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关于人民币应否加速升值的观点争鸣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32期(总第856期)2008年4月29日(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破7”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突破7元大关,年初以来升值超过4.3%,幅度前所未有。人民币“破7”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理论界人士对此也发表了诸多见解,并引发了一系列观点争鸣。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
     2008 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引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在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这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第二,过去的很多年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个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第三,从近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能有一定的被动因素,特别是美元的大幅贬值,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一个主要因素。
     谈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中评社2008年4月10日记述的专访中表示,人民币的单边增值或许意味着中外企业必须直面重新洗牌的压力。一方面,在我国税收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进行价格恶性竞争的外国企业肯定会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另一方面,一些“赚美国人钱”的中国企业也必须考虑“今后企业的货币结算方式”等等问题,这可能会让某些还不够成熟的中国企业吃不消。另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肯定会在就业、外商投资等方面给企业带来压力,而这些对企业业绩“利空”的消息肯定会影响中国股市,要对本来就已经“弱不禁风”的股市的新一轮下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而据2008年4月10日《新华网》披露的记者调查表明,人民币升值确实给部分企业的利润造成了影响,尤其是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基本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据2007年底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数千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若今后一年内人民币升值相比过去速度不减,有36.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这要比上年的调查数据增长了6.8个百分点。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差异明显。上述调查显示,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企业超过六成的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而造纸、化工、医药、橡胶、冶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2008年4月18日《中国证券报》发表王保东《谨防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市场风险》的文章警告说, 必须看到,人民币加速升值也孕育着市场风险,这种形势不可持续,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无从知晓。人民币为什么要升值,除了美国施压的政治因素外,更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低估。我国经济日渐强大,人民币该升值,这在理论界几乎形成了共识,但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也没有计算出公认的均衡汇率,建立的各种模型也没能求出一个权威的临界值,这就是说客观上应该存在的均衡汇率实际上无法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升值极容易过度,判断是否过度的时点和程度取决于市场的预期,而预期越是在升值的后期越是敏感,信心越脆弱,在外部冲击下越容易逆转。
     出于升值的预期,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涌入国内,一些统计口径核算2007年游资进入约1200亿美元,实际数量可能比这大得多,而2008年第一季度非正常外汇储备就达850亿美元。以当前的升值速度和中美倒挂的利差,外资每年可以获得1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缓慢升值,预期稳定,获利游资撤出也会相对稳定,加速升值无疑缩短了预期周期,更容易引起外资集中撤出,引发金融市场震动,扰乱金融秩序,虽然我国实行资本管制,实践证明收效甚微。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经出现过游资集中撤出、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的实例,值得我国引以为戒。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本轮周期的下行阶段,在经济增长回落的同时如果出现外资集中撤出,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易宪容教授在2008年4月14日《广州日报》的文章中谈了他的观点。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达到4.3%。如果按这种速度,今年人民币升值要超过两位数。这样一定会导致大量出口企业倒闭。目前,这种情况已在沿海一些地方发生。尽管这些出口企业倒闭并非完全是汇率因素,但人民币快速升值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当大量出口企业倒闭时,大量农民工的失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农民工失业的聚集效应一旦由经济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稳定就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就此而言,中央政府决不可低估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之辩
    观点一:升值对经济发展有利
     来自2008年4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的文章认为,首先,人民币升值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调整结构,又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其次,就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明显好处是有利于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际竞争力。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比重高,因此制造业生产成本中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比重很高。人民币升值可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提高竞争力。  
     再者,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进口能力。这个问题但凡有经济常识及略懂国际贸易的人都知道。人民币升值通俗地讲就是人民币变得更“值钱”了,它将利于提高我国的进口能力。进口能力提高对人均资源、能源贫乏的中国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和能源已日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大量地廉价地进口缺乏的资源和能源,无疑是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课题。特别是国内石油需求量日渐增大,而且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已经突破100美元,因此改善贸易条件,提高石油进口能力更显得重要。  
     文章称,除此之外,人民币升值还将有助于扩大就业,增强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后,随着贸易条件改善,人民币进口能力提高,其投资能力也将相应提高。这样,如果把大量进口所节省的人民币支出用于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就足以克服出口产业雇佣力减少的影响,扩大就业。
     另据2008年4月11日《新快报》记者报道,以高盛、中金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对付国内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的一剂良药,因为通过升值能够降低原油、粮食等那些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重要进口商品的成本。据中金测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
     在 2008年4月11日中评社引述的消息中,高盛首席策略师邓体顺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虽然可能给中国市场上众多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带来短期痛苦,但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积极影响,长期看有助于纠正中国经济的失衡现象,特别是贸易顺差和经济过热压力。针对诸多机构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的关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说,当前中国更应关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也就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升值加速。
     2008年4月11日《上海证券报》文章观点则认为,去年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是原料、食品和全球市场其他原材料价格飙升所造成的进口价格上涨,而货币升值有助于抑制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
    观点二:升值弊大于利
     据 2008年4月15日《星岛环球网》报道,在谈到人民币升值的“弊”时,一些专家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会使外资特别是热钱流入更多,而游资大量进入,对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于我们流动性的过剩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第二个方面,人民币大幅升值一定会导致我们的贸易顺差减少,实际上是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三个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较高速度的增长,而根据国际经验,如果本币不断地升值,将阻碍未来的经济增长。
     2008年4月10日中评社引用知名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谭雅玲的观点指出,人民币升值必然加大中国企业的自身经济成本和制造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尤其在中国企业普遍走向国际市场、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收取国际市场利润的初期,这样的价格上涨必然带来企业价值的利益冲击。
     前述易宪容的文章也指出,如果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现状持续下去,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首先,人民币升值“破7”,实质意义并不是太大。因为,如果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来决定,那么其价格波动是自然的事情,汇率的波动可以“破7”,也可以重新回到“7”以上。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破7”之后,若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利,在政府的调控下,人民币汇率又会回到原有的水平;其次,人民币升值可以对国内快速上涨的价格起到一定的紧缩作用,这种理解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推导,与中国的实际差距比较大。因为,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最为根本原因不是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传导,而是前几年房价快速上涨导致的结果。可以说,快速上涨的房价不回归理性,中国式的通货膨胀要全面回落是不可能的。
     2008年4月11日《金羊网》刊登的文章认为,随着本币大幅升值,面对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原材料价格的骤降,不知道国内企业的需求一时间会被激发出来多少,加之商品市场上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短时间内就可能把价格推升十几个点,立马把升值的效力消弭于无形。
    观点三: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还有许多专家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在这一大背景中,应趋利避害。
     2008 年4月12日《上海证券报》的文章对此作了分析。文章说,考虑到美元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破7”还是有其意义的。就证券市场而言,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把人民币升值视为推动股指上涨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具体问题还是要作具体分析,譬如说,现阶段人民币强势最主要的影响力会体现在何处呢?很显然,那些原料、能源或者设备需要大量进口的上市公司将是受益者,升值意味着购买力的提高,这可以降低相关企业的进口成本。在钢铁、航空、石化等行业中,就有不少此类企业。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升值所带来的还可能是对通胀的抑制。我国现在面临输入型通胀,提高汇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通胀。国际原油价格今年一季度大幅上涨,同期人民币的升值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否则来自高油价的压力会更大。抑制通胀、提高上市公司效益,这些对经济有利,也对股市构成利好。
     文章强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来说,升值的作用也不全然是正面的,简单而言,大量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由于升值会削弱其竞争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出口加工企业现在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国对美出口的增幅也在下降,随着升值的加快,特别是突破关键的整数位,相应的负面影响也会不断放大。此外,升值固然有利于中国资产的重估,金融、地产行业也会因此而受益,但作为一个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国家,升值也会带来外汇储备的缩水,这些因素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是明显的。说升值是股市上涨的一大动力,在理论上当然是对的,在实践中也能得到证明,但并不是说在任何条件下这个动力都能充分发挥的,有的时候其作用的显现过程还会比较曲折。今年一季度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最快的时期,但同时也是股市下跌最猛的时期,这就说明对于升值问题需要有辩证的思维与视角。
     2008年4月7日《市场报》刊载了中央财大金融学院蔡如海博士在专访中谈到的观点。
     蔡如海指出,就人民币升值而言,过快会有导致经济增长硬着陆的风险,过慢则会使得升值预期持续存在,外资流入的冲动和压力也就不会消失,监控的难度也将会持续存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如何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逐步完成国内消费对出口拉动的替代,将成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中之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闫敏也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应在把握方向的前提下,控制升值速度。如果升值速度过快,在近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外贸企业的承受能力,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短期冲击。
    人民币升值能否抑制通货膨胀?
    赞同的观点
     据 2008年4月10日《新华网》新华视点的文章分析,有些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方式,抵消部分上涨进口成本,抑制国际产品价格增长的传递效应。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货品价格则变得相对便宜。对此,一些国内专家表示,虽然从长期看,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抑制输入性通胀,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更应强调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
     在2008年4月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报道中,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以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应该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管理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目前中国面临的诸多挑战皆源于一个关键问题:人民币与美元联系太紧密,从而使中国的货币政策过多地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在当前中美两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时,这一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解决的办法就是松动人民币与美元的联系。在实践中,就是要加快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
     2008年4月6日《经济观察报》的文章引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派蒂斯(Michael  Pettis)称,如果中国想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必须尽快降低外汇流入,而惟一的办法就是,出其不意地一次性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大到能放缓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让投机性外汇资本流出中国。他说的“大”,是指不低于10%-15%,如果低于此,只能适得其反,情况会更糟,市场仍然会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甚至会认为情况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据2008年4月10日中评社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也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单边增值)这种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可能会比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要更为明显。
    否定的观点
     2008 年4月11日《上海证券报》报道,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表示,在理论上上述观点是成立的,但是这需要有比较苛刻的前提存在。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人民币给市场形成了单边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从而造成外汇占款增加、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了越升值、流动性越过剩的强化循环,这对抑制通胀压力并无帮助。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分化预期的方式,使得资金不再对人民币单边升值产生想象,截断热钱的流入,从而减少因外汇占款产生的被动基础货币投放,最终从货币入手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前述《北京青年报》的文章也披露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的看法,他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困境只不过是投资和消费内部失衡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不是原因,通过名义汇率的大幅升值来治理通货膨胀的确有本末倒置之嫌。汇率大幅升值的一个重大负面影响就是,同时面对原材料价格高企难降、人工成本上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否还能扛得住名义汇率大幅升值的成本,很难评估。人民币升值速度越快,升值幅度越大,那么中国资产泡沫硬着陆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一个基本判断,这在今年的股市、楼市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如此,泡沫一破,可以想见的是,未来两年中国的银行体系坏账激增、股市暴跌。显然,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随着资金回流,美元又可以重新得以确立强势,反过来又来收购中国的廉价核心资产,“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秩序进一步得以强化,这是最悲观的政策后果,对此央行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于人民币应否加速升值的观点争鸣
    正方的观点
     2008 年4月9日《上海证券报》发表了经济学博士马红漫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必须加速升值。针对“加速升值”为国际阴谋的言论,他认为,汇率的实质是国际间货币兑换的比例关系,最终体现的是一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尽管货币汇率因其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常常沦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但是从中国当下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选择在一定保障体系下的加速升值,完全符合中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与传统紧缩工具不同,人民币汇率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抑制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通过人民币对外汇率的加速升值,能够让实际进口成本随之下降,从而实现遏制通货膨胀产生的政策目标。  
     他认为,今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之所以出现加速的态势,已经表明政策调控部门在工具取舍上的态度。倾向于加速升值是保障中国内部利益的自然选择,而绝非是来自于外力的威迫。事实上,自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国内的消费能力明显下降,此时产自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自然就成为消费者的最爱。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美国政界已经逐步放弃试图要求人民币升值(其本质是要求中国产品提价)的愿望。因此一季度以来的人民币加速升值态势,体现的是中国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主动调控的措施,其思路正是借此遏制输入型通货膨胀。  
     从目前反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观点看,过多地强调了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诸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而出现失业问题等等。其实,这一观点忽略了事件的另外一面,那就是有很多企业可以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甚至是难得的历史发展契机:其一,能够获得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所必需的技术和设备进口,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走出国门,并借此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其三,对于国内金融服务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其金融资产的美元价值,资产规模能够迅速扩大,为国内整体金融实力的提升创造了积极条件。  
     从这一比较可以看出,尽管人民币加速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是从长期看,这些行业外部竞争加剧已是必然的结果。人民币升值加快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并没有改变事件的结果。另一方面,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金融业等产业能够在本币升值过程中获得长足的进步,这些人民币升值受益产业,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屹立于全球的关键。从长期看,后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而本币的加速升值则有利于助推这一进程的早日实现。
     作者最后指出,人民币加速升值既是当下宏观调控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产业战略布局的必须。其他所谓的负面因素,与之相比不过是策略性、操作层面的问题。其一,关于加速升值引发的失业问题。失业问题不应孤立的来看待,不应完全归咎于人民币升值过快,而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不足,绝非产业升级的结果。其二,关于热钱必须要澄清的是,热钱问题的出现并非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果,而是人民币升值不到位的结果。一旦汇率水平实现市场出清,热钱的涌入潮自然会消退。  
     在2008年4月13日《东方早报》的文章中,马红漫还进一步阐述说,其一,并不存在所谓的“国际阴谋”,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都会因时、因势而调整,其具体汇率诉求也会不断变化。没有一个国家会为了所谓“打压别人”,而去伤害自己,人民币汇率最多只是一时国家利益博弈的对象,但绝不可能成为长期战略的贯彻目标。其二,汇率的变化方向和速度须从即时的国家经济利益出发。当下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国际上能源、农产品均以美元为标示价格,因此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能够有效缓解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这也正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利益所在。就是从这一目的出发,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才会主要对美元加速升值,但对其他主要币种贬值。从具体的升值幅度看,人民币一季度升值速度甚至慢于美元指数的贬值速度。从降低美元标价的产品输入价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角度看,目前看似惊人的人民币升值速度其实并不够快。当下反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观点,多是选错或者扩大了批评的对象或程度,无益于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如果视汇率问题为国家利益所在,那么至少秉持一贯僵化的思维肯定是不足取的。
    反方的观点
     在2008年4月11日《大公网》的文章中,北京大学中国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勇认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中间价日益走高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蔡如海博士认为,人民币过快升值将导致出口的快速下降,从而使国家面临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
     经济学家邓津文教授在2008年4月8日《东方早报》发表的文章中系统地论述了他的观点认为,人民币迅速升值不是好事,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和经济学者之所以极力主张人民币快速升值,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人民币只有以更快的速度升值才能有效缓解目前国内高涨的通货膨胀。但事实恰恰与他们的预估相反,人民币快速升值的一季度,也是国内物价涨得最厉害的三个月。这当然有雪灾影响的因素,但也与人民币快速升值带来的热钱持续流入导致流动性过剩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有很大关系。  
     文章指出,理论上说,一国货币升值有助于进口和降低该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但这需要有个前提,即与之挂钩的国际主要货币不出现大幅贬值。问题是,这个前提对我们来说目前不存在。美元近年来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元对欧元贬值了9%,创下单季最大贬值幅度,对日元也有大幅贬值。美元贬值虽然有助于缩小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必然会助推油价上涨。而中国目前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高油价无疑会增加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风险。  
     文章说,不只是油价,举凡国际商品市场大宗产品,特别是原材料,其价格都会因美国放任美元下跌而出现大幅上扬。就此而言,人民币升值尽管能够在国际市场进口更多的产品,但由于所购买产品本身价格已很高,再加之价格的传导作用,实际上对国内物价的对冲作用有限。特别是,当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增量供求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时,以人民币大幅升值来缓解国际市场冲击,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国际商品市场的供求紧张状况,引起国际商品价格的更快上涨。  
     文章认为,另一方面,人民币快速升值引发的热钱持续流入,使得货币管理当局不得不大量增发本币进行对冲,从而直接推动国内流动性过剩。去年我国外汇储备新增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 2144亿美元,增幅高达40%以上。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又增加600亿美元,而由外贸顺差及FDI等带来的外汇储备增加据估计也只有300亿美元左右,由此看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幅中的很大部分是那些来博取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游资。从去年的情况看,这些热钱推动了几乎所有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并有向普通消费品领域扩展的趋势。因此,上述两种因素的叠加,只会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文章分析说,既然人民币快速升值不能降低国内的通胀水平,货币当局就只有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一些国际投行正是这样建议我们的管理层的。但由于本轮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包括劳动力价格在内的要素价格的高成本,而加息等措施对这种成本型通胀的作用非常有限,这样一来,要素成本不一定降得下来,企业反而可能因紧缩政策的出台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效益下滑。当紧缩政策损伤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时,成本上升的压力最终可能发展成恶性通胀。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存在的。去年11月份以来,央行实施信贷额度控制,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反映资金紧张,连向来竞争力很强的江浙等省的民营企业都普遍感到日子不好过。  
     文章最后强调,作为快速发展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民币当然是要升值的。但如何升值,幅度多大,必须审慎考虑。在我国产业升级滞后,产品出口缺乏足够的技术空间来消化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情况下,人民币决不能快速升值。事实上,在英美等国发展的高峰时期,采取的都是固定汇率而非浮动汇率。所以,对于目前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我们必须有更深入的思考。
    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挑战
     沈洪博士在2008年4月11日《新京报》发表的文章中论述了应对人民币升值需采用的手段。在产业领域,由于货币升值间接降低了购买成本,将有利于中国这样处于技术赶超阶段的新兴国家吸收先进技术、整合海外资源,产业政策如能对“传统强项”纺织业、机电制造、精细化工等行业给予积极的配套指导,恰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机会。同时,下阶段,政府还应适度打开思路,借助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国有、民营企业的资源和产能合理引导进入面向未来、具有发展空间和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由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产业影响复杂,适时启动政策补偿机制,还可起到平衡产业利益格局的作用。产业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也应被考虑纳入政策工具体系。首先,财政可以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率和进出口关税税率,推动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强化产业政策意图;其次,财政可以介入国家外汇财富管理领域,财政盈余可以作为购买外汇委托更多元主体投资的第二渠道,这也最为接近国外一般外汇平准基金的模式。更重要的,财政可以作为预防内需不振的备用手段。在人民币升速超出预期,净出口大幅下滑时,财政投资可以帮助维持内需水平。而在广受关注的民生领域,财政也可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方式,保护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加大对公共产品投入,如增加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的支出,支持创业型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手段,在解决“分享”问题的同时,实实在在地提振内需,弥补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外需不足。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在2008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认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控制物价上涨速度,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这也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针对当前物价上涨的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多管齐下,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举措,物价水平能够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币对内贬值也能够得到逐步缓解。
     2008年4月15日《星岛环球网》引述了张晓晶的观点。张晓晶指出,对于人民币未来的发展走势,人民币升值还会继续,特别是在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因美元的急剧贬值,大家对于美元的信心确实是越来越不足。第二个判断,他不希望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一直保持持续的加速态势,他认为人民币升值到一定幅度后需要一个调整,这个调整是基于整个全球经济的格局,包括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经济的不确定性做出一种调整。而不断地大幅升值,对于中国的长期增长,包括国际竞争力都是有损害的。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张晓晶认为5%左右就是一个很好的升值幅度。              (完)
    (摘编:叶红;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32期(总第856期)    2008年4月29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关于人民币应否加速升值的观点争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