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杨圣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奋进的大会,开得很成功。会前,我准备了两份建议,一是关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建议,二是关于加快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建议。大会开幕当天,就把这两份建议送交提案组。3月6日,吴邦国委员长到江苏省代表团听取意见时,我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问题”的发言。在这次大会上,我体会最深的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一、党的富民政策受到代表们的高度赞扬
    1.彻底取消农业税的政策。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农村的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原来的336亿元的农业税,而且还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还取消了许多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中央财政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004年~2006年达到1200多亿元。这与农村取消的各种税费大体相等,平均每个农户500元左右。
    2.实行农业三补贴的政策。农民种地不仅不缴农业税,而且国家还给予补贴。这在我国也是破天荒的。给农民的补贴有三种:一是种粮直接补贴。2005年支付1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中央财政还安排55亿元,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二是良种补贴。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8.7亿元,比上年增加10.2亿元。三是农机具购置补贴。2005年补贴3亿元,增加2.3亿元。以上三项补贴和奖励基金仅2005年就达230亿元。
     3.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曾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各负担三分之一,而乡镇、村和学生家长不再负担。三年来我多次提出类似意见。现在看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基本采纳了这个意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先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此,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温总理还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亿万农民听到总理的这番话感到多么亲切,多么温暖,多么鼓舞!
    4.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形成。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五年内国家财政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村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的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2005年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2006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贴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为此,仅中央财政就增加支出42亿元。到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实行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今年准备召募2万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进行“三支一扶”,即支农、支医、支教、扶贫,以后还会继续扩大规模。以上所有这些措施将大大缓解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5.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过去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这次国家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将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收益。这方面的投资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外,主要是加强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农村正在走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城乡居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大体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差距扩大阶段。1985年~2005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的阶段。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1.85。1986年~2005年,二十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扩大的。2005年达到1:3.4,比1985年扩大了84%。同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由1:2.5扩大到1:3.8,扩大了52%。第二个阶段是差距不变阶段,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将进入同步增长阶段,即进入城乡关系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差距缩小阶段。这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这两个同样的5%,虽然是预期性的,但决不是简单的数字。它在我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前十个五年计划中都是没有的。它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将是同步增长的,城乡居民将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关系的重大举措,将有重大的社会实践价值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当然,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是有不少困难的。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主要措施有:(1)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传统手工业、旅游业、各种现代服务业等。(2)鼓励和培训更多的劳动力出外打工,既要有长期工,也要有季节工、临时工。(3)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每个农民平均每年从国家获得的补贴,美国约11000美元,欧盟约3500美元,而我国仅有50美元,太少了。我国加入WTO协议还允许相当于农业总产值9%的补贴给予农民,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4)坚决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的收入。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有些地方无偿剥夺农民的土地,即使给点钱也微不足道。这样,就把农民推向了绝路。土地使用权的收入应是农民的最大收入,基本生活来源,保证农民安身立命。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着农学理论创新
    在历史上,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曾经出现过多种农学理论。例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和“羊吃人”的理论,美国式的大农场理论,苏联的集体农庄理论等等。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出现过一场影响很大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梁漱溟、李景汉、陈志潜等一批博士、教授探求我国农村积贫积弱的解决方案。解放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我们党提出过农业合作化理论、人民公社理论和农业机械化理论。改革开放之初也提出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最近,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而光荣的历史性任务。这项任务正在呼唤新的农学理论。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践第一线,进行农学理论创新。我觉得,像土地双重权力理论(即土地使用权理论与土地所有权理论)、公司+农户的农产品流通理论、农民组织理论、农民民主法制理论,以及中介组织理论等都具有中国特色,很值得进一步升华,创造出中国式的完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理论。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Tags:杨圣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