后还要重申一下,关于目前的经济,不宜走向乐观论。
    何时该担心中国经济?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隔岸关注中国混乱金融市场的外国投资者看来,有时中国市场似乎每周都会面临一场小型危机。最近股市、债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大跌引发了对过去崩盘行情重演的担忧,同时也催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中国经济能有多健康?
    好消息是,最近的市场波动更多地是中国政府金融去杠杆努力所致,而不是因为出现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担忧。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杠杆已经高到令人担忧的地步。此外,政府采取行动的同时,高负债企业利润仍在增长:中国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下六年来最高水平。
    上一次债市大跌发生在一年多前,更多地与企业信用有关,当时企业收入增长缓慢,煤炭等部分行业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触发大跌的导火索是一连串央企和国企债券违约事件,一些由中央政府或省政府控股的重要工业企业的债券暂停交易,这动摇了市场信心。之前市场相信政府总是会出手救助国企。去年3月底至5月中,债市的恐慌情绪导致享有AA评级的公司债收益率与享有AAA评级的公司债收益率之差扩大了两倍。
    这一次基本没有迹象显示投资者在撤离评级较低的债券:债券收益率差值的扩张要小得多(2月份以来AA评级与AAA评级债券收益率之差基本没有扩大),并且遭抛售最多的是政府债券和高评级债券。这表明,在政府加强监管之际投资者正在通过收缩投资组合来套现,但对于基础资产并不是特别担心。
    坏消息是从现在开始债务风险可能会再度上升,并且若2017年晚些时候出现政策失误,或者是资本外流重新加快,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危机。
    目前关键的房地产行业保持了良好势头,但4月份通胀和投资数据显示,整体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高峰已经过去。随着下半年企业定价能力减弱,会有更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借贷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周二中国央行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投放量创下1月份以来的单日最高,反映了中国央行的担忧。
    未来形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央行能否保持其渐进紧缩步伐。目前,随着美元走软加之中国加强资本流动管控的举措奏效,资本外流有所缓解,但今年晚些时候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进一步加息,那么目前这种平衡局面可能会被打破,迫使中国决策者再次在人民币贬值与流动性短缺之间面临两难选择。
    如果这一轮监管收紧导致房地产投资失去动能,或者出现资本外流加速,那么债市投资者或许会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中国房地产市场周期的黄金时期已结束,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商正在把目光投向印度,但他们面临不可避免的困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目前的货币收紧意味着,对于本地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当前房地产市场周期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据熟悉该市场的人士表示,因为相信价格和基本面已经开始背道而驰,黑石(Blackstone)等大型国际投资集团如今正在出售资产而非收购。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中国内地一些开发商对印度市场产生兴趣。包括大连万达、碧桂园、复星和华夏幸福在内,至少5家企业正处于在印度雄心勃勃地推进项目的不同阶段。
    印度的房地产市场成为了让东方强大邻国萌生兴趣的最新行业。如今中国制成品销往世界各地。当地移动电话的零件几乎全部在中国制造,正如从空调到白色家电等其他产品一样。中国科技公司正加大对印度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相信从其他新兴市场得到的知识经验也将证明在印度有用。
    这体现出中国企业的信心——中国内地那么多企业都在走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在东南亚,长期以来华人群体对商业的支配程度超过他们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所占的人口比例。例如,碧桂园正在马来西亚靠近新加坡的地区建设一项总值1000亿美元的住宅项目,尽管像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其他投资一样,该项目也受到了北京方面试图限制企业和个人(无论是科技投资者还是购房者)向海外转移资本的影响。
    对于中国开发商来说,印度或许会一样麻烦。随着中国主要房地产集团在印度寻找增长点,他们可能会遭遇在这个国家做生意常见的困难,并帮助解释为何印度民间投资和就业增长持续如此令人失望。“他们很容易认为印度正处于和中国相同的发展轨迹,只是落后于中国,”一家主要的另类投资公司的亚洲负责人表示,“他们认为,两国是类似的,都拥有渴望住房的新兴中产阶级和城市化等趋势。但印度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中国——特别是涉及到将一块块土地集合起来时。”
    在印度,对房地产和规划的控制权保留在各邦政府手中,这使得新德里难以制定鼓励开发的政策。在孟买等城市,政府和港务局控制了大部分土地,在普纳(Pune)和班加罗尔(Bangalore)等二级城市,军队也是主要的土地拥有者。即便是对于本土开发商来说,想要开发大片土地也是具有挑战性的。
    去年,当大连万达携带着雄心勃勃的计划来到印度建设大型项目时,印度多个邦纷纷竞争吸引这家中国综合企业。如今,万达在德里附近的哈里亚纳邦的100亿美元房地产项目陷入停滞,因该公司在股权分配的问题上与当地政府发生争议。
    另外,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涌入印度的时间不利。该国已存在巨大的住宅房地产库存,但需求持平或下降,特别是在高端领域。旨在保护买房者的监管规定加大了开发商获取资金为项目融资的难度。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障碍令人遗憾,原因有几个。多数印度建筑商没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尽管印度暂时出现供应过剩,但它们的建设规模不可能满足该国的长期需求。另外,最紧迫的需求是廉价房,这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习惯于建设大规模房地产,以弥补较低的单位利润率。撇开其他不谈,这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将让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对国内市场感觉更轻松,尽管这里竞争激烈,中国政府正通过限制很多潜在投机者的杠杆控制一线城市的房价,同时中国央行在收紧流动性。然而,如果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印度房地产投资方面遇到困难,事实可能证明,相对于这些外部开发商而言,印度以及该国失业青年遭受的损失更大。
    (FT中文网,2017.5.18)
    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的价格正在飞速上涨。5月19日,比特币以美元计算的价格超过了传统“无国籍货币”黄金的历史最高价。着眼于剧烈的价格波动,投机资金持续流入,比特币最近1个月的价格涨幅达到60%。
    据比特币信息运营网站CoinDesk统计,比特币价格在北京时间19日下午一度达到1比特币兑1934美元,超过了黄金于2011年9月6日在纽约期货市场创出的1盎司1920.8美元的最高价格。在周末的20、21日比特币价格继续攀升,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到北京时间22日上午升至1比特币兑2070美元左右。
    此外,比特币价格每天的波动幅度甚至超过100美元,3月曾一度跌破1比特币兑1000美元。
    在所有比特币交易中,来自中国的交易占到大部分。有观点认为,由于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比特币交易参与者中80-90%为中国人。在因资本管制导致个人投资对象受限的背景下,作为监管漏洞,将资金向比特币转移的趋势加强。
    最近,日本的比特币交易也在增加。大型电器连锁店比酷相机(Bic Camera)在东京都内的部分店铺试验性启动了比特币结算服务。自7月起,在日本购入比特币时不再需要缴纳消费税,使用比特币的难度将进一步下降。
    比特币通过网上交易所进行交易。虽然与根据重量交易的黄金无法单纯比较,但具有供给量存在制约、可兑换为各国货币的共同点。
    中国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标准银行的东京支店长池水雄一表示,比特币“除了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之外,还处于买盘刺激买盘的状态”,指出比特币处于过热状态。
    (日经中文网,2017.5.22)
    2017年初,日本经济实现了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是十多年来最长的一个增长期。首相安倍晋三的政府已经尝试了四年半的时间,希望把经济提到快速增长档。虽然日本的经济产出仍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中国之后,但这样持续的增长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处在人口下降和通货紧缩等逆境中的日本竟然获得了这样的成果。
    日本内阁府5月18日初步估计,在截止3月份的三个月内,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增长率为2.2%。自2005到2006年以来,这是经济扩张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2005年那次增长持续了六个季度。而且这次的扩张步伐也比上季度加快了,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多家通讯社的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测增长率为1.7%。
    是什么在推动经济增长?从这次增长期的一开始,出口就一直在提振产出,上季度也不例外。除了全球经济的广泛复苏之外,日元疲软也是一个因素,它让日本的汽车、电子元器件和其他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更加实惠(日本的贸易顺差刺激特朗普政府批评了该国的一些做法)。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日本经济没有这么亮眼,因为消费者和企业的支出相当疲弱,缺乏连贯性。但在最近一个季度,消费和商业投资都有所增长。
    日本经济在快马加鞭吗?小步跑是肯定的。经济产出在2016年全年增长了1%——没有中国那么快,但仍比经济学家基于劳动力和消费者的萎缩状况所做的估计高出一倍。安倍晋三2012年上任的时候就承诺要增长竞争,在最初几年里,日本经济时而扩张时而收缩。但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定的阶段。
    “安倍经济学”成功了吗?政府和中央银行一直在向经济注入资金,毫无疑问,这些举措有助于提振经济增长。但这里面缺少了一个关键因素:通货膨胀。安倍晋三的策略被称为“安倍经济学”,它的原理是推动消费者价格的上涨,从而提高企业利润和工资水平。政府表示,这样做不仅会加快经济增长,而且会提升增长的连贯性。然而,消费者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此许多经济学家猜测,目前的增长趋势虽然令人高兴,但它终将会黯然褪色。
    (NYtimes,2017.5.18)
    中国经济
    中国4月房价数据显示,整体而言,房价延续一季度末严调控以来的涨势放缓;随着因城施策发挥效应,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房价走势分化加剧,强力调控抑制了一二线涨势,而三四线则在宽松政策环境下持续上涨。
    在前期已有40余城收紧调控的基础上,4、5月各地的楼市调控仍在继续,补丁政策层出不穷。同时,随着部分城市落实增加土地供应,供给面获得一定改善。
    “较之前不同的是,本期房价环比数据显示出一二线‘低头’、三线继续向上的态势,这是差异化调控和精准化打击的结果。”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表示。她预计,政策“高峰”并未完结,调控正走向深化,近几个月市场成交将承受较大压力,房价增速有望延续4月出现的分化走势。
    路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公布数据测算,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升10.7%,连涨19个月,但涨幅连五个月收窄,低于上月的11.3%。从环比看,4月新建住宅销售价格较上月涨0.7%,连涨两年,涨幅较前月的0.6%稍有扩大。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4月则环比上涨0.8%,与3月涨幅相同。
    在中央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背景下,中国多个城市升级调控措施、加入限购大军。3月以来,部分热点城市实施从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全方位调控措施,房地产交易迅速降温。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4月,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发挥作用。从同比看,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幅度在0.7至7.4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九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五个城市涨幅回落,幅度在0.2至1.1个百分点之间。
    其中,本轮调控最为严厉的北京市,调控效果在4月已开始显现: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从3月的20.6%缩窄至17.4%,环比从0.4%降至0.2%;二手房市场亦明显降温,环比涨幅从3月的2.2%降至持平。
    不过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负责人周志锋指出,一线城市所谓的新房房价不涨、甚至小幅下跌,是政策在销售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开发商真正去降价。考虑到新房供应量少,以及土地成本、出让量的情况,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上涨压力并没有消除。
    他预计今年政策并不会放开,一线房价数据会延续目前走势,但如果哪天放开,他担心一线新房房价会再次快速上涨。而对于二手房,他认为年初市场需求太强,挂牌价格有点虚高,透支了未来,现在越来越理性,二手房上涨动力缓和。
    国家统计局数据并显示,上海和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5.4%和6.7%,环比下跌0.2%和持平;二手房房价环比涨幅较高,均为0.8%。
    上海上日继续收紧调控政策,该市住建委发布意见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要求停止审批公寓式办公项目,加强商业办公项目建设、销售监管,并对在售商业办公项目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清理整顿。
    随着因城施策继续推进,一二线和三四线房价走势在4月进一步分化。统计局刘建伟表示,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七个月回落,4月比3月回落2.8个百分点(3月下降3.4个百分点);二线同比涨幅连续五个月回落,降1个百分点(3月为下降0.6个百分点);而三线城市同比涨幅则比3月扩大0.4个百分点(同3月)。
    交通银行的夏丹援引CREIS监测数据称,三四线城市销售表现相对较好,三线代表城市4月成交环、同比增速分别为13%和16%。在差异化调控的背景下,库存状况正向好改善,4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1341万平方米,其中基本上为住宅库存的减少,已连续第二个月明显下降。她并指出,近期一线城市主要银行纷纷上调首套房贷利率至基准水平,未来或有更多城市加入上调首套、二套房贷利率的队伍之中。此外,政策正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银行按揭资源或向部分表现较好的三四线城市倾斜,这将有利于其成交在年内保持相对稳增态势。
    对于未来走势,仲量联行的周志锋认为,“分化不会进一步扩大,三四线价格涨势会慢慢下来。”他分析称,一二线限制了,而一些三四线房价低又不限购,投资进入后带动本地需求,但这种需求深度不够,很快会消化完,同时供应量还比较大,预计这些三四线城市房价目前会涨一些,但很快涨幅会下来,不会疯狂。周志锋还指出,开发商普遍对三四线土地还是兴趣偏低。投资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重要的三四线,如上海、北京周边的昆山、嘉兴、廊坊等,“开发商跟五六年前不一样,注重规模,现在更注重质量,对未来前景没那么看好,融资成本也增加很快,特别是民企,需要考虑为潜在冬天做准备。”
    目前价格上涨过快的三四线城市也面临调控压力。如4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最高的唐山(2.3%),5月17日晚间发布通知升级限购措施,对已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在唐山连续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特定范围内向其售房。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控的一个亮点——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从4月数据看取得一定进展。
    统计局稍早公布的前四月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增幅分别扩大至8.1%和34.2%。交通银行的夏丹称,推地力度加大体现了住建部、国土部对地方政府供地的新要求,土地成交活跃反映了房企对土地补库存“饥渴”的客观需求,特别是大型房企对土地储备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而土地成交价款相对购置面积的大幅增长表明地价仍在快速提升。
    不过她同时指出,来自新开工、销售和资金的压力依然存在。新开工方面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的信号,1-4月增速较上期还有所回落;销售增速仍在继续下行中,资金面的收紧也正在进行时,下半年开发投资压力犹存。
    住建部和国土部4月初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去库存任务重的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
    (Reuters,2017.5.19)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调查显示中国信贷收紧成为市场最大风险,牛津大学的马格纳斯表示,未来6个月至两年内影子银行融资可能出现危机。对于全球投资者,甚至是全球评论家来说,中国仍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课题,但同时也带有一个健康警告。
    据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发布的一项调查,近三分之一的基金经理表示,近期正将矛头对准影子银行领域的中国有关部门对信贷的收紧,现已成为市场最大的尾部风险。而自2016年1月以来,投资者的头号担忧对象一直是欧元区解体危机,而不是中国。
    风险的催化剂就是北京方面一项迟来的行动:对巨大的信贷泡沫进行控制。结果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激增,五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那些十年期的,这两项金融紧张的迹象都反映了对杠杆的打击。
    更广泛的担忧是受金融环境紧缩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减速,这意味着对全球实现通货再膨胀努力的双重打击。因为就在此时,政治争议吸引了华盛顿方面的全部注意力,导致特朗普政府实施促进增长政策的能力成疑。
    因此,在参加英国《金融时报》伦敦一场活动的读者看来,驯服中国巨大的信贷泡沫对全球金融体系具有巨大意义。此次活动的重要嘉宾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是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他目前正撰写一部著作,其内容是关于中国所面临的五个陷阱:债务陷阱、资本陷阱、人口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观众们希望听到他对这些问题以及其他话题的深刻见解。活动开场后,主持人询问观众是否认为中国的情况构成泡沫,70名观众中一半以上的人都举起了手。
    中国在吸引境外资金进入其债券市场。出于种种担忧,境外投资者迄今兴趣不大,但随着中国债券被纳入国际指数,他们很可能会别无选择。
    近年来中国以一系列资产价格猛增著称,其范围涵盖了股票、房地产、大宗商品,甚至是比特币,因此每当谈话转向中国时,很难不去理会人们对泡沫的担忧。
    近年来,信贷爆发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动力。如果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作比,信贷比例从2009年初的141%,上涨至2016年底的260%。
    无怪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都对中国的信贷扩张差额,即信贷增长与其长期增长趋势的偏差提出警告。IMF去年就警告说,与“经历过痛苦的去杠杆化的国家,比如西班牙、泰国或日本相比”,中国的信贷扩张差额非常大。
    虽然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信贷数额,对杠杆的过度使用,以及对表外理财产品运用的暴增,但很少有投资者认为今年秋季前宏观经济会出现动荡。现在与近期几次动荡相比,一个主要区别是人民币稳定,资本流出停止。
    这缓解了爆发一场全球通缩冲击的风险,2016年初以及2015年8月人民币突然贬值时,这一前景曾有力地提振了国际市场。
    但是,随着中国继续对影子银行部门施加压力,国内投资者或将开始受到境外资产诱惑,正如瑞银(UBS)分析师最近指出的:“从而对人民币造成压力,改变形势”。
    或许吧。但正如马格纳斯对英国《金融时报》的听众所言,中国经济今夏如出现任何大幅放缓,都将促使北京方面放弃以过强力度挤压流动性的努力。
    部分听众的感觉是,中国能够应对过去,并避免债务问题失控。鉴于大部分债务是国有实体或政府支持的实体的负债,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很快将爆发一场西方式的银行破产危机。
    不会那么快地发生,马格纳斯回应道,他警告,通过银行间同业拆放和回购为偿债获得影子融资,是中国的一个致命弱点。这类债务的融资结构确实有一个偿还时间表,期限比针对国有企业和银行债务的国家展期短得多。他估计,影子银行融资出现危机(因放款机构不断关闭这一体系),进而发生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可怕后果的崩盘,很可能在从现在起6个月至两年的时间内上演。
    正由于这个原因,今年晚些时候召开的十九大做出的决定,将对理解多年宽松货币政策和泛滥的信贷制造带来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
    马格纳斯说,北京是否真的愿意以经济增长下滑至远低于当前6.5%的目标之下为代价解决这一信贷泡沫,代表着一场“严峻考验”,“你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解决一场债务危机”。
    (FT中文网,2017.5.19)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7年第34期(总第1739期)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不必过分担忧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