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数据提振美国经济复苏希望 但风险依然存在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2期(总第1124期)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    通胀不是中国今年面临的主要威胁    数据提振美国经济复苏希望  但风险依然存在    印度食品通胀引发恐慌    央行警示通胀风险    联合国: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再攀新高    IMF:今年经济仍将“双速”复苏    2011:货币向左  财政向右
    经济热点
    通胀不是中国今年面临的主要威胁
     里昂证券亚太市场部中国宏观策略师罗福万2011年1月7日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对中国而言,通胀有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与政治问题。通胀不仅会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还有可能让他们庞大的银行储蓄(约占可支配收入的30%)产生负收益。因此,评估今年通胀率会升至多高、以及中国政治领导人会如何应对,就变得十分重要。
     罗福万认为,问题并不算太严重,而政策回应将会温和有度。未来几年,中国不得不习惯于略高一些的结构性通胀水平。但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消费价格指数(CPI)危机”并非迫在眉睫。
     去年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恶劣天气导致新鲜蔬果供应锐减。因此,11月CPI  5.1%的同比涨幅中,有74%由食品价格上涨贡献。仅新鲜蔬果一类便贡献了11月中国物价近四分之一的涨幅。
     天气的改善已使蔬菜价格较11月初的高点下跌了17%,而政府抗击通胀的言论也让一些投机客见好就收,将目光转向其它领域。10月大蒜的批发价格同比上涨了 131%,但自那时已累计下跌了14%。大蒜是少数几种“可储藏”蔬菜之一,因此易受投机客炒作。我预期,到早春时节,食品通胀便会消退。
     中国通胀的另一个主要贡献者是CPI篮子中的居住类开支。这一类别并不包括房价——在几乎所有新兴国家,CPI篮子中都不包括房价——但包括公用事业费用。全球能源成本上涨,中国政府决定将其中更多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公用事业费用上涨,在11月CPI的整体涨幅中,这一部分占到了7%。建筑和装修材料成本的上涨贡献了CPI涨幅的5%,而租金贡献了2%。
     11月份,食品与居住类支出总共贡献了中国通胀的92%。显然,食品与居住成本很重要。但我们应该记住一点:随着财富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应对此类价格上涨的能力要强于亚洲许多国家的消费者。
     过去10年,中国城镇人口经通胀调整的收入年增幅每年都达到7%或更高。而农村人口的收入在过去5年也每年都实现了这个水平的增长。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中国最低工资水平已提高一倍以上。
     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Core  CPI)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迅速累积的财富所带来的需求增加。从2006年到2009年,年均核心通胀率只有0.33%,而去年的平均值达到了0.9%,11月的核心通胀率更是高达1.5%。但结构性通胀率的上升并不足以引发担忧,因为中国名义收入将再次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2011年的GDP增速也将达到9.5%左右。
     此番CPI快速上涨,货币政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中国政府刺激计划的一部分,2009年6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从1月的19%跃升至29%。但是,情况并不像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的“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句话尤其不适用于今日的中国。原因有二:
     40多年前弗里德曼得出上述结论时,他假定货币流速(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的易手速度)是一个常量。但在中国,在M2大幅增加的同时,货币流速却急剧下降,有效中和了货币供应量的大部分增长。
     第二个原因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限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把上升的投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能力。近年来,原材料与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制造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而核心通胀率依然极低。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意味着当前的通胀形势还远远未到危险的程度。2011年抗击通胀不需要出台大规模紧缩措施,而只需使信贷与流动性回落到2009年刺激计划实施前的正常水平。而这个正常化过程早已启动,去年11月的M2同比增幅已经从2009年6月29%的峰值回落至19.5%,而且今年有望回落到刺激计划实施前16.7%的5年平均水平(当时的年均CPI为3.6%)。
     罗福万预计,今年CPI上涨将呈现温和态势(平均值在4%到 4.5%之间),但高企的流动性水平与不断增长的收入很可能会加剧中国两大主要资产类别——股票与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中国政府很可能会维持目前对楼市的干预,但也会让信贷与流动性维持在足以支撑健康投资水平的高位。通胀将被制服,但不会对中国或是世界其它地区形成严重冲击。
     与罗福万的观点相近,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中国问题高级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也认为,通胀也许不会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成为中国2011年面临的主要威胁。
     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5日的报道,威廉姆斯承认,物价上涨令许多中国家庭深感担忧,尤其是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时候。但他指出,最贫困的家庭通常也是食品生产者。“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随着食品价格上涨,收入也在增加。实际上,食品价格通胀是将收入从较富裕的城市家庭转移到农村家庭的一条途径。只有在扩展至食品之外的领域时,通胀才会成为问题,但目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迹象。”
     他表示,食品价格上涨给城市贫困家庭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他指出,中国政府正在通过提高收入补贴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如果政府希望提振消费,这种收入转移正是政府应当鼓励的,因为较贫困的家庭往往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中国能在经济再平衡方面快速取得进展的希望,也许就有赖于这种收入转移的持续。不过,事实上,食品价格通胀或许已经见顶。“2011年,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想办法将中国更大份额的收入放到普通家庭的口袋里,或许是比通胀更为严峻的考验。”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数据提振美国经济复苏希望  但风险依然存在
     据媒体综合消息,ADP(注: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简称ADP,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美国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之一)和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于1月5日发布了强劲的月度数据,而此前美国经济健康状况方面已经传出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消息。美国经济以迟缓的步伐走出了 2007年至2009年的衰退,但最近显示出加速增长的迹象。
     ADP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已开始更积极地聘用新人手,向降低9.8%的失业率迈出了关键一步。美国供应管理学会1月5日公布,2010年12月份美国非制造业加速扩张,以强劲态势结束2010年,不过非制造业就业增速有所放缓,且价格压力加剧。供应管理学会公布,2010年12月份美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11月份的55.0上升至57.1,10月份为54.3。该数据高于50表明非制造业活动实现扩张。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为,当月非制造业PMI将上升至55.7。该学会还表示,当月商业活动/生产指数从前月的 57.0上升至63.5。该报告还显示,去年12月份ISM非制造业就业增速放缓,当月就业指数从52.7下滑至50.5。新订单指数则从57.7上升至 63.0。而通货膨胀有所加剧,当月价格指数从前月的63.2上升至70.0。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驻康涅狄格州的经济学家米切尔? 杰拉尔德表示:“显然,美国经济带着良好的上行势头,迈着极其有力的步伐走进了2011年。”宏观经济顾问公司(Macroeconomic  Advisers)驻圣刘易斯的董事长乔?普拉肯表示:“就业明显在加速增长,这似乎与年底搜集到的其他数据相符。有许多事情似乎都让我们充满了希望。”
     经济扩张步伐加快的最新证据,促使美国国债收益率在1月5日早盘从3.36%升至3.45%。过去两个月的债券抛售仍在持续。美元汇率走高,股指上扬。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5%。
     在 1月4日公布的2010年12月14日政策会议记录中,美联储(Fed)决策者注意到了经济前景的改善,但认为这种改善不足以让他们考虑缩减通过购买长期国债支持经济的计划。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决策者认为,美国经济目前出现的改善尚不足以让该央行放弃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即二次量化宽松。另外,与近期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论调一致,会议纪要称,美国经济复苏形势有所改善,预计近期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提高,不过经济复苏仍面临一些下行风险。根据会议纪要,一些美联储官员在去年12月14日召开的议息会议上指出,重新考虑11月首次公布的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的门坎“相当高”。同时另有一些官员认为,在对该计划进行任何重新评估之前需要更多时间。会议纪要还显示,美联储决策者认为近期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些积极迹象,例如产出和家庭开支增加,劳动力市场略有改善。此外,新的财政政策将在整体上支持2011年的复苏步伐。不过美联储同时警告,美国经济仍面临一些下行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房价仍有可能走低、户主仍然不愿增加员工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可能对美国金融和经济产生的外溢影响等。
     最新的会议纪要并没有对美国经济增速做出新的预测。在2010年11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美联储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2.4%-2.5%,2011年增速可达3.0%-3.6%。
     美联储每年举行8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最近的一次会议在2010年12月14日。这次会议上,美联储继续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低水平,并宣布继续执行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推动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
                                                       (综合消息)
    印度食品通胀引发恐慌    央行警示通胀风险
     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7日报道,印度食品价格创下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年增长率达到18%。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影响正在冲击整体经济。
     印度的食品价格通胀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而这些因素也推动了小麦、大麦等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它还突出表明,人们对于发展中国家将发生一场更大危机的担心正日益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警告,全球价格已经超过2007-08年危机期间的水平。
     印度工商部1月6日表示,在截至12月25日的一周,该国食品价格涨幅折合成年率达到18.32%。这一涨幅创下了一年多来印度食品价格两位数涨幅的最高水平。在印度,仍有数百万人将超过一半的家庭收入用于食品支出。
     虽然印度目前的通胀仍然低于2009年逾20%的水平,但经济学家担心,食品消费结构的长期转变意味着,价格很可能会成为印度政治家和印度央行持续担心的对象。
     另据香港《商报》1月5日报道,印度央行日前发布《金融稳定报告》称,印度金融系统目前较为稳定,但国内通胀和世界增长不对称带来短期资本流入的风险依然存在。报告说,印度经济强劲增长,但在国内需求和不断上涨的国际商品价格推动下,通胀压力已成为一个风险因素。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农业生产力提高滞后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形成的结构性供需错位,导致印国内食品等价格大幅上涨。报告还称,为防止外来资本涌入带来冲击,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采取了强化资本管理的措施,但印度的情况有所不同。印度央行担心的不是外来资本的规模,而是这些资本易于停止和流出的短期特性。
                                                   (综合消息)
    联合国: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再攀新高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5日发布月度报告警告,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指数2010年12月再攀新高,比2008年埃及、海地等国因粮价高涨而发生暴乱时还要高。糖与肉价甚至上升到1990年纪录开始以来的最高点。
     报道说,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粮价上升百分比达双位数。这有可能使得其他产品价格也跟着上涨,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解决粮价高涨已成为许多亚洲政府优先处理的事项。数据显示,印度2010年的粮价上涨超过18%,创下年度最高涨幅。同时,燃油价格也频频上升,使分析员预测印度央行可能会在下个月调高利率。中国2010年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非食品价格则上升1.9%。
     汇丰银行区域经济师纽曼说:“亚洲区域的粮食价格可能以双位数幅度上涨,进而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导致消费者需求和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这将为亚洲,甚至全球的经济增长带来问题。
     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2010年12月的粮价指数连续第六个月上涨,平均值为214.7点,高于去年11月份的206点。此一指数甚至还超出2008年6月创下的213.5点的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当年便因此陷入缺粮危机,喀麦隆、海地和埃及等地均爆发暴力抗议。据了解,该指数追踪55种商品的月度价格走势,包括肉类、奶制品、谷物、食用油和食糖等。粮农组织也指出,由于近来的气候状况令人担忧,玉米、小麦和其他谷物的价格可能还会继续攀升。该组织的经济师阿巴斯安举例说,如果阿根廷的干旱情况进一步恶化,或是北半球的小麦作物被冻死,谷物价格将可能继续大幅上涨。
     尽管粮价居高不下,阿巴斯安认为,造成2008年粮食危机的多项因素,例如贫穷国家产量偏低和原油价格突然飙升目前并不存在,减缓了局势变得更动荡的风险。
     俄罗斯因干旱和林火导致农作物欠收,迫使俄政府去年8月份禁止2010年的小麦出口,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也因此涨到两年来的最高。此外,美国的玉米价格上涨超过50%,黄豆价格则涨了34%。全球小麦价格高涨也使非洲国家莫桑比克的面包价格上升30%,并在去年9月引发骚乱,造成13人死亡。澳大利亚从去年底以来发生水灾,使小麦、食糖和煤炭等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开始影响出口食品价格,对印度、孟加拉和日本等国的市场造成冲击。经济师表示,澳大利亚农作物遭受水淹,严重影响市场供应,面包、水果和蔬菜等价格上涨压力很大,部分食品价格将会上涨50%,其他商品也将更贵。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敦促20国集团领导人,应将畅通粮食供应渠道作为当前首要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贫困国家获得粮食供应,以维护全球经济和政局的稳定。他也表示,利伯维尔场而非保护政策,才是应对食品价格波动的正解。佐利克在《金融时报》的专栏中发表文章,提出保障最贫困人口粮食供应的9项建议。他说,这些措施将能确保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他说,为了理解国际价格和贫困国家国内价格之间的关系,还需做出更多工作。例如,柬埔寨国内稻米价格自2009年中期以来已经上涨25%,但同期的国际稻米价格却下滑15%。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1.5)
    IMF:今年经济仍将“双速”复苏  
     据香港《商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2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双速”复苏特征,即发达经济体增长较迟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迅速。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在报告中说,发达经济体2011年将呈现低速增长,这种疲弱的增长不足以显著降低失业率。他认为,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洲的许多国家将面临艰苦和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布兰查德并指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会继续呈现高速增长,其态势与2010年大体一致,但面临着如何避免经济过热和管理好资本流入的问题。布兰查德呼吁世界各国继续努力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失衡问题。他警告说:  
     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诺沃特尼2010年12月30日称,鉴于一些国家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欧盟应在设立永久机制以处理主权债务的问题上加快行动。诺沃特尼还表示,欧元区的改革--包括提高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有效性--必须尽快实施,以“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诺沃特尼强调:“欧元区准则的改革需尽快取得成果,包括使稳定与增长公约更为有效。如有可能,欧洲稳定机制应在2013年前就开始生效。”
                                 (香港《商报》,2011.1.1)
    国内与港台经济
    2011:货币向左  财政向右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崔宇撰文分析道,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因为要保增长;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因为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那么2011年或许是最困难复杂的一年?在连续两年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通胀已经来临,遏制通胀很困难,而如何在遏制通胀的同时不过度伤及经济增速,特别是在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显得更加复杂。这也是所有践行凯恩斯需求管理理念的国家所必然面临的难题──短期很爽,长期很糟。
     如果用物价上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话,那么中国这轮物价上涨压力有诸多因素,既有货币超发的因素,也有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因素。对于前者,当然需要通过利率和汇率的调节来紧缩货币龙头,而对于后者可以通过减税来化解。
     虽然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1年政策基调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不够明确和细化。2011年中国最优的政策组合是“货币向左、财政向右”,即货币政策应该适度紧缩,而财政政策应该适度扩张,当然,是通过减税而不是增加开支的方式扩张。一方面,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生产和供给来化解通胀压力,并同时实现保增长;另一方面,即使减税,短期也可能会带来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扩张,从而加剧通胀压力,但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减税可以增强其抗通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平衡货币紧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总之,减税一定是好事。
     从货币角度来看,没有必要纠缠于官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说法,认为2011年货币不会紧缩。要知道2010年官方的说法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2010年初开始中国央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加息,并不能看作是“适度宽松”。目前看来,至少今年上半年,中国央行仍然会连续出台严厉的货币紧缩措施,而非“稳健”。
     首先,货币增速虽从 2010年初逐步回落但依然保持在高位。2010年11月末,M1和M2同比增速仍分别高达22%和19.45%,均高于上一轮通胀时2007年同期的水平。而且,2010年10月和11月,M1和M2增速还略有反弹;其次,春节期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且去年同期水平较低,翘尾因素导致今年一二季度CPI 仍将在高位运行;最后,2010年11月出台的遏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措施,其长期效果有待观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相比12月中旬,2010年 12月下旬50个城市的食品平均价格仍然保持上涨动力,在29种调查食品中只有5种价格出现了下降。当然,由于M1和M2增速在2010年二季度后呈现回落之势,考虑到时滞因素,2011年二季度后物价上涨的压力也许会有所缓和,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压力也会有所降低。
     从财政角度来看,为了缓解货币紧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2011年需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予以配合,但这绝非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中国之所以经常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的高速扩张挤压了企业和居民的需求。具体地说,政府从企业和居民手中拿走了太多的钱,却责怪和抱怨企业和居民需求不足,于是政府便理直气壮地增加消费性和资本性支出以拉动消费和投资,为了弥补无节制的政府消费和投资,又要通过增税、发债和银行贷款等手段继续直接或间接从企业和居民手中拿钱,这又导致企业和居民对未来预期暗淡、需求继续不足,从而带来了恶性循环。总而言之,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弥补有效需求,短期来看也许是救星,长期来看就是灾星,会带来“滞胀”的风险。
     据中国社科院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2009 年,中国全口净财政收入为10.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2.2%,虽然不是太高,但也不是太低,关键在于1978年以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现了U型的走势,终点又回到起点,甚至还有后退。大政府导致大财政,大财政支撑大政府,再考虑到大政府下的行政官僚对市场经济的“骚扰”,于是中国经济也就成了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减税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减税不仅可以激发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从而长期的、动态的增加供给以遏制通货膨胀并维持经济增长,还可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抗通胀能力。最重要的是,减税可以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减税后为了长期继续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必须尽力维护而不是破坏市场经济运行以增加税基,也就是所谓的“以量补价”,如果再辅之税收法治化建设、加强预算管理,就可以“逼迫”政府把目光投入到公共产品的服务上来。毕竟征税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而是为了保障纳税人的利益和促进社会公平,税本质上不是政府的钱,其所有权属于纳税人,如果在政府手中用的不好,纳税人有权利改变财政支出方向或拿回来自己支配。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增值税转型和对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减税措施,但财政收入增速并未明显下滑,2009年虽然财政收入增速仅为11.7%左右,相比2004年以来20%以上的增速有所下降(2007年为32.4%),但2010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增速仍然高达21.1%。因此,减税依然任重道远。从短期来看,减税可以同时实现遏制通胀和保增长,从长期来看,减税意味着大财政、大政府的发展模式将解体,减税的进程和效果也暗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效果,中国政府如何取舍仍须拭目以待。
                                             (WSJ中文网,2011.1.7)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1月7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1674.80;纳斯达克:2703.17;标普五百:1271.50;英国FTSE100:5984.33;法国 CAC40:3865.58;德国DAX:6947.84;日经225:10541.00;上证综合:2838.80;香港恒生:23686.60;台湾加权:8782.72;新加坡海指:3261.35;越南指数:481.86;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8415.54;巴西 BVSP:70057.20;印度BSE30指数:19691.8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1月7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1月6日):
    欧元/美元:1.2915;英镑/美元:1.5562;美元/日元:83.1278;美元/人民币:6.6320;美元/港币:7.7723;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2月交割):1368.9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2月):88.03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9571.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3月)7.740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519.00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2期(总第1124期)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数据提振美国经济复苏希望,但风险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