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日本央行注资货币市场 稳定市场情绪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10年第36期(总第1055期)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货币政策困局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路透中文特约专栏撰稿人石磊在为路透社中文网撰文指出: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让市场明确了货币政策的紧缩方向。但是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似乎出现更大的分歧。准备金率上调后,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竟下跌两个基点,债市大舒了口气,认为利率不会被上调了,股指却继续大幅破位下跌,可以说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是一片混乱。有人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降低了加息的可能性,也有人认为准备金率上调将与人民币升值相配合,还有人认为准备金率上调、加息和人民币升值可能相继出现。观点五花八门,事实只有一个。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于市场的影响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需要考虑的是中国经济内外部平衡的问题。2010年中国一方面需要稳定总需求以控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需要扼制房地产泡沫。稳定总需求是要保证总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内需向外需平稳过渡,在外需企稳回升的背景下,就需要抑制内需的快速增长,这可以通过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发改委与央行联手对项目审批及信贷资金供应进行调控,这完全可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实际上,2003年至2004年的宏观调控就是这样完成的。从1季度的投资的实际增长速度来看,这一目标完全可以达到。更何况外需的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如果真如2004年时一般,下半年内需因宏观调控而显着回落,第二年外需小幅滑落,那么,单从稳定内需上看,2010年,数量型政策完全可以控制总需求,通胀的趋势也是可控的,无需使用加息等价格型调控工具。  
     尽管历史常常重演,但决不会重复。今年中国还面临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问题,这是2004年不曾出现的。中国居民部门的财富持有形式正在由储蓄存款转为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特别是2010年1季度,居民部门出现了活期存款占比跳升的情况(剔出季节性因素后),跳升幅度达到了2001 年以来的最高值,而此时股票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毫无疑问,大量交易性需求在房地产市场涌现。要知道中国广义货币存量已经达到GDP的1.8倍,这几乎是美国这一指标的3倍,如此高的货币供应量,而并未出现高通胀,全仰仗中国私人部门储蓄倾向较高,货币流通速度较低。2009年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馀额约是全年住宅销售额的5.9倍,如果按照平均首付4成计算,居民部门只需动用7%的储蓄,就可以支撑2009年的住宅销售额,而2002年至2009年居民储蓄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这表明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完全可以支撑房屋销售平均每年50%以上的高增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中国居民都能买的起住房,这只是说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比起庞大的居民储蓄来说仍是一个较小的市场,一旦私人部门把压箱底的储蓄存款大量拿出来投资房地产,房地产价格就必定飞涨。行业政策对预期的打击只是吓跑了部分投机客,那些有大量闲置资金无处可投,而打算长期持有房产的投资人只会继续持有。2010年初,行业政策改变使得房地产市场短暂调整后,3月份就出现报复性上涨,已经表明行业政策不足以逆转预期。只有抑制资产转换倾向,降低收益率差距,才能根本上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而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加息,信贷紧缩也可以通过降低居民部门杠杆的方式降低住宅投资需求,但无疑对其它部门的冲击更大。  
     于是摆在宏观调控者眼前的是一对矛盾,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减速的风险,另一方面遏制房地产泡沫需要更大幅度的紧缩货币政策,这与美联储在2003年至2004年面临的难题相似,中国会重蹈覆辙么?  
     比美联储更难的是,在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中国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在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就必须加强,否则资本的流入就会使得货币政策失效。2010年短期外债额度的收紧,已经让我们嗅到了货币政策紧缩的味道,2006年至2008年短期外债额度曾被削减70%,而持续的加息和升值紧随其后。种种迹象表明,外汇占款在2010年1季度已经出现大幅增长,而当紧缩内需、外需逐步恢复的宏观环境下,贸易顺差回升的可能性在增加,如果2010年金融机构国外净资产增速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而新增信贷即使控制在7.5万亿左右,那么金融机构国外净资产与对非金融部门债权之和的变化就可能与2009年持平,而这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内容,也就是说,尽管2010年货币供应量增速较 2009年回落,但仍可以说宏观流动性只是由2009年的异常宽裕转为宽裕,这从2010年1季度上市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由连续两个季度回升转为下降可以一窥端倪,更何况,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内生增长会令同样数量的新增货币支撑更多的总需求。因此,如果在7.5万亿新增信贷的目标下控制总需求的增速,就必须通过加息来抑制货币流通速度。  
     中国利率政策受到的外围环境的牵制暂时无法解除。不过,我们在3季度应该会看到更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入到紧缩货币政策的行列中,美联储可能开始大规模回笼货币,那时候,留给中国小幅加息的空间就会出现。  
     那么为何中国不选择升值呢?从国民福利的考虑,人民币升值应在加息之后。由于中国是大国经济,中国需求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一旦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大宗商品市场将迅速对此做出反应,大宗商品的美元价格可能因此而上升,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上升速度就会超过出口商品价格上升的速度,国民收入将会因此而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也难以起到降低输入型通胀的作用。如果中国先通过加息等方式紧缩中国内需,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回落,中国贸易条件改善,内需虽然回落,但是国民收入向外流失的程度却会下降,整体来看,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就会较小。因此,从国民福利的角度看,加息应在升值之前。  
     可以预期,中国二季度的货币政策主旋律仍在数量型调控上,而由于宏观流动性并未持续紧缩,市场机构目前普遍预期的3%-3.3%的全年通胀水平可能在3季度被上调,三季度小幅加息的窗口可能出现,人民币升值在全年里则可能仅仅是一个传说,因为,美国政府要的是就业改善,议会要的是面子,中国要的则是稳定,人民币升值不过是谈判桌上的桌布,而真正重要的议题是订单。  
                                           (Reuters,2010.5.7)
                             国际经济
    欧盟上调经济预测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就在希腊债务问题震散欧元汇价,市场惊恐危机将扩散至欧元区之时,欧洲企业正忙着扩充产能,应对全球消费需求的回升。欧盟委员会5月 5日在其半年期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区内出口反弹,今年欧洲经济的扩张幅度有望超越去年。该报告表示,今年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录得0.9%的升幅,先前这一预期为0.7%,明年区内经济的增长幅度则有可能达到1.5%。欧元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迫使消费者纷纷削减开支,在这一情况下,欧洲企业惟有期盼全球经济复苏支撑其盈利表现。市场研究机构Markit  Economics预计,欧洲四月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扩张速度或为三年来最快。
     欧盟委员会认为,欧盟在未来数年中,仍将面临制约内需增长的诸多困难。薄弱的内需,尤其是投资,可能较预期更为严重与漫长,同时产能利用率处于极其低下的水平。根据该委员会的声明内容,今年区内的平均通胀率可能达到1.5%,随后于明年升至1.7%,失业率则可能从去年的9.4%攀升至今年的10.3%。
     欧盟委员会同时指出,今年欧元区的政府债务,或占到GDP的84.7%,且这一比例可能于明年进一步升至88.5%。今年区内的财政赤字,则可能占GDP的6.6%,远超出欧盟设定的3%上限。该委员会称,今年早期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为经济增长前景制造不确定性,成功完成对希腊的经济救援行动,有助增强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心。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与货币事务的委员瑞恩表示,对于欧洲来说,今年经济增长前景的改善是一个好消息,但欧盟必需确保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不会累及经济增长形势。
     此外,为了表明德国为打救希腊出资逾220亿欧元的做法恰当,德国央行驻欧洲央行的代表韦伯昨日称,希腊债务危机有机会在欧元区扩散。德国总理默克尔亦指出,整个希腊援救计划通过与否,甚至是欧元汇价的稳定,均掌握在德国手中。花旗集团首席欧洲经济师麦克尔斯认为,韦伯深知,德国一旦无法迅速通过援助希腊方案,市场将在未来数周面临更多动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对希腊债务危机祸及法、德与其它欧洲大国的说法作出否认。卡恩表示,法、德或其它欧洲大国不存在类似风险,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尤其对于葡萄牙等国来说,但葡国与其它国家正在采取行动,并且他们的状况较希腊更为稳定。
                                     (香港《大公报》,2010.5.6)
    日本央行注资货币市场  稳定市场情绪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央行5月7日通过同日操作向短期货币市场注资2万亿日元,以帮助稳定本地金融市场,因前夜市场对欧洲主权债务的忧虑大幅推高日元并令东京股市承压。
     这是日本央行自2009年12月2日以来首次向金融机构提供同日资金,该央行在2009年12月2日的前一天设立了一项融资工具,以0.1%的固定利率向银行业提供3个月期现金贷款,以应对日本持续的通胀紧缩局面并降低市场对于迪拜债务危机的忧虑。日本央行上次提供2万亿日元同日资金是在2008年12月份,当时该央行将政策利率目标下调至目前的0.1%。  
     一位日本央行官员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本地金融市场应当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但鉴于恐慌情绪波及全球,央行决定向市场提供充足资金,使市场感到安全感。
     日元5月5日晚飙升至1美元兑87.95日元的高点,因投资者担心希腊等部分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可能蔓延到整个欧洲地区,继而撤离风险性资产。
     这位日本央行官员称,央行预计此举将创造更具适应性的本地金融市场条件,从而间接支持日本股市并抑制日元大幅升值。这位官员称,若金融市场振荡加剧,不排除央行向市场进一步注资的可能性。5月7日的市场操作证实了日本央行具有适应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同时也令市场感到安心,因该行试图支持日本依然脆弱的经济复苏。
     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上周指示央行官员尽快出台一些政策向私营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以帮助他们带动日本经济增长。
     此次向市场注入2万亿日元资金后,日本央行预计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往来帐户余额为16.90万亿日元。
                                             (WSJ,2010.5.7)
    亚洲制造业加快增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4月份亚洲制造业活动继续展现强劲动力,再次表明该地区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随着企业重建库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弹,该地区的工业生产保持了强劲的增长。需求增加带动了出口,而出口正是本地区许多经济体的增长发动机。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调升了它对2010年亚洲经济增长的预测,从去年10月预测的5.85%调高至7.1%。  
     5月3日公布的一系列采购经理人指数,突显出制造业的充沛活力。4月份,澳洲工业集团—普华永道(The  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 PwC)制造业指数从3月份的50.5大幅上升至59.8。这是2002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大高于50点的收缩与扩张分水岭。
     汇丰 /  Markit  Economics韩国采购经理指数上升1.5点,至57.1。5月1日公布的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微升至55.7,尽管汇丰 /Markit  Economics中国指数降至55.4的6个月低点。汇丰/Markit  Economics台湾和印度指数均较3月份下降,但都远高于50的门槛,显示出制造业健康程度大大加强。  
     制造业活动的强劲扩张正引发通货膨胀担忧,一些经济学家呼吁政府收紧货币政策。 “亚洲如果要避免另一场‘泡沫—破裂'周期,就需要忍受痛苦;如今的高增长固然令人欣慰,但必须通过较高的利率和汇率升值加以约束,使其得以持续,”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宏斌和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在4月份的报告中说。  
     在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在3月份达到2.4%,央行在上周末宣布,今年第三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在4月份,印度连续第二个月提高利率,以应对快速上升的消费价格。
                                           (FT,2010.5.5)
    尼尔森调查:亚太和拉美消费者信心最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5月6日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亚太和拉美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信心最强,而多数欧洲消费者却继续被经济复苏的步伐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搞得忧心忡忡。
     据纽约市调机构尼尔森公司(Nielsen)3月调查,印度消费者信心最高,印度尼西亚和挪威紧随其后。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第一季平均值为92点,较 2009年第三季高出6点,且为2007年第三季以来最高。所有地区的消费者信心都见改善,但高速成长的亚太和拉美国家与步履蹒跚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经济复苏步伐的差距有所拉大。这项调查范围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名消费者,结果表明欧洲28国中有七国消费者信心下降,其中希腊的降幅最大。调查是在2010年3月8日至3月26日期间进行。
     北美地区,将近60%的加拿大人认为,未来12个月的就业前景良好或极佳,美国持这一看法的比例为23%。在全球55个调查地区当中,有41个市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第一季呈现上扬。台湾(上升14点)、新加坡(升11点)、以色列(升10 点)、墨西哥(升10点)以及哥伦比亚(升9点)的成长幅度最大。而希腊(跌15点)则是跌幅最重的市场。印度(127点)、印度尼西亚(116点)、挪威(115点)依旧是全球最有信心的国家,而立陶宛(46点)、克罗地亚(48点)及葡萄牙(51点)是最悲观的国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第一季升至 108点,平2005年第一季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其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升至108点。
     尼尔森中国区董事长柯瑞斯(Chris  Morley)说:“中国的重要经济指标都显示2010年经济持续强劲复苏。”他说:“虽然对2010年本地就业前景和个人财务状况的看法有所改善,但支出意愿不如之前乐观,原因在于城市房价飞涨和储蓄传统。”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5.7)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房市调控政策顾面子更需顾里子
     沈燕、林洸耀在路透社发表的一篇述评中指出,当中国将房地产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时,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底限会在哪里?而如何避免矫枉过正,尽快建立房地产行业发展长效机制更具考验。眼下的房市调控政策说到底就是一个顾面子的短期政策,对控制房价会有效果,问题是房价下跌后引发的其它问题怎么解决,这些政策是否可以持续?
     基于对房地产调控预期还会更严厉,包括北京、深圳等部分一线城市往年热闹的五一黄金假期房展今年也变得冷冷清清,房市观望气氛越来越浓。专家们指出,从长远看,稳定政策预期应尽快从财税、金融体制入手,并建立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打消这种预期同等重要。
     事实上,要解决住房问题,还是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抓保障性房屋建设,大力增加公益性住房供给,让低收入阶层能住上房;另一方面抓市场秩序整顿,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让中高收入者能够买上房。“制定政策既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又要尽量稳定房市政策。如果政策不稳,开发企业不增强信心,市场保持稳定就很难。”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
     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蓝皮书(2010)就指出,2010年房地产政策应坚持“维稳”调控政策取向,同时应加大和完善市场制度建设。
     中国近期出台一系列严厉打击投机购房的调控政策,亦被视为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包括严格信贷,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旨在挤去房价虚高的泡沫,平息民众对高房价的怨愤。各地地方政府亦纷纷跟进,出台不乏比中央政府更严厉的控制房价上涨举措。
     中国对房地产的调控已上升到政治高度,能否控制房价俨然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
     “以前我们已经吃过很多亏了,调完一次没有解决问题,继续再调……我估计这次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因为调控效果不出来肯定不行。”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就表示。这次出台政策很明显,从中央这块要求很多问题到位,解决两个差别化。比如对土地的要求、对销售的要求,各部门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原则问题保持一致。他指出,“但地方执行力、市场供应量是稳定市场的关键条件。”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甚至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能不能调控得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中央决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她表示,在一些价格过高的地区,甚至价格可能会有一个幅度大一些的回调。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会暴跌下去。
     不过,也有专家对调控方法及效果提出置疑。中国宏观学会秘书长王建坦称现在的调控方法有问题,“只盯着房价,问题是房价降多少能让各方满意?”他反问。“以北京为例,如果月入 3000元,即使房价跌至1万元仍然是买不起,现在的调控结果是富人不让买,穷人买不起,到最后两头都不满意,这样的政策能走多久呢?”王建尖锐地指出。
     中国财政部财科所教授孙钢也指出,从目前看最能衡量政策调控效果的就是房价是否回落以及落多少,但问题是跌到多少算合适?20%或50%?政府能承受的房价下跌底限是多少?一旦跌多了政府会不会又出手相救?他进一步指出,由于上升到政治高度,控制房价成了地方政府的任务,所以各方会不顾一切直奔目标.但在各方博弈后,就看谁熬不住,“很有可能是地方政府先熬不住而挖政策的墙角。”  
     在中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卖地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去年地方政府高达近6万亿人民币的地方融资规模中很大部分是依赖土地财政作担保。
     尽管看法分歧,但专家们也提到,应尽快稳定政策预期,完善房地产包括监管,税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在打击投机性购房的同时,亦应避免政策调控上出现矫枉过正。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不具名官员就称,“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源于房贷出问题,而我们应对危机的方法,主要是在房地产方面恰恰是去吃人家造成金融危机的药,这也导致09年中国房价的暴涨,现在又忙着去压。”
     赵松亦称,2008年、2009年初的房地产调整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市场自身的一个调整,但是并没调整到位,或者实质的调整并没开始,政府就开始积极救市,接着引发后面的房地产市场的迅速攀升。或许是吸取了中国以往房地产调控越调越高的教训,中国政府此次的调控重点落在打击投机性购房上,在严格金融信贷政策后,后续的税收政策亦在研究制订中。赵松就认为,近期国家出台的调控政策、方向都是正确的,措施也是有力的,初步效果现在市场上也有所体现,但是目前来说,它还是属于应急性的调控措施。她表示,从调控定位本身来说,它本来就不像法律制度那样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在这种灵活相继而行的调控政策后面,还需要有制度问题的跟进,制度上要有整体的设计,甚至变革。
     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就建议,遏制投机需求的措施,不仅应在购买环节,还应重视持有环节,房地产税费管理的重点亦应由交易环节转向持有环节。同时,应对开发企业超出规划周期的房产征收资源闲置持有调节税,对开发企业以外的房产持有者按照面积或套数征收统一的房地产资产持有税;并完善住房支持制度,扩大支持覆盖面,创新住房支持的政策手段。  
     中国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成思危也表示,政策调控应注意不宜过度压抑市场需求,否则容易出现报复性上涨,“08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Reuters,2010.5.7)
    中国央行需采取更严格的紧缩措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回应,一家央行正在加息。当然,采取紧缩措施的并非中国央行,而是澳大利亚央行。周二(5月4日)澳大利亚央行将其基准利率上调至4.5%,自去年10月份以来第六次加息。
     加息并非出于对希腊问题的担忧,澳大利亚央行称,持续强劲增长的亚洲经济(意指中国),以及通胀压力不断上升才是促成其加息决策的因素。与澳大利亚央行积极采取措施的立场不同,中国当局仍在进行小打小闹的修补行为。当然,中国央行刚刚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为2010年来的第三次。但这算不上是项严格的紧缩政策。高盛集团估计,中国银行业的总体存款准备金率仍比官方要求的高出大约两个百分点。换言之,央行的最新举措不会大幅减少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这仅是紧缩措施即将来临的预兆,而非实际的紧缩。
     中国迄今未采取加息政策。这部分反映出中国央行与其它国家央行的不同思路:控制新增贷款是中国政府选择的政策工具。而加息通常是在通胀之后而非在其之前。最终是会加息。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可能加速到3%以上,而基准存款利率为 2.25%,则实际利率将很快跌入深度负值区域,流动性上升风险加大。第三季度初加息似具可能性。但一个担忧是,新增贷款控制不起作用。新增贷款在第一季度现放缓信号,但预计4月份将出现大幅攀升(注:《上海证券报》5月7日报导称,4月份的新增信贷或接近700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太多政策制定者过于沉醉于去年新增贷款大幅放量推动的经济强劲增长,而忽视了必然要到来的通胀压力。中国应汲取澳大利亚央行的谨慎立场。
                               (WSJ,2010.5.5)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0年5月7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0380.43;纳斯达克:2265.64;标普五百:1110.88;英国FT100:5123.02;法国 CAC30:3392.59;德国DAX:5715.09;日经225:10364.59;上证综合:2688.38;香港恒生:19920.29;台湾加权:7567.10;新加坡海指:2821.11;越南指数:542.03;俄罗斯RTS:1369.91;巴西BVSP:62870.88;印度 BSE30指数:16769.11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0年5月7日收盘价(伦敦铜为5月6日):
    欧元/美元:1.2755;英镑/美元:1.4804;美元/日元:91.5900;美元/人民币:6.8258;美元/港币:7.7827;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0年6月交割):1210.4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0年6月):75.11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3月期):7030.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0年7月)5.1040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4348.00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0年第36期(总第1055期)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日本央行注资货币市场,稳定市场情绪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