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工工资形成机制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刘晓峰 整理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初次分配的主要手段,工资的合理增长机制和结构是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关键。现阶段中国的工资占GDP的比重持续偏低,增速偏慢。如何提高中国居民工资收入,如何提高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如何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对中国的工资形成机制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由复旦大学张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工工资形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0873022)自2009年1月立项以来,形成了由陈钊教授、罗长远副教授、陈诗一副教授、章元副教授、方红生副教授、范子英副教授、詹宇波博士以及谢露露、唐东波、刘晓峰、张笑牧、黄博、汤毛虎等研究生为主要参与人的研究团队。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情况、工资制度的演变及其对职工工资的影响、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政策对地区间工资差异的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间工资外溢对行业间工资差异的影响、社会资本对职工工资影响等几方面来展开。目前已完成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已发表于China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10, Vol.18, 6)、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 No.4)、《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2010年第3期)、《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2009年第10期,2009年第12期)、《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2009年第7期,2010年第2期)、《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2期)、《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2期)等国际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
    基于行业数据,课题组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对劳动收入占比进行分解后发现,相对于1993年,1996年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劳动收入占比提高造成的,而相对于1996年,2003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则主要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有关,2004年劳动收入占比剧烈下降则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同时,劳动收入占比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渐缩小,这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密切相关。FDI、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私有化程度是影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重要因素。其中FDI的影响主要通过地区间竞争这一渠道发生作用,即FDI的进入削弱了当地劳动力的议价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并且中国目前仍然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私有化程度的提高也降低了劳动收入占比,这既因为“工资侵蚀利润”现象的逐步消失,同时也由于劳动力市场改革带来供给上的正向冲击。
    通过估算工业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以及对TFP增长的分解,课题组进一步发现由工业结构改革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乃至工业增长都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中国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工业行业的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的总体走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显著差异。
    在对中国工资制度的演变历史进行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课题组考察了工资制度变革对职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特别是集体工资协商制度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工资协议对工资水平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而工会作为必要的组织机构在集体工资议价中存在重要作用,并且与普通工人相比,这种作用对职员工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利用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方法,课题组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三年间,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并且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垄断行业的收入迅速提高造成的,同时,区位、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基于行业数据的分析发现,虽然2位数工业行业间的工资差异有扩大趋势,但同一行业中细分子行业间的工资则呈现较为明显的趋同与互动现象。利用1985、1995和2004三年的3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课题组对中国工业行业部门相近行业工资之间的这种互动现象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的加强,虽然中国工业行业工资的决定因素及其所起的作用都有所变化,但相近行业之间的工资互动始终存在,在1985和1995两个年份,各行业与相近行业国有企业的“工资攀比”可能是形成这种工资互动的重要原因,但到了2004年,相近行业之间的间接互动带来的影响则更为重要。
    利用22个省的农户调查数据,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社会网络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其工资水平。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关系以及本地户籍等并不表征生产率的因素反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更有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

Tags: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工工资形成机制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