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12期(总第1134期)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中国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亚洲抑制通货膨胀迟缓    美国1月核心CPI创15个月来最快增幅    印度整体通胀压力犹存    中国1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增23.4%    中国未发现热钱激增    澳盛料港经济增长5%  
    经济热点
    中国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据《华尔街日报》2月14日报道,日本经济在2010年第四季度出现萎缩,并将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让位于中国,主要因为汽车补贴政策的结束给汽车销售带来压力,新颁布的一项烟草税打击了烟草销售,此外,日元走强推动出口下滑。2月13日公布的政府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日本去年10-12月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1.1%,前一季度修正后为增长3.3%。这是日本自2009年7-9月份以来实际GDP首次出现萎缩,2009年7-9月份日本实际GDP修正后为下降1.9%。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为去年第四季度实际GDP下降2.4%。
     数据还显示,2010年日本从之前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下滑至第三大经济体,被快速增长的中国赶超。日本2010年的名义GDP为479.223万亿日元,合 5.474万亿美元,中国同期的名义GDP为5.879万亿美元。日本去年第四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3%,前一季度修正后为环比增长0.8%。当季占日本GDP近60%的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7%,前一季度修正后为增长0.9%。当季国内需求拖累GDP下降0.2个百分点。当季外部需求拖累GDP下降0.1个百分点。
     《华尔街日报》同日的另一篇报道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凸显了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现实:决定一国经济实力的不仅有生产力,还有人口数量。自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工人的生产力不仅造就了国家的富裕,还让这些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尽管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比中国和印度小得多。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已经让数亿中国人脱贫,也让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中国的人均GDP只有4300美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迈向顶级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有着13亿人口。本周一,当日本公布2010年GDP数据的时候,中国有望正式超过日本。简单算一算吧: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1倍,所以尽管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却足以让中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中国想要超越美国,中国只要将人均GDP提升至略多于美国四分之一的水平就行了,因为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十一分之一。在汇丰银行驻香港的分析师屈宏斌看来,这是第一次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最终能否超过美国,取决于中国在多长时间内能继续保持比美国更快的增长速度。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萨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估计2025年后这有可能实现,但其它人相对谨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戈夫(Kenneth  Rogoff)说,这很难预测,因为许多贫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因为银行危机等问题受阻。比如,上世纪8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估计日本将超过美国。但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停滞不前,日本已经大大落后于美国。
     对于贫困国家来说,想要挤进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是非常困难的。IMF将33个国家列为“发达国家”,其中只有四个非欧洲经济体在一战前比较贫困,分别是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还有一个国家以色列在1914年还未建国。曾经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阿根廷由于几十年来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管理不善,地位已然滑落。
     IMF将七个国家列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这意味着从人均指标衡量,这些都是富裕国家,也是重要经济体。不过这些国家在一战前就已经有这样的地位了。中国被列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再一次反映了中国的双重身份:以人均指标衡量,中国是一个贫困国家;以经济总量衡量,中国是一个富裕国家。工业革命首先将欧洲国家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随后日本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它们通过殖民中国、印度和亚非的其它国家掠夺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并累积财富。在罗戈夫看来,如果你是经济总量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体,但你不是最富裕的国家,那么你会通过侵略别国并掠夺财富来改变这一现状。
     研究美国史的历史学家布兰兹(H.W.  Brands)说,接近19世纪末的时候,英国和德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到1900年,随着美国更多的人口、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更先进的工业生产率推动它超越欧洲的单个国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他说,经济史中的一个西移趋势,以及世界经济重心横跨大西洋、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过程,曾是一个时髦的研究方向。
     如今,高速增长的亚洲国家正推动这个重心向东转移。虽然可以说中国有很多人依旧贫穷,但它成长为世界第二仍然具有非凡的意义。这是因为中国已经位居世界最大贸易国、债权国和大宗商品市场之列。它的采购和贷款决策影响着全球市场。苏布拉马尼安说,对于新兴超级大国(crude  superpower)来说,GDP和规模是重要的,它反映出你有什么样的谈判筹码。
     经济大国的座次排名,是将一国GDP按市场汇率折算成美元后设定的。这被认为是最好的指标,因为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买到多少东西,不管是钢铁还是隐型飞机零部件。
     还有一个叫做购买力平价的GDP指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就是要经过调整,反映出不同国家商品服务价格的差异。剪一次头发,北京可能是1美元,波士顿是10 美元,但如果你比较理发价格在劳动者收入中的比例,这个差距可能就小得多。从实质意义上讲,购买力平价数据是要反映生活成本的差异,这往往会提高贫穷国家的经济排名。据IMF统计资料,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在2001年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苏布拉马尼安计算认为,中国按购买力计算的 GDP已经小幅领先美国,但IMF预计这一点要到2016年才能实现。
     纽约大学发展经济学家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觉得,所有这些排名都有些荒谬,因为它们只是反映了各国人口规模的不同。他说,如果经济规模大是因为人口规模大,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么久才赶上?比较之下,印度的人口接近中国,但它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才因为经济改革而开始追赶富裕国家。
     不过,北京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  Research)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说,世界第二的地位在中国国内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心理效应,因为这里很多人仍旧把自己的国家视为穷国,认为它不需要对国际事务承担多少责任。比如在贸易谈判和国际金融峰会中,中国扮演的常常是边缘角色。一般来讲,美国和西欧仍是全球议程的设置者。葛艺豪说,当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时,你再也不能说中国可以当一个追随者了;从经济外交的角度来说,你是躲不掉的。他指出,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施展经济实力,具体就是为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的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换取稳定的石油、食品和煤炭来源。
     美国担心中国可能会锁定本应自由买卖的自然资源,因而对部分这类交易存在戒心,但它也在力推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机制的改革,以给予中国更大的发言权。美国官员认为,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应当在全球经济体系的任何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它就会觉得改革的成败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得失。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亚洲抑制通货膨胀迟缓
     据香港《商报》2月17日报道,世界银行高层官员表示,亚洲各国正在采取措施对抗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但超出他们控制能力范围的变量,像巨额资本流入等,使解决通胀成为一个难题。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部主管约翰?鲁米2月16日接受路透专访时指出,尽管食品价格上涨不会严重损及亚洲经济增长,但由于新兴国家食品需求上升且天气情况反常,因此通胀压力将持续。鲁米说:“我们认为各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正在采取措施遏制通胀压力,但同时也要设法衡量其它问题,例如有必要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鲁米并称,从全球其它国家流入的巨额资本也使亚洲各国央行遏制通胀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若果真如此,在应对方式上的灵活性可能明显有限。”
     部分亚洲地区的食品通胀率高居全球前列,促使印度、韩国和中国等部分国家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中国1月通胀率为4.9%,低于预期,但物价压力持续增加,或迫使人行继续施行货币紧缩政策。而熨平大宗商品市场和食品价格波动,有望成为本周末20国财长在巴黎开会时的主要辩论议题。
     华盛顿一家应对贫困的机构预估显示,2010年6月以来,主要由小麦、玉米、糖和食用油引起的食品价格上涨,已令超过4400万发展中国家民众陷入极度贫困的窘况。不过全球稻米价格的涨势低于其它商品价格,因此亚洲受到的影响有所减轻。稻米是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鲁米强调,脆弱及贫困地区最易受到影响,并强调全球需加大力度建立社会安全网,并提高农业生产率。他说:“我们认为重要的一点将是农业生产率问题,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作为像G20等论坛中全球讨论的前沿和中心话题,以便这些问题能够获得足够的重视,并能获得充沛的资源加以解决。”他还表示,各国政府应加强信息交流及自我约束,并且不采取出口禁令和前瞻性大量食品进口等以邻为壑的措施,这亦有助于缓和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的波动。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月15日曾警告,国际食品价格已上涨到“危险程度”,世界各国应携手应对食品价格迅速上涨带来的严峻挑战。世界银行当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世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比一年前猛增29%,只比2008年6月的峰值低3%;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数月间,该指数就上涨了15%。佐利克指出,本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小麦、玉米、糖等价格上涨,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扬加剧了世界各国低收入民众的生活负担。他呼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等援助,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气象预测服务,为孕妇、孩子等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建立食品安全网。佐利克说:“食品安全已成为目前的全球性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没有特效药,我们需要通过全球协调行动来给饥饿者提供更多帮助。”
     另据香港《商报》2月15日报道,惠誉国际评级主权分析师安德鲁?科尔克霍恩周一表示,亚洲国家的央行在应对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的问题上反应缓慢,这增加了各国央行因此将必须在未来采取更积极措施的风险。科尔克霍恩说,亚洲地区专注于汇率稳定和维护竞争力,从而使控制通胀压力的行动被延迟。一些国家考虑到本国的外部竞争力而对本币过快升值感到担忧,这将造成各国央行在采取措施时相互观望,从而带来各方集体反应过慢的风险。科尔克霍恩强调,一旦通胀压力从食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扩大到更广的经济层面,那么要想最终降低通胀压力将需采取更为严厉的货币政策行动,而这可能会给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破坏性影响。
    与此同时,另一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在周一发表的一篇名为《目前亚洲主权国家将如何应对通胀回归?》的文章中提到,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可能已经远去,但通胀再次展露狰狞面目。2011年亚洲央行似将再度面临艰难的一年,通胀将进一步推高亚洲政策利率。标普称,尽管2009年年末以来亚洲经济强劲复苏,但大多数亚洲央行对于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上升的做法仍持谨慎态度,这种谨慎可能反映了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持续性的担忧。在标普看来,通胀将进一步推高亚洲政策利率。该机构认为,目前亚洲政策利率仍低于 2008年的峰值水平,亚洲央行可能将果断地选择收紧政策。
     而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14日报道,IMF的一位高官说,亚洲通胀率飙升表现出存在更广泛的价格压力的征兆,决策者将需要用本国货币升值作为应对。
     这种观点表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深层次担忧,即全球增长最快的亚洲地区其政府当局在通胀问题上应对不力,而这种不平衡可能危及全球经济复苏。通胀在亚洲一些高增长经济体中已站稳了脚跟,极端天气条件和供应紧张的局面带动食品、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各国央行开始采取紧缩政策。
     印度尼西亚今年已采取了紧缩政策,中国也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6月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停止盯住美元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约3.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主管辛格(Anoop  Singh)说,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由于出现了更广泛的经济结构转变,而不只是一次性波动,通胀加剧的态势正愈演愈烈,而为抑制通胀压力各国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改革。辛格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担心通胀的溢出效应开始影响基础需求。只调整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压力是不够的,汇率改革才是根本。辛格说,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增加汇率灵活性和让货币升值方面无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辛格说,亚洲很多国家的汇率的确更加灵活,其货币也有所升值,这是它们政策立场正常化的一部分。一些政府出于保护出口商的目的,不愿让本国汇率自由浮动,也不愿让货币升值,有些当局则总是出手干预,让货币贬值。
     辛格自2008年以来一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主管。他说,在汇率受管控的情况下,决策者制定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多大效果。辛格并未对这些国家点名道姓,但很多经济学家将地区不平衡的部分责任归因于中国。中国仅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有限范围内浮动。
     有很多批评说,造成亚洲通胀加剧的是发达国家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使得资本迅速流入收益较高的新兴国家。这是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近几周来面临的指责,对此他断不承认,并说美国政策不应受到指责。辛格说,亚洲一些基础需求可能是中产阶层不断扩大的原因,这意味着涨价可能并非像一些决策者所暗示的是暂时现象。
     辛格说,食品价格的上涨有部分原因是供应、周期性和天气状况造成的,但更多地是由于结构性转变造成的,这一点我们要在一段时间内牢记。他说,我们担心的是,虽然应该为亚洲地区的高增长率和复苏态势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这种高增长和复苏的可持续性及质量。
    (综合消息)
    美国1月核心CPI创15个月来最快增幅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1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15个月来最快增速,暗示通胀缓慢上升的漫长时期已告结束。美国劳工部2月17日公布,1月扣除食品与能源的CPI较前月上升0.2%,涨幅为2009年10月来最大。12月增幅为0.1%。分析师大体认同通胀已经见底,但称价格上升的势头不会非常快,以至于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烦恼,美联储目前仍在向经济注资。“通胀已触底,这实际上正是联储希望看到的。这些数据也决不会令人担忧。”PNC  Financial首席经济分析师斯图尔特?霍夫曼说道。“问题是,如果通胀又回来了,究竟会来的有多快多高?这次的数据告诉我,通胀并不是来势汹汹。”
     1月核心CPI的增幅要超出分析师原预期会上升0.1%,这主要缘于衣服类价格飞涨1%,以及航空费用跳升2.2%。住房成本——占到核心CPI比重的40%,已是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跳升,意味着劳工市场复苏仍相当缓慢,限制薪资成长,从而支撑通胀疲软的前景。劳工部公布,1月经通胀调整后的时薪下滑0.1%,连续第三个月走低。不过17日公布的其它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力道持续增强。一项衡量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区工业活动的指标于2月升至2004年1月以来新高,就业分项指数则创下1973年4月以来最高水准。另一项评估美国经济体质的指标于1月小幅上升。
     投资人多认为通胀数据相当温和。该数据及中东紧张情势升高导致投资人寻求避险,带动美国公债价格上涨。美国股市守在多年高点附近,但美元则呈现全面下跌。整体消费者物价上涨0.4%,与12月时的涨幅相同,其中食品及能源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涨幅。分析师原先预期整体CPI将上涨 0.3%。
     美国消费者物价温和成长,和其它国家大相迳庭,商品成本飙升已令这些国家的央行对通胀保持警戒。中国当局正考虑各种举措来缓和物价升势。食品上涨也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政治动荡的一个因素。G20的官员料将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处理这个议题。
     在美联储眼中,美国的通胀仍低。美联储2月16日公布的1月政策会议纪录显示,官员们预期通胀将保持温和。然决策者之间看法分歧。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文斯17日表示,在失业率大幅下降前,几无通胀压力。但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费希尔则警告有物价上扬压力。美国1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成长1.0%,增幅高于12月的0.8%,但远低于美联储的2%通胀目标。
     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趸售物价压力升高,1月核心生产者物价(PPI)的增幅为逾两年来最大。费城联储公布的制造业指数亦突显了生产环节的通胀压力不断上升。2月支付价格分项指标升至2008年7月来最高水准。“就业市场疲软以及缺少广泛的薪资压力,正帮助抑制核心通胀水平.在就业市场未大幅趋紧的情况下,通胀不太可能升至令人不安的水准,”Plante  Moran  Financial  Advisors合伙人吉姆?贝尔德说。此外,劳工部报告显示,美国2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2.5万人至41万人,部分打消了前周的很大降幅。分析师淡化了最近一周初请失业金数据的增长,因近几周严峻的冬季天气给数据造成了很多的波动。纽约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美国分析师伊安?谢斐尔森表示,“随着天气因素的影响完全消除,我们预计初请失业金人数将进一步持续下降。”“这必须通过更好的非农就业数据反映出来,而且我们预计不会等太久。”
    (Reuters,2011.2.18)
    印度整体通胀压力犹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新德里,虽然菜已经有所下降,但还是很高。受洋葱等蔬菜价格陡降影响,印度食品价格涨幅下降至九个星期以来最低,这稳定了整体通胀压力将持续缓和的预期。据印度商工部周四发布的数据,截至2月5日的一周,食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2.9,同比涨幅从一周前的13.07%降至 11.05%,周环比下降2.1%。这是随着政府一系列增加供应的措施开始奏效,食品价格连续第二个星期出现回落。这一数据将会稳定物价压力将持续缓和的预期,减轻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紧迫性。
     食品价格涨势放缓提振了市场情绪。印度基准股指孟买证券交易所敏感指数(Sensitive  Index)2月17日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1.1%,至18495.4点。但经济学家担心的是,通货膨胀仍旧处在高水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有可能给国内带来通胀压力。印度智库全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Finance  and  Policy)的经济学家巴努穆尔赛(N.R.  Bhanumurthy)说,蔬菜价格总体水平仍保持在高位,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坚挺,这有可能让通胀压力进一步持续。截至2月5日这一周的蔬菜价格较前一周下降18%,但较一年前上涨24%,高于13%的52周平均同比涨幅,说明食品价格仍旧高于趋势水平。巴努穆尔赛说,这一轮物价上涨跟外部因素关系更大,如果出现新一轮加息,我是不会意外的,这种加息主要是为了减轻外部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带来的物价上行风险。
     印度央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以内,已将其政策利率上调七次,以遏制需求带动的通货膨胀,下次议息会议将在3月17日召开。联邦政府也于去年12月下旬采取了稳定物价措施,比如禁止洋葱出口并安排进口,以弥补供应短缺。
     虽然食品价格涨幅趋缓,部分经济学家对非食品门类的价格感到担忧。非食品价格最近已经上升,只是在截至2月5日这一周出现1.2%的小幅下降。巴鲁达银行(Bank  of  Baroda)的首席经济学家Rupa  Rege  Nitsure说,我真正担心的是非食品价格,要感知总体通货膨胀的走向,就必须观察非食品价格方面的迹象。
    (WSJ,2011.2.18)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1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增加23.4%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尽管中国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并抑制通货膨胀,但中国1月份外商直接投资从去年的创纪录水平继续攀升,中国商务部2月17日在北京发布公告称,中国1月份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3.4%,达到100.3亿美元。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去年12月增长15.6%,金额为140.3亿美元。数据显示,1月份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速远高于东中部地区,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81.1%,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则同比下降2%,至5.4亿美元。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随着中西部城市人力资源的提高、部分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姚坚表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吸收外资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出口导向为主,发展至今日以本土导向为主。以中国市场为目标的生产制造活动占到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60%以上,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延续。姚坚还表示,1月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速较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6.8%,预计下一步这个规模会进一步增大。他也表示,并购亦将会成为下一步吸收外资的发展趋势。 “随着外商投资中并购模式逐步扩大,目前(外商总投资中占比)是3%,也许今后可能会是8%、10%的发展上去”。
     在对外投资方面,今年 1月份,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48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7.36亿美元,同比增长 15.9%。从1月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看,亚洲18.86亿美元,仍是中国对外投资最集中的地区,占到同期投资额的近七成;对大洋洲、欧洲、非洲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1.1%、253.3%、105.4%。
     从投资的行业构成情况看,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仍是中国企业投资热点行业。姚坚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谈到华为公司在美国投资受阻的问题。姚坚表示,希望美国能够增强审批的透明度,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提供公平的待遇。他说,许多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过程都表明,美国经常以安全为由拒绝中国公司的申请。他举例说,除了华为收购三叶,还有中国西色国际收购美国的尤金公司,中国鞍钢和美国钢铁发展的一个项目也曾受干扰与阻挠。
     另外,在对外贸易方面,今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值为2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进出口顺差为64.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3.5%。
     上个月,中国政府表示,去年全年中国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57亿美元,显示虽然中国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但外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继续增强。分析员表示,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并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促使外商投资增加。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2.18)
    中国未发现热钱激增
     英国《金融时报》北京报道,中国外汇监管机构2月17日表示,尽管美国的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中国并未发现涌入本国的“热钱”激增。北京方面有时指责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破坏稳定的资本流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表示,去年净流入的热钱(违法投机资本)达到355亿美元,与经济总量相比如同“蚂蚁搬家”。
     过去5年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促使许多分析人士推测,大量海外资金正避开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通过种种途径流入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目前位于全球首位,达到2.85万亿美元。因此,外管局进行了全面研究,以计算热钱的实际水平,结果发现其相对有限。该监管机构表示:“尚未发现正规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流入的情况。”
     过去10年期间,每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289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量的大约9%。相比之下,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大约5.7万亿美元,去年银行新增贷款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主导境内股市运行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外管局在其报告中表示。作为受命主管中国资本管制的机构,外管局在表明投资者并未轻易规避各项管制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既得利益。不过,来自外管局的这些数据,将使北京方面更难坚持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国经济中的通胀压力,是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所导致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蓄积的结果。
     去年11月份20国集团(G20)韩国峰会之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美国在当前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没有考虑到流动性泛滥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在被问及美国有关限制经常账户盈余的提议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全球经济有许多问题更值得关注,比如定量宽松就是其中之一。
     上月中国通胀升至4.9%,低于外界预期,但仍高于政府为今年制定的4%的目标。尽管一些经济学家相信此轮通胀抬头是食品生产方面的短期问题所致,但也有一些人相信,此轮通胀是中国官方在过去2年为了拉动经济摆脱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动的信贷扩张所造成的。
    (FT,2011.2.18)
    澳盛料港经济增长5%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不少金融机构亦看准本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这地位,澳盛银行香港行政总裁袁素明表示,集团将着力拓展大中华区业务,期望能成为区内的头四大的外资银行。她又指,目前该行的人民币存款及贷款总额约1500万至1600万元,期望于3年后,有关数字可达5亿元。
     该行高级经济师杨宇霆表示,受惠于内地强劲的贸易数字,及本港自身的基建项目,预期本港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达5%。而由于人民币的升值,本港继续面临强劲的输入通胀问题,由此推高资产价格及工人工资。他又指,内地收紧银根政策将会继续,预期内地全年经济增长为9.6%,于上半年通胀问题仍会严重,下半年有机会缓和,全年通胀为5%。估计人民币今年仍会升值5%至6%。他又预期,美国需于明年中才有机会加息。
    (香港《大公报》,2011.2.18)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2月18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2391.20;纳斯达克:2833.95;标普五百:1343.01;英国FTSE100:6082.99;法国 CAC40:4157.14;德国DAX:7426.81;日经225:10842.80;上证综合:2899.79;香港恒生:23595.20;台湾加权:8843.84;新加坡海指:3086.92;越南指数:503.92;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9292.80;巴西 BVSP:68066.80;印度BSE30指数:18211.5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2月18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2月17日):
    欧元/美元:1.3692;英镑/美元:1.6253;美元/日元:83.1635;美元/人民币:6.5749;美元/港币:7.7852;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4月交割):1388.6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4月):89.71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9785.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5月)8.556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301.00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12期(总第1134期)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因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