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社会网络影响收入差距的理论、政策与实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周晔馨 佚名 参加讨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网络影响收入差距的理论、政策与实证研究”于2012年立项(批准号12CJL023),课题主持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周晔馨博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早已越过警戒线。影响我国收入差距因素的现有研究,已经从行业差别、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城市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对非正式制度和非市场力量(如社会网络、政治资本)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则认识不够,从而不利于在制度层面改进。因此,本课题就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进程中对农村居民、乡城移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截止目前,课题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
    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和社会网络有关的问卷,对农户、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和收入等状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在陕西省商洛王涧村进行了农户调查(2012年),2012、2013和2014年于北京进行了三次农民工调查,2014—2015年在桂林、无锡和兰州进行了城市居民调查。通过长时间的数据采集,取得了大量独特的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对现实进行深入分析的数据基础。
    课题组以论文为主要形式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2012年7月,周晔馨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吗?》。论文使用CHIPS2002数据,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不平等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两个渠道——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对“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低收入农户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和回报率低于高收入农户,从地区差别来看也是有利于富裕地区农户。总的来看,社会资本是一个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因素。
    2014年10月,周晔馨、涂勤、胡必亮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惩罚、社会资本与条件合作——基于传统实验和人为田野实验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和一般信任这两种社会资本同合作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群体的影响机理可能不同。
    2014年,叶静怡、武玲蔚在《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4期上发表论文《社会资本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资源测量与因果识别》。论文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因果效应。本文在定位法(Position Generator)的框架下首次同时使用职业权力与职业声望分数量化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含量,并通过挖掘中国农村的“春节拜年”行为的外生性因素构造了社会资本的工具变量,发现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可能是多渠道的,“官本位”传统在劳动力市场仍有重要影响。
    2014年,叶静怡、王琼在《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4期上发表论文《进城务工人员福利水平的一个评价——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北京市调查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福利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与2008年相比,2012年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心理条件、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福利状况均有所改善。防护性保障和社会资本的边际改善,对进城务工人员总福利水平上升的影响最大。
    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周晔馨的论文《社会资本在农户收入中的作用》(《经济评论》2013年第4期)基于中国家计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和家庭两个层面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发现村级和家庭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总收入有显著的直接回报,且不同维度及其相互作用对农户农业和非农收入有不同的影响。周晔馨、叶静怡、曹和平的论文《流动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测量及其分布特征——基于北京市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基于北京市2009年微观调查数据,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存在性别和代际差异,女性在各方面都劣于男性农民工,新生代在大多数维度上都优于老一代;农民工整体内部以及性别、代际内部均存在较大的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型社会资本比老一代的规模更大并有发展上的优势。周晔馨、叶静怡的论文《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南方经济》2014年第7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深化社会资本的减贫理论机制(尤其是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反贫困机制、改进社会资本测量、加强因果效应识别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叶静怡、薄诗雨、刘丛、周晔馨的论文《社会网络层次与农民工工资水平》(《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基于身份定位模型进行分析,并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以及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叶静怡、王琼的论文《进城务工人员相对收入研究》(《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06期)借助度量贫困的指数SST指数分析发现,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对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与就业城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周晔馨、梁斌的论文《网络社会资本投资与乡-城移民——基于转型期流动农民工的动态优化分析》(2013年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发展了既有的网络社会资本投资模型,解释了中国转型期中乡-城移民的网络社会资本投资行为的内在决定机制。陈默、周晔馨和叶静怡的论文《Self-Employment Choices of Rural Migrants in China: Distance and Social Network》作为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working paper(No.2014-31)入选留美经济学会2014年会。论文使用一个搜寻—匹配模型以及北京市多年的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北京市农民工自雇佣抉择和收入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的数篇研究成果已经在留美经济学会年会、中国经济学年会、北京大学学术午餐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seminar等场合进行报告,并和同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目前利用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研究仍然在继续进行中。
    本课题的成果将与经济学其它研究视角形成互补,同时深化社会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并为改善我国收入差距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关于社会网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对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式和程度的分析,可以为旨在促进公平竞争、缩小收入差距政策提供较为稳健的实证依据。

Tags:社会网络影响收入差距的理论、政策与实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