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国家社科基金)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叶静怡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的专利数量近年来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专利数量拥有国。我国专利申请和拥有数量的大幅增加和结构变化,是否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的增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叶静怡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于2012年立项(批准号12BJL041),选取对我国技术进步从吸收、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尤为重要的两个制度视角——专利申请提前公开制度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制度,研究它们对企业专利战略及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
    课题组以发表论文为主要形式,目前取得了如下阶段性成果:
    (一)2012年8月,叶静怡、李晨乐、雷震和曹和平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专利申请提前公开制度、专利质量与技术知识传播——基于中国1993—2007发明专利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专利制度的社会目标之一在于促进技术知识的公开和传播,我国专利法关于专利申请提前公开的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快技术知识的传播。该文使用1993—2007年中国发明专利数据,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提前公开专利申请与法定公开专利申请的质量差别,以揭示提前公开制度对技术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法定公开专利申请相比,提前公开专利申请撤回率低、授权率高,说明提前公开的专利申请质量更好,专利法提前公开制度不仅有利于技术知识的尽快传播,而且有利于优质技术知识的尽快传播;我国2000年专利法第二次修订强化了已公开专利申请的临时性保护,激励盈利性机构进一步提前公开其优质专利申请,这种市场化改革对优质技术知识传播和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2013年12月,尹志锋、叶静怡、黄阳华和秦雪征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传导机制及其检验》。该文基于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IPP)对企业创新激励的两个传导机制——增强IPP能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提升创新产出和能够增加外资进入,进而提升东道国企业创新产出。用国家—产业层面的名义与实际IPP指数测量IPP水平,用开发新产品线、现有产品线升级和引进新技术为创新代理变量,对代表传导机制的中介变量进行了严格的存在性检验。研究发现:(1)名义和实际IPP水平的提高,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均有正显著影响,且实际IPP的影响比名义IPP大,表明从执法上加强IPP更能提升企业创新水平;(2)无论是名义IPP还是实际IPP的提高,均没有产生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进入来间接促进东道国企业创新的效应。
    (三)2014年5月,叶静怡、杨洋、韩佳伟和韦璐璐在《经济科学》发表论文《投入、隐性因素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基于中国大学专利出售数据的实证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迅速,而专利转化率却没有相应提高。该文基于中国大学2000—2012年数据,以专利出售量度量技术转化水平,估计了研发投入、转化投入和制度等隐性因素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经费投入和转化经费投入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受到制度等隐性因素制约;(2)制度等隐性因素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3)研发人力投入和转化人力投入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没有显著影响。该文发现意味着,与增加投入相比,改善技术转化专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完善激励相容的转让制度,将对改变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产生更大影响。
    (四)2015年2月,付明卫、叶静怡、孟俣希和雷震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国产化率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来自我国风电制造业的证据》。国产化率保护(DCP)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之一。该文以我国风电制造业为样本,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度量自主创新,经验研究国产化率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和三重差分估计的结果都表明,相比我国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DCP政策增加我国风电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这个增加通过非学术机构发明人实现;同时,风电技术专利申请成功获得授权的概率没有下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DCP政策使得我国各省风电发明专利申请数在2005、2006和2007年分别增加1.56项、2.70项和8.15项。该研究为我国将保护国产产品作为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课题主持人和成员完成的其它系列论文也在投稿中,具体如下:
    1. 叶静怡、林佳和姜蕴璐完成的《距离、知识溢出与创新——基于城市群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01-2012年面板数据,以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加权构建知识溢出变量,考察城市间距离、知识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发现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邻近程度越高的城市,公共部门的知识溢出效应就越大,并呈现出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点。
    2. 程强、尹志锋和叶静怡完成的《国有企业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外部性的分析视角》,以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衡量指标,基于2000年—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了我国省(市)际的区域创新效率,发现区域内国有企业相对规模越高,区域创新效率越高,即国有企业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3. 王琼、曹思未和叶静怡完成的《劳动力成本与企业出口和创新:基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基于2002—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且二者创新能力的差异在逐年扩大,尤其是2004年工资上升速度加快以后。其次,劳动力成本较低或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有更高的出口倾向;同时,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那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会提高其出口概率。再次,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倾向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那些无法改善其创新能力的企业则不得不退出国外市场。
    4. 曹思未、雷震和叶静怡完成的《专利的跨期价值变化与申请策略——基于中美专利族1993—2010申请策略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用1993—2010年中美专利族(指发明人就同一产品发明同时在中国和美国申请了专利保护的专利)数据,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技术质量相似、而跨期价值不同的产品发明与申请人专利申请策略的差异,以揭示专利制度在鼓励研发创新方面的效率性。研究发现,与在中国选择发明专利方式的申请人相比,在中国选择实用新型专利方式的申请人就同一发明在美国申请发明专利时,其在美国获得专利授权时间更短;在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以后其对该专利的维护周期更短。这说明实用新型制度在初始价值高、跨期价值递减较快的产品发明中,比发明专利更受到申请人的青睐。我国2008年专利法第三次修订强化了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的质量,激励专利申请人进一步利用实用新型专利方式保护价值高、周期短的产品发明,这种市场化改革对优质技术研发的激励和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课题组完成的上述研究,为理解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运行机理和完善方向、我国企业专利申请和使用战略,为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目标,即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制度保障,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建议。

Tags:中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国家社科基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