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李雪松;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黄彦彦 佚名 参加讨论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稳步提高,明显高于同时期其他国家水平。2005年以来,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以鼓励居民消费,然而居民储蓄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升,尤其是城镇居民储蓄率。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由1998年20%稳步上升到2012年的32%。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价格也呈不断上涨的趋势,由1998年的2063元/平方米上涨到2012年的5791元/平方米。尤其是2003年以来,房价年均上涨率达到10%,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年均房价上涨率甚至超过20%。高房价能否解释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高储蓄?
    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影响中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比如民族传统与文化、家庭结构、经济增长阶段与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也有学者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储蓄率的影响,但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样本年限的不同,房价上涨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尽管前人的文献较多地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储蓄率的影响,但是仍存在两个方面的空白:一是文献中几乎没有涉及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的影响,事实上,1999—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住宅需求正在逐步由基本需求向改善性需求转变,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持续预期冲击下,房价上涨不仅可能促使改善型需求的家庭提前进行多套房决策,也可能激发投资投机型的家庭进行多套房决策,并通过房地产投资投机以获取房地产高额回报的动机强烈。二是文献中没有专门针对家庭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的影响开展系统的研究,当然也就没有考虑过其中多套房决策的内生性和选择偏差问题。从理论上看,家庭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对于多套房家庭,如果房价上涨产生的财富效应能使消费增加,将会降低家庭储蓄率;另一方面,由于多套房决策,如果许多家庭处于偿还借贷时期,则会推高家庭储蓄率。因此,家庭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方向将随经济发展阶段、具体国情的不同而不同。
    李雪松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经济预测与经济政策评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一文使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和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测算出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
    该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贡献是:第一,基于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微观数据,检验房价上涨是否影响我国城镇家庭多套房决策;第二,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校正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检验房价上涨对不同特征家庭储蓄率的异质性影响;第三,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别估计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的反事实储蓄率,测算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处理效应ATT,ATU和ATE。第四,经过较为仔细的内生性、排除性、稳健性、异质性的检验与讨论,验证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该文的研究为本世纪前10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显著上升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自从1998年中国实施房改政策以来,房价上涨对城镇家庭多套房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较高收入、家庭人口较多、有过拆迁经历、首套房面积较小的家庭更倾向于多套房决策。教育程度较高、单身户主和农村户籍的城镇常驻人口家庭也有较高的多套房决策倾向。在房价上涨的持续预期冲击下,房价上涨既促使改善型需求的家庭提前进行多套房决策,也激发投资投机型的家庭进行多套房决策。第二,在房地产市场上行阶段,房价上涨成为推高城镇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价持续上涨时,人们为购房而储蓄,为偿还住房借贷而储蓄,推高了储蓄率。房价上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房价上涨对住房借贷家庭储蓄率的推升作用更大。不管是一套房还是多套房家庭,都需要为偿还借贷而增加储蓄。第三,多套房决策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每一个随机的城镇居民家庭来说,多套房决策对家庭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为9.9%,即随机挑选的家庭选择多套房时的储蓄率比选择一套房时增加9.9%。

Tags: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