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赵颖: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贡献的测度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赵 颖 参加讨论
赵 颖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期
    关键字:语言能力 劳动者收入 2SLS PSM分析
    文化是技术和制度之外,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力量。在众多的文化表现形式中,语言是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承载着自我认同和信息交流的双重使命。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语言的相似性能帮助劳动者形成更多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通过潜在就业机会的不断改善,从而对其收入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位次产生积极影响。在此意义上,劳动者是否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较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劳动者得到工作机会、获取收入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也是语言经济学的九大任务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分工程度的不断细化,各区域劳动者也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地域流动和技能分层。在诸多技能分化的形式中,劳动者语言运用能力差异是其技能分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来自不同区域的劳动者是否能够有效交流并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对劳动者自身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迄今为止,此领域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国流动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中国的问题与此类似但存在显著的中国特色:虽然中国区域间语言的差异较大,但大多数地区间语言的差异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大,普通话作为一种交流的共同载体成为推广的主要模式。因此,中国在城镇工作的劳动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使用普通话的挑战。此外,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成熟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英语的使用也日益变得普遍。在此意义上,在中国分析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影响时,需要将城镇劳动者和流动劳动者同时纳入分析范围,也需要同时考虑普通话和英语两种不同语言使用能力对工资收入的作用。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语言能力对所能形成的社会资本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导向型的工作开始出现并日益变得普遍,逐渐替代了部分传统任务导向型的工作,对劳动者的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语言能力的高低,不仅关乎劳动技能的具体体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在劳动力市场上传递关于自身能力的信号。如果劳动者语言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就业机会的流失,进而对其所能获得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语言能力分化导致的收入差距,是反映在劳动者收入层面上的差异化人力资本体现之一,这种形式的人力资本与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互补关系。劳动者驾驭市场通用语言的能力,在分工不断深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劳动者语言能力较为欠缺,将难以改变自己在市场上所处的劳动力技能层次和信息不对称状况,可能导致一种“酒香但巷子深”的尴尬局面,逐渐使得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边缘化,难以通过寻找到与其技能相适应的岗位有效改善其收入水平。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就业机会的分割。这种市场分割可能是由户籍限制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技能水平分化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社会网络差异导致就业机会不同造成的。较好的语言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者的竞争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潜在市场摩擦等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且就业机会的增加会提升劳动者的议价能力,进而增加其工资收入。此外,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往往具有“人以群分”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定工作岗位上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其收入具有促进作用的内在传导机制实际上容易被其他劳动者观测到,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上微观主体间的互动性。
    本文使用CGSS2010年的数据,测度并分析了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其收入的影响,并就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就语言能力对劳动者职业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其收入的影响在11.62%~15.60%之间。如果细分语言能力,本文发现劳动者的英语沟通能力、普通话听力和普通话表达能力对其收入影响较大,说明语言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还有两个伴生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无论是英语还是普通话,语言的表达能力比接受能力更重要,这体现为表达能力对职业收入的影响高于听力能力的。其次,普通话能力对职业收入的溢价低于英语能力对职业收入的溢价,这说明具有良好英语实用能力的劳动者改善自身收入的机会将更多。
    就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而言,本文检验具有较高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是否能减少潜在待业时间。一般而言,劳动者所能获得的职业收入往往与就业状态联系密切。如果劳动者长时间处于失业或代业状态,那么就会显著影响工资收入的获得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证实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劳动者潜在待业时间实现的。具体而言,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在于较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劳动者节约搜寻工作的时间,相对更容易找到工作,通过提高就业的机会成本来增加自身收入。如果劳动者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那么就能够有效配置周围的人力和信息资源,通过更加深入的卷入到分工链条中,实现自身收入的逐级提升。该发现对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就这种影响的外部性而言,本文发现微观个体间对语言能力对收入改善存在较强的学习效应。作为微观个体的劳动者,能觉察到这种积极影响,并通过微观主体间的互动性行为,实现正外部性的逐渐放大。这种互动性行为既包括本地劳动力市场上其他劳动者对既定个体语言能力的互动效应,又包括外地劳动者对本地劳动者语言能力的互动效应。这种互动性行为的存在,一方面为劳动者评估自身为企业工作的机会成本提供了一个契机,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激励方式或自生能力的信号发送机制。这种影响机理容易被微观个体观测到,因此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
    因此,劳动者在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作为劳动技能重要方面之一的劳动者语言能力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程度将不断深化,劳动者语言能力的提升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缩短就业市场上的搜寻时间,通过积极发出显示自身才能的信号,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就业机会的不断改善最终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
    赵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邮政编码:430073,电子邮箱:zhaoying0504@gmail.com。 
    全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期。
    

Tags:赵颖,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贡献的测度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