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提要选编:《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搭建公众参与平台》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市场和政府主导,而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创立的公共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则认为,公共资源不一定由企业和政府管理,民众自主治理同样是一种有效方式,民众之手是与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看得见的手同等重要的公共资源治理主体,可以称之为用户自己的手。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型环境问题与公害型环境问题不同。公害型环境问题是工业企业制造的,企业一方是受益者,地区居民一方是受害者,行为主体相互分离。生活型环境问题的社会特性则在于其具有反作用力,城市环境问题产生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过程,加害者正是城市居民自身,反过来他们又遭受自身生产出来的环境问题的侵扰。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过去由单位组织承担的大量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被分解到社区,社区承担起社会重建的重要功能。作为城市地缘社会的基础组织单位,中国的社区有着清晰的空间边界和人员边界。因此,把社区作为生活环境治理的单位,各个社区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制定环境治理制度和奖惩机制,逐步内化为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将有效地约束社区居民的环境行为。生活环境的有效治理需要社区居民这一生活主体的自主参与,与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共担环境治理职责。
    在我国城市社区,不难找到居民自主治理环境的成功案例。2010年9月,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万通公益基金会签署协议,成立了“乐和城市社区合作社”,在东四街道辖区的八个社区开展“乐和城市社区行动”。东四街道乐和社区建设的设计原则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东四街道是北京的古老城区,具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居民之间认同感强。以现有社区为单位成立8个乐和互助组,每一组核心人员为12人,参加人数规模为30-40人,居民互为熟人关系,能够实现全体成员的相互交流,使信赖关系的形成成为可能。第二,各个互助组自主制定活动计划。乐和互助组的组织结构是自治性的,领导由小组成员民主选举产生,活动主题与活动计划由参与者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第三,建立激励机制,重视参与者的利益得失,引入一系列经济手段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创造收益并还原于参与者。乐和社区通过回收资源再利用获得一定收入,以激励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第四,街道组织把引导和支持环境建设作为抓手达成社区治理目标。东四街道组织把社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转换为自下而上的生活活动,使乐和社区成为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动平台。乐和社区创建的新理念是以“公”为基础,运用“共”的机制与“和”的力量,街道组织与社区居民相互合作,共同挑战环境问题,探索以共同治理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格局。第五,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树立了垃圾分类不是目标,循环再利用末端处理才是根本方向的观念,在为公众创造环保行为机会,为公众搭建参与环保实践平台的同时,为循环再生产企业找到生产资源,为再生产品找到出路,拉动企业循环再利用链接,成为政府和市场的有效补充,推动了中国建立垃圾末端处理公共管理的多元治理格局,实现了居民环保活动与生产企业的良性互动和综合治理。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条件与对策,首先是激发居民自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是开展社区环境自主治理的前提条件。中国的公共资源使用者需要学习如何培养共有意识和参与意识,把共有意识转换为社会资本,共同应对共有环境治理。其次,从微观环境看,社区居民内部的相互信赖关系决定着合作的安全性,如何在参与者之间产生信任关系是实现环境共同治理的核心问题。建立相互信任关系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保持适当的群体规模,使全部参与者得以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共同商议;建立居住社区内部制度规则,建立有效的监督、惩罚与奖励机制;建立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和组织规范,解决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创造居民参与自主治理的平台。东四街道乐和社区活动特别强调伦理建设,引导社区居民制定共有规范,自我约束,包括社区居民之间语言谦恭,树立社区礼仪氛围,互相谦让,邻里之间和睦,充满邻居友情,使社区回归熟人世界。第三,社区环境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必须把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奥斯特罗姆2005年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框架,把生态学视角加入共有环境治理体系,从资源系统、管理系统、资源单位和使用者四个变量出发,分析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行为环境和相关生态系统,把生态学和社会学融合起来,建立用户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制度框架。事实上公共资源治理常常需要涉及社会管理和生态管理两个侧面,必须把握两个特性,不能仅仅看到环境事务的一个侧面。目前很多研究都是单一视角的,而社区环境治理问题单靠社会机制解决不了,同时还需要生态学的方法。在社区层次的环境保护中,以北京地球村为代表的环保NGO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是环保意识的宣传者,更是环保技术与知识的传授者,资源循环利用桥梁的搭建者。
    (原文载于《环境保护》,2013年第23期,5千字,摘编供稿李国庆)
    

Tags:提要选编,《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搭建公众参与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