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加息会打压金融市场吗?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26期(总第1148期)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亚行:抑制通胀不可简单依靠货币紧缩    欧洲央行近三年来首次加息    IMF转向赞同资本管制    巴西重启货币战争    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    中国半年内第四次加息
    经济热点
    亚行:抑制通胀不可简单依靠货币紧缩
     据亚洲银行网站消息,亚行在4月6日发布旗舰式年度经济出版物《2011年亚洲发展展望:南—南经济纽带(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11:  South-South  Economic  Links)》。该报告称,未来两年,尽管亚洲决策者们将面临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挖掘新增长点方面的挑战,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仍将继续稳步增长。报告预测,2011 年亚洲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8%,2012年增长7.7%。虽然这两个增长率均低于2010年9%的增长水平,但表明该区域在全球经济危机后仍将保持稳健复苏。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Changyong  Rhee)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时就已经显示出其弹性,如今正在通过区域内两大巨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印度——巩固其经济复苏和迅猛增长的态势,并将继续拉动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与此同时,食品和石油价格的攀升,加上中东和北非的动荡局势,以及最近发生在日本的灾难,都给该区域持续、包容性的增长带来了潜在威胁。报告指出,必须谨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通胀,包括进行更加灵活的汇率管理和更为协调的资本控制,而非简单地依靠货币紧缩政策。继2010年4.4%的增长后,消费品价格在2011年将进一步增长5.3%,并在2012年回落至4.6%。李先生表示,“全球三分之二的穷人居住在发展中的亚洲地区,这些人最易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因此,决策者必须在通货膨胀加剧前采取行动,遏制其发展。”  
     报告认为,从长远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应同非传统市场增强联系,保持增长,使其更具包容性。报告同时还指出,该地区在扩大与新兴经济体的“南—南”联系上还有很大潜力,包括亚洲内部、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要做到这一点,决策者们应该消除南半球高于工业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壁垒。
     东亚将继续引领该地区危机后的复苏,预计2011年增长率为8.4%,2012年为 8.1%。随着财政刺激措施的取消、投资放缓和出口增长下降,对增长的预期低于2010年9.6%的增长率。预计2011年中国的增长为9.6%,较 2010年10.3%的强劲增长有所下降。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北在经历了2010年的强劲反弹后,将重回更具增长可持续性的5%左右。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预测通胀率将从2010年的3.1%增至2011年的4.3%,大多数经济体都在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报告在其特别章节中,亚行指出:南半球的发展中经济体,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出现大幅增长。同时,报告还提醒,虽然贸易和投资壁垒在这些南半球发展中经济体中已稳步减少,但其程度依然高于北半球国家。“在工业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时候加强‘南—南’合作关系,可以成为全球增长的一个新动力,但需要这些经济体对贸易和资本的流动更加开放。”李昌镛(Changyong  Rhee)表示。自1980年以来,南半球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5% 左右增长到2010年的45%,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长发生在亚洲国家。南半球国家需求的强劲增长已带领全球摆脱经济危机,并且随着国内消费及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一势头将得以持续。但是,这一章节也指出,“南—南”贸易的很多增长是“亚洲工厂”推动的结果,即该地区的半成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它当地制造中心组装,最终将其出口至美国和欧洲等地。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之间的“南—南”贸易虽然增长迅速,但其规模依然相对较小。
     报告指出,为刺激南半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逐渐消除关税及其他贸易和投资方面的瓶颈。同时,还应在南半球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更加有效地调动不断增长的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及高端资本,使南半球国家自身和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从中获益。李昌镛说,“如果发展中亚洲打算将其储蓄进行再利用,为南半球国家的投资提供融资,而不是仅将其作为安全资产持有,将有助于再平衡和稳定全球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深化,”报告指出,促进南半球的发展将为亚洲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提供另外一种选择,从而抵消来自经济衰退的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减少。更加紧密的南半球联系还将促进北半球对产品和服务的更多需求。
     关于中国,该报告在预测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增长9.6%后,还预计2012年将增长9.2%。这一增长是建立在出口的强劲恢复及投资、消费回暖基础之上的。
     报告指出,由于财政刺激计划结束、货币政策更加收紧,经济增长速度将比以往水平有所下降。但展望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将依然是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来自主要外部市场需求的疲软、一些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到期,出口和工业产出增长的减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经济增长。2010年,通货膨胀率平均为 3.3%。而2011年,由于国内流动性充足、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这一数字将达到4.6%。但2012年通货膨胀率将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回落到4.2%。
     随着主要工业经济体发展放缓,中国已经将其出口市场多样化,并增加了海外直接投资。2010年,海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590亿美元。而中国政府在其2011年到2015年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已经部署了重新平衡经济增长动力的措施,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国内消费和服务业方面。“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需要比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更加迫切。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而最近的全球经济增长衰退,凸显出严重依赖外需的风险,”李昌镛表示。
     报告指出,三十年来,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快速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同时也带来了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环境破坏以及亟待发展的服务业等问题。为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需要进行广泛的政策调整,例如加大公共服务支出,给予金融部门更多的自由,发展资本市场以帮助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获取贷款,并让私营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改革在新规划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因此,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成功地实施这些新改革。报告指出,由于收入不断增加以及教育、医疗及养老支出不断加大,2011年名义居民消费增长将达12.6%。今年,货物的出口增长率将减至20%,2012年将降至18%,大大低于全球经济衰退之前五年近30%的。平均增长水平。
     亚行认为,影响经济展望的下行风险在于外部需求的进一步减弱以及在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存在的财政和债务方面的担忧。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欧洲央行近三年来首次加息
     据《华尔街日报》4月8日报道,4月6日,欧洲央行(ECB)近三年来首次加息。但该行试图向投资者保证不会进入一个可能扰乱欧元区部分国家脆弱经济的快速加息通道。尽管有这些保证,但许多分析师预计,在通胀率稳步上升的背景下,欧洲央行还会加息,频率大约是每季度一次,将持续到2012年。
     4 月7日,在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总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每月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此举将令欧洲央行远远走在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前面,并推高欧元兑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同时令欧洲出口商倍感忧虑。特里谢是在维系一个两难的平衡,他似乎是在下一个赌注,即一条反通胀的信息会大大抵消加息对利率敏感的欧元区周边国家造成的进一步伤害。在这些国家中,本周又增加了一个债务危机的受害者──葡萄牙。欧洲央行的月度会议结束之后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天我们并未决定此后是否还会加息。此次月度会议上,各成员一致投票决定将利率从1%上升至1.25%。
     尽管通胀高企,但为了保护脆弱的复苏,英国央行周四投票决定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日本央行继续维持利率不变,该行同时向遭受地震与核危机冲击的日本经济提供总值 117亿美元的贷款项目。美联储还在继续资产购买计划以刺激经济增长。尽管美国利率处于接近零的水平已有较长时间,但预计美联储不会加息。4月7日美联储没有召开会议。
     特里谢暗示,欧洲央行仍然担心欧元区普遍出现的能源和食品价格高企(通过工资和零售品价格上涨体现)可能带来的影响。特里谢告诉记者,我们特别警惕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不会容忍通胀造成的第二波影响。欧洲央行说,周四的会议之后,通胀走高的风险依然存在。该行又说将会严密监视价格走势。
     按照欧洲央行的说法,“严密监视”距离“高度警惕”只差一步。上个月欧洲央行就是用“高度警惕”这个说法释放出加息的信号。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马修斯说,官方的表态是此次加息并不意味着随后还有一系列加息。但我认为进一步加息的大门是敞开的,最早6月就会有一次加息。3月欧元区的整体通胀率为2.6%,远远高于欧洲央行制定的略低于2%的目标。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由于过去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开始产生影响,今年夏天的通胀率会接近3%。马修斯预计6月会再次加息,下半年也会有两次加息,从而让欧洲央行的政策利率在年底达到2%。
     许多分析师告诫说,这会对欧元区外围的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产生破坏性影响。受冲击最小的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和芬兰,这些国家都在稳步增长,并更有能力承受升高的借贷成本。英国的通胀率为4.4%,是其2%目标的两倍多,一些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最早会在5月份发布下一次通胀报告时加息。
     而预计美联储则会一直将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平,至少会持续到2011年底,从而维持高失业率之下的不均衡复苏。各国政策存在差异,至少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之间是这样。分歧的一个原因在于,目前的产出水平和假设没有衰退的产出水平依然存在巨大差别。经济学家称其为“产出缺口”。缺口越大,央行就越能采取激进手段刺激经济增长,而不必担心通胀。高盛经济学家估算,2008年至2009年的衰退给美国造成的产出缺口相当于GDP的6%左右,是欧元区缺口的近两倍。布鲁塞尔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主任格罗斯(Daniel  Gros)说,我们推测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存在巨大的产出缺口……因此它们应竭尽所能回到危机前的轨道。
     欧洲央行理事于尔根?斯塔克在为4月7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稿件中认为,欧洲央行确定利率应通盘考虑。他说,有几位评论员最近指出,如果不考虑欧元区整体价格稳定的风险,某些欧元区成员国严峻的经济状况,应该(或将会)成为影响欧洲央行近期货币政策决定的一个因素。但斯塔克强烈质疑这种观点,他提出两点原因:欧洲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总会从整个欧元区的角度出发;这种角度肯定不仅适用于所有欧元区国家,而且还会让所有成员国受益。
     斯塔克的第一个理由是:在一个货币联盟内,当央行制定利率时,最好的办法考虑到整个地区的情况。这种做法适用于所有央行。不妨想想美联储(Fed):它不能根据(比如说)德州或加州的特定经济条件来制定利率。欧洲的情况同样如此,任何将单个国家利益凌驾于欧元区发展之上的努力,都将破坏这种单一货币政策所取得的非凡成就:17个成员国、3.31亿人口的价格稳定。与许多欧元区国家在加入这个经济与货币联盟之前难以控制通胀相比,上述成就令人惊叹。与人们经常宣称的不同,欧元区各国近来的经济活动和通胀水平的差异,与金融危机前的平均水平相比没有大幅上升。在一个货币联盟里(与在一个国家里一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是正常的。危机时期,保持整个欧元区的价格稳定、从而将通胀风险控制在低位所带来的益处变得更加明显。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欧洲央行在价格稳定面临下行风险之际大幅降息。当这种风险倾向于上行时,欧洲央行就必须转变立场。如果它未能作出对称地回应,投资者就会很快要求更高的溢价,以补偿通胀上升的风险。这将首先伤及那些背负高额偿债成本负担的经济体。在某些欧元区国家,导致借贷成本上升的并不是低得离谱的欧元区政策利率。
     第二个理由是:从欧元区整体考虑制定政策利率,并不意味着忽视各国财政状况的差异。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采取了许多非标准措施,以确保管理委员会的货币政策意图恰当地传遍整个欧元区。这些措施所带来的欧元系统信贷供应,对某些成员国银行业体系一直非常重要。它源自于单一货币实施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适用于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通过这种方式,欧元和单一货币政策目前代表着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持,这种支持是由整个欧元区提供给那些银行业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国家的民众的。非欧元区国家无法获得这种支持。不过,在那些目前遭遇严峻经济及财政挑战的国家,公众往往低估了这种支持。这些仍然在用的非常举措是临时性的,旨在加强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保持价格稳定所能动用的工具。它们不可能替代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公共财政必须进行的调整和强化。以牺牲价格稳定为代价、照顾私人或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将会违背欧洲央行的使命。因此,有关方面强烈敦促缺乏足够市场融资途径的银行提升资本基础,也是通过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措施的方式进行资本重组。
     一些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源自于多年未能执行稳健的政策并施行改革——这些改革将令民众受益,并让这些国家完全适应货币联盟。所有欧元区国家都必须实施拖延已久的结构性经济及财政改革、提高竞争力,并迅速恢复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这需要各国采取果断措施——尤其是那些严重失衡和脆弱性已经导致了经济和财政问题的国家。有几个国家已经采取了重要举措。但我赞同那种认为仍需作出更多努力的观点。
     “最优货币区”并非一个给定或静态的状况。它是全体政策制定者决心提升区域内所有成员国弹性的结果。“一刀切”的做法,需要那些高失业率和存在重大竞争力问题的国家下调单位劳动成本;它需要所有国家制定避免失衡累积和兴衰周期的财政及监管政策。
     在欧洲层面,这需要更严厉的法规以及更好的国家经济政策监督机制的支持。施行改革不仅会令相关国家受益,也是所有成员国政府的义务,从而确保其自身经济在我们的货币联盟内平稳运行。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搞“一刀切”。
                                     (综合消息)
    IMF转向赞同资本管制    巴西率先重启货币战争
     据香港《大公报》4月7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策出现重大转变,一改几十年来对于支持资金自由流动的坚定立场,改口称发展中国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国际资金流入实施管制,来保护本国经济发展。这是IMF有史以来首次作出这样的决定。
     IMF  4 月5日制定了一个政策框架,内容包括建议巴西、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如何最好地利用资本管制来抑制资本投资猛增、控制通胀,以及防止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泡沫。这个政策框架也为二十国集团(G20)制定资本管制方面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根据方针内容,在符合货币未被低估、国家已拥有足够外汇储备,或者无法实行货币或财务政策等情况下,国家可对国际资金流入作出管制。
     传统上,IMF一直主张为投资资金流动开放市场。而此次IMF支持资本管制标志着该组织对此类措施的一贯立场发生转变。现时,发达国家的超低息环境与发展中国家相对较高的利率政策正促使大量热钱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这是IMF政策转变的国际大背景。
     IMF总裁卡恩表示,该组织正在对资本管制采取非常“务实”的态度,支持通过调控税收、利率与其他政策工具,来控制资金进出。他说,“这不能替代正确的经济政策,但是当有正确的经济政策支撑时,就可能有需要施行短期的资金管制”。
     面对热钱泛滥,IMF首肯资本控制,但成员国对此意见不一。新兴经济体一方面叫好,另一方面也埋怨IMF没有厘清热钱源头;发达经济体则对IMF大开绿灯深表不满。该机构一些成员国对这一政策转舵表示反对,担忧这将导致更多的限制,而与政策的初衷背离。巴西派驻IMF代表巴提斯塔表示,IMF这份文件有偏见,也有缺陷。“这份文件试图为部分成员国建立指导原则,但却或明显或含蓄地限制了成员国的政策选择”。IMF自1990年代中期便提倡资本流动自由,此观念仅在1997至98年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到挑战,当时市场了解到国外资金突然撤离的危险性。
     另据香港《大公报》4月8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6日表示认同实施资本管制的做法后,巴西在4月7日一马当先扩大金融交易税(IOF)的征税期限,由原来的一年延长至两年,目的是要阻止近期急剧升值的货币汇价。巴西此举等同向各国重启货币战争。
     巴西财长曼特加4月7日宣布,由4月8日开始,巴西企业或银行进行两年期的海外贷款时,便需要缴纳6%的税款,在这以前,当地企业和银行进行一年期的贷款时才需缴税。本周初,巴西政府才宣布把借款的期限由原来的三个月扩大至一年。为了阻止货币雷阿尔升值,巴西在去年十月把巴西企业与银行海外借款征收的金融交易税税率提高至6%,并启动了全球货币战争。
     这个措施的目的,是要防止巴西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以低息借入短期美元,然后把美元兑换成雷阿尔,再以巴西的高息贷出雷阿尔。巴西目前的息率已高达11.75厘,比俄罗斯的8厘和土耳其的6.25厘都要高,经济分析员估计,巴西在年底前将会把利率调高至12.25厘,以抗衡将会升至6.02%的通胀率。由于国内制造商不断投诉雷阿尔汇价过高,竞争力远低于入口自中国的货品,所以巴西政府一直承受沉重压力。中国出口到巴西的货品在去年劲升六成一,至256亿美元,原来是自从2009年初,雷阿尔兑人民币大幅升值了三成七,令中国入口当地的成本大降。
     曼特加表示,他会继续采取措施捍卫当地企业受海外竞争者损害,并表示明白到不少国家利用汇率差价而大幅增加入口巴西的货品。雷阿尔兑美元在本周曾升至两年半高位,而过去两年间亦已大幅升值了三成八,曼特加表示,他还有一系列的措施阻止货币升值。
     新措施公布后,雷阿尔兑美元曾回落至1.6144,跌0.3%,曼特加称,所有采取过的措施都见成效,若没有这些措施,雷阿尔兑美元早已升至1.5的水平。日元兑美元亦回升,原因是市场忧虑巴西推出阻止货币升值的措施可能会触发投资者再度抛售新兴市场资产。日元兑美元曾升至85.17,升0.4%。其后,日本再发生地震,日元进一步升至84.86,升0.5%。
                                                   (综合消息)
    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
     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7日发表预测,预计2011年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至6.5%,2010年全球贸易增长14.5%,创纪录新高。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贸易较2009年复苏,2009年全球贸易创纪录地萎缩12%,主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表示,目前贸易水平和危机前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一差距可能持续一段时间。该组织说,尽管整体上2011年全球贸易增长预计高出平均增长水平,但下降风险也很显著。
     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根据类似世界贸易组织所采用的全球贸易模式所做出的预测,以出口量来评估,认为2011年贸易增长约为10%,低于2010年估计15%,2009年则是衰退13%。
     世界贸易组织可能同时将2010年的贸易预估增幅修正至13.5%。该组织2010年底预测2010年全球贸易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将达到 13%。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出口贸易的增长超过了产值的增长。中国2010年出口增长12.9%,但2011年将急剧放缓。但CPB的一名分析师则表示,全球贸易增长仍受到强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推动。“只要增幅超过7%的危机前的10年平均水平,这就是相当好的表现。”
                                               (联合早报,2011.04.08)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央行半年内第四次加息
     4 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4月6日起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上调至3.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至6.31%。这是中国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第四次加息。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经累计加息一个百分点,但存款利率仍远低于通胀率,而贷款利率也仅略高于通胀率。
     紧缩政策是否接近尾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央行的加息举措对4月5日早间美国的外汇市场、原油期货均产生了影响。中国央行4月5日发布的声明说,此次加息也适用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这和前几次加息的情况相同。但在最近几次加息中(去年10月、12月和今年2月),这一次是央行首次明确指出加息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影响。这至少说明央行加息的部分动机是遏制不断上涨的房价。
     之前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再一次加息,但4月5日宣布加息还是早于一些人的预期。这也引发市场猜测定于下周公布的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可能高于中央政府的预期。1月和2月,CPI较上年同期上升4.9%,略低于去年11月 5.1%的水平,但仍接近两年半来的高点。
     中国发改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王远鸿估计,由于涨价趋势越来越多地扩大到非食品领域,3月份中国CPI涨幅将增至5.2%或5.3%。他说,4月5日的加息是因为中国在控制通胀和流动性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中国央行此次选择的加息时机令人意外,反映出央行对于第二波通货膨胀、以及非食品价格涨幅再度加快的担忧。而此时市场已经对加息预期逐渐减弱、且围绕第二波通货膨胀的担忧似乎消退。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本次加息暗示即将公布的3月份CPI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出现上涨。这也意味着中国有关部门对潜在增长势头的可持续性充满信心。考虑到近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此次加息似乎显示出,决策者可能已注意到第二波价格上行压力加剧、或者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初步迹象。如果要防止实际负利率局面加剧,就必须控制食品价格上涨。出现第二波价格上行压力加剧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中国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制造商的信心增强并在增加库存。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交货时间分类指数升至50上方,至50.4,为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这显示出供应链方面存在的压力。3月份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可能也会反映出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道琼斯通讯社3月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10位经济学家均预计6月底之前会有新一轮的加息举措,其中约有半数经济学家预计之后利率会再上调0.25个百分点。
     此外,综合各媒体报道,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面对中东北非局势持续紧张及日本地震后重建需求的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压力显著,中国仍然面临持续的输入型通胀压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央行本次加息并非仅简单根据内地一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而是考虑国内外大环境后作出的决定,是保持今年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延续。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称,稳定物价被当局视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市场预期三月内地物价指数将再创新高,此时加息是对可能攀升的通胀压力作出应对。瑞穗证券亚洲驻香港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央行现在大幅紧缩使他们有能力在下半年控制通胀,令CPI或在下半年出现下滑。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表示,该行估计三月份的CPI或将升至5.5%,而4-6月份预计会保持在5%以上。若CPI仍居高不下,央行还可能在第三季度再加息一次。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表示,央行宣布加息,表示央行货币政策正在回归正常状态,逐步结束“负利率”时代。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在3.5%的水平是保持货币政策中性,预计今年上半年再经过一次加息即可以达到。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预计二季度还有一次加息,他认为,本次加息属被动和滞后,加息之后,公开市场操作会作为主要手段。交通银行相信,加息有利于改变银行间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的状况,为通过央票回收流动性提供更大的空间。预计年内基准利率仍有小幅上调可能,下次时间窗口在5月末、6月初。
     申银万国证券报告称,预计年内还将加息一次,敏感时间点是6、7月份。报告并指出,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名义稳健实际紧缩的基调,期间亦将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敏感时间点是4月份。申万分析称,促使央行加息的主要原因是,通胀压力仍较大,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预计为5.3%,创2009年来新高;帮助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及有助于减少负利率,以稳定居民的通胀预期。对于通胀的判断,申万认为全年通胀可控,预计CPI涨幅为4.5%,且全年通胀走势维持前高后低的格局,1-4季度CPI涨幅料分别为5.1%、4.9%、4.4%和3.6%。另外,虽然上半年中国政策紧缩预期持续,不过报告预计,下半年随着通胀的回落,政策料将会进入稳定期。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能开始接近紧缩措施的尾声。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在报告中说,我们认为利率目前可能已经触顶,他说有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放缓,通货膨胀率持平。
     总体来说,媒体分析认为,4月5日的加息留出了少量时间供市场思考,而投资者也应该不会对加息举措感到特别意外。债券市场也预计央行将在4月份加息。但问题是央行的加息进程还将持续多久。通货膨胀率应该会在第二季度触顶;随后,受比较基数较高、食品价格走软和紧缩措施发挥作用影响,下半年通货膨胀率应该有所回落。若如预期一样,通货膨胀率脱离高点,但紧张的就业市场推动其徘徊在4%左右,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央行将渐趋谨慎。有一个理由可以证明上述预期的合理性。中国经济中最大的债权人是中国家庭,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为抵御未来风险,中国家庭多储蓄而少贷款;而中国最大的债务人是政府和国企,他们借助 2009-2010年的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扩大了借贷规模。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使家庭持有的低息存款进一步受到侵蚀,从而对家庭构成损害;同时,这一状况有助于国企减轻过去两年累积的债务负担。既然政府是最大的借方,它为什么要过度加息自损利益呢?  4月5日的加息可能不是中国央行最后一次“假日行动”,但未来加息的次数将不会很多。
     加息会打压金融市场吗?
     《华尔街日报》记者汤姆?奥尔里克撰写文章说,中国市场在面对加息时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畏惧。此次加息之前,中国央行分别于去年10月、12月和今年2月上调利率;在这三次加息举措的次日,上证综合指数分别出现上涨、下跌和持平的走势。同样,恒生指数也是有涨有跌。而在4月5日加息之后,4月6日后市前段上证和恒生指数均走高,显然没有将4月5日的加息放在眼里。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不引起市场恐慌的前提下紧缩政策的努力似乎是成功的。
     市场最重要的板块是金融类股,该类股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达到 46%。对中资银行而言,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存、贷款之间的息差,这一点与欧、美银行之间倒没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中资银行的息差受到监管机构的保护。中国央行最近一系列加息举措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其给银行带来的影响为中性:活期存款利差的扩大可以弥补长期存款利差收窄的影响。
     除了这一优势之外,中资银行还可以对渴求贷款的客户收取高于基准水平的利息,从而使银行净息差扩大,即使是在贷款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盈利。据花旗集团计算,中资银行的净息差在201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扩大了0.11个百分点,今年还在继续扩大。
     除银行以外,政府还力图限制加息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经过先后四次加息,中国五年期存款利率提高了1.65个百分点,而五年期贷款利率只增加了0.86个百分点。存贷款利率上升步伐不一,这表明中国政府希望在减轻通货膨胀给家庭带来压力的同时防止银行体系资金外流,而不是切断企业的资金流。
     中国加息巧妙平衡利弊,并维护了市场稳定性,从短期看确实是一项漂亮举措。但这么做也有其弊端。比如贷款利率上升缓慢,实际升幅接近于零,这对于给经济降温并未起到太大作用。而银行维持较大的净息差则是以储户的损失为代价的。随着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势必还会付出更大代价。不过就目前而言,中国央行已找到一种在不引发市场恐慌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的办法。
                                         (综合消息)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4月8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2380.00↑;纳斯达克:2780.42↓;标普五百:1328.17↓;英国FTSE100:6055.75↑;法国 CAC40:4061.91↑;德国DAX:7217.02↑;日经225:9768.08↑;上证综合:3030.02↑;香港恒生:24396.10↑;台湾加权:8894.54↑;新加坡海指:3187.31↑;越南指数:464.29↑;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9561.10↑;巴西BVSP:68718.00↓;印度BSE30指数:19451.4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4月8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4月7日):
    欧元/美元:1.4483↑;英镑/美元:1.6383↑;美元/日元:84.7640↑;美元/人民币:6.5356↓;美元/港币:7.7714↓;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5月交割):1473.7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5月):112.79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9717.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5月)7.974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376.00↓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26期(总第1148期)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加息会打压金融市场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