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6期(总第2018期)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人民币汇率将长期看涨 世界通货紧缩悄然靠近 日本经济复苏最快也要2021年下半年 不设目标不等于没目标 香港经济受到双重打击
人民币汇率将长期看涨 [摘要:避险情绪下,人民币5月22日创八个半月新低。不过分析师提出,中期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下跌空间,一旦疫情趋缓,风险偏好回升,人民币仍值得看涨。有市场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成年内人民币汇率走向基础。]
人民币创八个半月新低 避险情绪下,人民币5月22日(周五)下挫至7.1416,创八个半月新低。不过分析师提出,中期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下跌空间。而欧元在欧盟复苏基金的支撑下,创下两周高位,英镑则在脱欧后贸易协议谈判陷入僵局、负利率前景及疲弱数据三层夹击下,兑欧元跌至八周低位。
中美关系紧张,必然会波及全球市场,打压市场冒险情绪,澳元和新西兰元等亚币应声下挫。
大和证券驻东京的外汇策略师Yukio Ishizuki称,“一些极短期投资者每天都在调整头寸,这使得很难看清趋势,但整体而言美元似乎受到支撑。”
美联储公布会议记录显示,政策制定者再次承诺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直到他们相信美国经济走上复苏轨迹。
委员们一致表示,他们“将致力于全面使用其工具,并采取适当行动来支持美国经济”。该消息未给美元带来支撑。市场参与者似乎押注于经济将从新冠病毒引发的低迷中强劲复苏的希望。
而与美元走势相对应的是,欧元由涨转跌。德法提议设立欧盟复苏基金,助力欧元兑美元一度涨至逾两周最高。但投资者表示,一旦持怀疑态度的北欧国家开始表态,这种效应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人民币对美元创八个半月新低,多少让市场有些错愕,中美紧张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剧推升避险情绪,风险资产遭遇抛售,接下来将重点关注美国方面的相关举措。若美国选择更激烈的对抗,人民币料面临更大考验。
人民币22日下破3月中旬至今的波动,接下来7.1854元水平是去年9月中美贸易战达到高峰时触及的低点,如果该点位也被突破,则意味着人民币的弹性将恢复,后续表现也会更为市场化。3月中旬美元荒导致美元指数逼近103关口,那时人民币也距离7.1854低点有些许距离。
政府报告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今年中国罕见未设定经济增速的量化目标。
交易员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超出市场预期,目前各方仍聚焦中美摩擦,短期人民币可能跌幅受限,但从风险逆转指标看,人民币贬值预期确实在累积,不排除后续汇率弹性增加以释放压力的可能,继续重点关注中美各自采取的措施。
加拿大丰业银行认为,虽然中美之间的关系紧张可能会短暂打压人民币,但美元充裕的流动性仍会最终支持人民币。
大宗商品价格决定人民币走势 胡月晓在FT中文网发表文章认为,从经济金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近期贬值走势,难以得出合理解释。只有回到货币汇率的价格购买力比较,才可以厘清近期脉络。
胡月晓指出,金融形势不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决定力量。彼时,美联储(Fed)2次大幅度降息合计达150BP,市场利率大跌,美国国债10年期收益率延续年初跌势,由年初均衡运行区间(1.8-1.9)的上方快速下跌,最低跌到3月9日0.54,后虽有反弹,但也仅回到1.0左右水平。而在中国市场利率稳定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利差扩大态势形成。按照汇率的利率平价模型,中美间利差扩大,中国市场利率高于美国市场利率,此时中美货币间汇率变化应是中国货币升值。而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正好相反,可见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金融环境方面,中美利差变化不是主要因素。
市场或许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伴随着美元指数的上涨过程,即美股市场崩盘的过程中,美元全面走强。而美元走强的原因是,美国国内机构因市场暴跌,对流动性需求急剧上升,导致从海外调回资金,使得国际资本回流美元市场增多,从而使得美元走强。然而,综合分析美元指数和美国股市走势间关系看,当美国股市于2010年2月20日开启暴跌进程后,美元指数也是一路跟随下跌,且下跌速度也类同股市,两者均可用“跳水”来形容。如果是美国股市暴跌使得华尔街对美元流动性上升需求导致海外资金回流,那么美元走强应该与股指下跌同期发生。可实际情况是,华尔街需要美元流动性的时候,正是美元指数“速降”时期。可见,股市下跌带来的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并不是当前美元指数上涨原因。
从时间点上看,美联储的扩张是此轮美元指数强劲反弹的主要推手。美联储的2次紧急降息行为,造就了美元指数“V”形反转的局面。美联储放水虽然未能减少市场恐慌,相反还进一步使得其市场声誉受损——美联储越来越偏离其独立的维护经济和物价平稳的政策目标定位,越来越直接对股市做出反应。按照西方主流的货币管理思想,FED散失独立性后,货币直接对金融市场做出反应,使自己成为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不稳定根源的可能性就大增。尽管从短期成效看,FED放水后,美元出现了快速反弹走势!
胡月晓指出,经济场景决定的是汇率中长期走势。金融市场的货币需求因实体需求而生。因此,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是决定货币汇率变动趋势的根本;而经济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情况,又由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决定,实体经济领域的变化同时也决定金融项目趋势变化的经济因素(在国际收支自由化情况下)。就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而言,中国应对政策已见成效,“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已开始逐渐消退。全年来,疫情对中国经济仅有短期扰动性影响,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这点已成为市场共识!
反观海外,疫情初期之时,政府和民众均不重视;疫情在3月开始显露加速扩散苗头之际,政府对疫情如何防控却没有形成共识,甚至还在犹豫要不要政府介入。对于美国,特郎普总统的前后表现尽显“忽悠”民众本能,先是说美国不会爆发,再是说美国可以轻松对付,在全面爆发宣布紧急状态后,对防控却又不得力,政府应对措施重点只在于“救市”。随着美国疫情的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一方面出台非常规经济刺激计划,另一方面不忘“甩锅”中国。不论美国是否出台新的经济激。励方案,不论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有多大,美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重心不在疫情防控,是用力用错了方向,只有政府把政策工作重点先转移到疫情防控上来,市场情绪才能得到稳定。
由于美国是消费型的经济体,“新冠”疫情的持续恶化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要远比中国剧烈。中国疫情已得到控制,政策重心已转向复工复产和企业扶持,后续的生产和投资赶工现象一定会发生,因而全年经济增速不会受到影响。对美国而言,即使疫情能在年中结束,如果没有新经济刺激——新激励政策成效有待观察,其消费行为因无法“追赶”,经济增速就无法实现反弹。2020年3月23日,美联储官员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公开宣称,美国二季度GDP将下降50%,失业率将飙升至30%!中外经济情势的不同变化和经济前景的不同预期,显然表明经济格局演变也是有利于人民币保持“稳中偏升”态势的。
胡月晓指出,大宗商品价格成年内人民币汇率走向基础。因此,从经济和金融角度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近期贬值走势,难以得出合理解释。实际上,只有回到货币汇率的本源——价格购买力比较,才可以厘清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脉络。
从决定货币汇率的逻辑上看,“一价定律”是基础,经济和金融只是影响波动的因素;只有两国货币的真实购买力比较,才是决定汇率中枢的根本性决定力量。然而,实际中由于不存在“一价”比较的商品,且扰动因素又是频繁的,因此基于真实购买力比较的PPP汇率和市场汇率,两者之间并不相等,但通常有一定的联动范围,这说明一价定律是起作用,真实购买力对汇率的中长期趋势也起着决定性作用。PPP汇率中用于“一价”比较基准的商品,是世界银行基于一定标准和统计技术构筑的“商品篮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经济比较,而非用于汇率波动分析。
从汇率波动分析的角度,在不同经济运行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结合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变化,用作“一价”比较的商品既不同,也简单,有时可能仅是一、二种商品。这个比价商品在两国间价格的变化,有时会成为决定汇率的中短期决定力量。当前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在两国间的预期变化,正是决定了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决定性力量,并且预期在中短期(6-12月)内仍将存在。
能源领域发展表明,2050年将是绿色能源超越化石燃料时代的临界点,2020年这一趋势已开始渐露迹象。石油市场由于生产者多元化的发展和开采技术进步,垄断定价体系被打破,市场竞争性定价比重逐步提升,石油市场定价中枢下滑至20-30美元/桶。然而,中国油价因要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以及减少市场波动,现有的油价联动机制只在40-130美元/桶之间有效,当国内价格停留在指导定价下限,相对于国际价格,中国价格就显得高了,石油作为大宗商品之王,又是最为普遍的贸易品,因而国内外间大宗商品价格差预期就形成,人民币汇率贬值态势也随之成型。从后续油价走势看,国际原油价格将在现有基准上走稳,故而人民币汇率在7.10水准上也会企稳。同时,随着国内其它大宗商品价格跟随国际市场下滑态势形成,市场预期认为中国大宗商品将维持高位的看法也将改变,从而人民币汇率也将缓慢升值。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实际上只是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滞后国际价格的反应。
后疫时期人民币仍值得看涨 路透张金栋报道指出,人民币对美元3月中旬阶段触底以来,波动率持续降低,两会期间可能延续区间波动,但更长时间看,人民币下跌空间已然不大,中美贸易战大概率仍处于斗而不破状态,一旦疫情趋缓,风险偏好回升,宽松的流动性决定美指很难再次挑战前期103高点。
而欧美此前释放的流动性料会外溢到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上,由于中美利差仍维持较宽水平,且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上升,有利于吸引资金流入,人民币中期反而值得看涨。
近期美国政府升级对华为的围堵,而目前中国暂无实质性反制措施,中美关系恶化但尚未升级对抗,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仍有效,如果这个前提还存在,人民币兑美元下跌的底线大概率不会偏离去年触及的7.1854元低点太远。
今年3月中旬“美元荒”时期美指逼近103关口,人民币也未曾下破7.13关口,后续若人民币现阶段性调整,或是做多时机。
中美因为新冠疫情相互指责,口水战不断,但中国仍持续扩大开放,并大量购买美国商品,并未放弃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目前似乎并不希望中美关系继续大幅动荡,新冠疫情已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就在特朗普扬言可能撕毁协议后,5月初中美高层通了电话,随后中国又启动新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清单,还扩大了美国大豆等的进口规模。
而特朗普为谋求连任,维护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表现的诉求很强,在大选前撕毁协议、重打贸易战的概率相对不高,反而迫切需要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正常执行;不过在其他方面,会继续使出各种手段,给中美紧张关系添更多不确定性。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上周五表示,今年1月达成的美中贸易协议并没有破裂,两国仍在努力实施该协议。但美国商务部上周五称正在修正一项出口规定,“战略性锁定华为对于直接源自特定美国软件及技术的半导体采购。”
3月美联储意外两次大规模降息以及疫情蔓延失控担忧加剧,避险情绪骤升导致“美元荒”,美元指数也快速逼近103关口,距离2017年1月初创下的高点也仅有一步之遥,随后美联储还祭出应对2008年危机时的组合拳,并实施无限量化宽松(QE)举措,美元小幅回落。
美元流动性紧张状况在3月底开始逐渐缓解,到5月初美元流动性已基本不成问题;不过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短短两个半月时间里从略超4万亿美元迅速扩大到接近7万亿,未来还将持续扩大。
虽见美元流动性紧张缓解,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状况仍存不确定性,疫情对欧美经济的潜在冲击程度亦面临巨大不确定性,避险情绪和风险偏好容易反复,另外中美贸易战近期有再度升级迹象,这会加剧市场不安,短期看美元的吸引力不减。
但不管是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是中美贸易战的激烈程度,由于美联储的无限QE,避险情绪很难把美元推高到3月底触及的103附近高点甚至2017年初创下的104附近高点以上,而一旦疫情趋稳,或者有特效药出现,大量的流动性料会外溢到收益较高的资产上。
美联储快速降息以及无限QE之后,避险情绪迅速推低美债收益率,人民币资产得益于宽松举措收益率也有下降,但中美利差仍明显,况且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经济也稳步复苏,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也明显下降。
中债登和上清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22858亿元,较去年底的21876亿元上升了近千亿元;另据EIKON终端数据显示,今年至今,外资通过沪深港通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规模逼近1700亿元。
中国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也使得这些流动性更容易配置人民币资产;今年2月底开始,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料会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债市。
美联储虽暂无采取负利率可能,但受疫情冲击,基准利率也很难很快回升,欧洲央行也早已将利率降至零,最近英国央行也传负利率已经采取负利率,而中国央行着眼于稳住就业大局、以及提振经济增长预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仍会相对偏松,但很难如美联储那般激进,而中国经济的逐渐回暖也会对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约束。
中美利差将持续保持在一个较宽水平,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料持续存在,中间可能会有某个阶段因为中美局势紧张、或者疫情冲击导致避险情绪上升等引发资金阶段性外流,但整体流入状况料持续。
(综合消息)
世界通货紧缩悄然靠近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经济活动停滞正在世界范围带来物价下跌。在日本,紧急事态宣言已在39个县解除,而在其他各国,人员往来和生产正在恢复,但重启经济活动后发现,消费低迷。解雇和降薪导致的个人收入减少造成购买余力下降,同时对感染的担忧也在导致消费萎缩。避免世界通货紧缩的政策变得不可或缺。
“虽然顾客在增加,也只是通常的一半左右”,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老字号“广百百货店”为例,5月15日造访家电楼层,空调卖场的店员显得愁眉苦脸。2-3月也维持营业,期待夏季商战的火爆,但看不到积极迹象。
在5月1-5日劳动节长假期间,中国各地久违地看到了很多游客。不过,国内旅客人数为1亿1500万人,仅为上年同期的一半左右。为避免感染而减少外出的趋势仍在持续。对将来感到不安,为避免不必要开销而呆在家中的人也不在少数。因可以推动家电、家具等广泛消费而受到注的住宅销售(4个主要城市)目前仅为过去5年平均的7成左右。五一期间也低于过去平均。与生产联动的发电用煤炭的消耗量(6家发电大型企业)基本复苏形成对照。
如果消费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产品供给增加,物价将下降。中国企业的供货价格4月比上年大幅下降3%,创出4年来的最大降幅。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西滨彻认为:“服务价格也表现低迷,物价难以上涨的‘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的风险正在重燃”。
新冠病毒冲击具有企业无法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与消费减少的“需求不足”两方面。如果供给不足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通货膨胀,但中国显示出的是需求减少严重的通货紧缩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全面下调了各国2020年的物价上涨率(相比上年)预期。西班牙、瑞士和泰国等将转为下降。失业率被认为超过20%的美国预计为0%左右。实际上,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比上年同月提高0.3%。与3月相比,汽油价格下降21%,航空运费也降低15%。
市场预期更为悲观。交易物价联动利率和固定利率的“通胀互换(Inflation Swap)”体现出交易参与者的物价预期。SMBC日兴证券的丸山义正的计算显示,欧元区徘徊在1%以下,而美国到3年后仍无法重返2%。
由于通货紧缩,消费者预计将出现降价,减少消费。容易发生企业不得不降价、结果工资下降的恶性循环。如果长期持续,企业的破产也将增加。东京大学的青木浩介教授表示,“如果连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受到波及,通货紧缩压力将进一步加强”,因此这是与时间的赛跑。
要恢复消费,首先需要消除对感染和就业的不安。美国各州开始招聘跟踪调查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的人员。据称全美国需要10万人以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讲座。
即使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医疗从业者、电子商务和快递、在家办公相关的IT(信息化技术)企业等也在增加招聘。这还是加快对新一代领域投资的机会。需要不断采取避免全球通货紧缩成为新常态的举措,例如在积极展开人才教育的同时转变就业岗位等。
(日经新闻,2020.5.20)
日本经济复苏最快也要2021年下半年 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日本经济要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打击中恢复过来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恢复到消费税增税前的水平最快也要到2021年下半年,相反预测能早日实现“V字复苏”的声音则为零。
日本内阁府5月18日发布的1-3月的GDP环比年率为下降3.4%。日本经济新闻随后采访了23名民间经济学家,询问了他们对4-6月以后的预测。
对于4-6月的增长率,经济学家的预测平均值为环比年率下降21.2%。这将超过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1-3月创下的下降17.8%的记录,成为二战后最大降幅。而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也将是自3·11东日本大地震前后的2010年10-12月至2011年4-6月以来的首次。
按经济学家的预测,4-6月实际GDP换算成全年为494.5万亿日元,跌破500万亿日元。这意味着将倒退至2012年底启动的第二届安倍政权在推出经济政策前的水平。对于占GDP过半的个人消费,预测值平均为环比下降6.4%,为历史最大降幅。
7-9月的预测平均值环比年率为增长7.5%,但并不属于“V字复苏”。由于4~6急剧下降21.2%,所以存在一定的反弹,但即使增长7.5%,实际数额也只有503.3万亿日元,低于1~3月的水平。另外,预计2021年1-3月也仅为513.4万亿日元,同样低于消费税增税前。
关于GDP的降幅在4-6月触底这一点上,经济学家的观点基本一致,但对于随后的真正实现复苏的时间却存在不同看法。日本GDP的近期峰值出现在消费税增税前的2019年7-9月,换算成全年为539.4万亿日元。
对于何时能恢复到这一水平,23名经济学家的认为最早也要到“2021年下半年以后”。回答要到2022年的有11人,2023年的有4人。甚至有意见认为要花“7年以上”时间。
在海外,也有越来越多观点认为经济复苏需要时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主席鲍威尔5月17日在电视节目中表示“经济复苏进程可能要持续到2021年年底”,他指出原因是“在开发出疫苗之前,很难恢复市场的安心感”。
还有观点预测日本的复苏会更晚。日本浜银综合研究所的北田英治预测称“由于消费税增税的影响,日本经济的复苏能力已经减弱,接着又遭到新冠疫情的打击。和欧美及中国相比,日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日经新闻2020,5.19)
不设目标不等于没目标 中国今年实事求是地未设经济增长量化指标,但并不等于没有目标。国内券商分析人士以3.6%的赤字率下限推算,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约在104万亿元人民币,隐含的GDP名义增速在5.4%左右;再结合新增就业目标和对通胀的预期,对今年中国实际增速的预估落在2-4%的大区间内。
外资券商的预期则普遍偏悲观一些,以野村和瑞银证券为例,他们对中国今年实际增速的预估均只有1.5%。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无论是保民生、保就业,还是脱贫攻坚,都要有经济增长的支撑,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虽然没有直接提GDP的增长目标,但经济增长的内容已经融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以下为部分分析师观点摘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诸建芳:
综合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增长目标,但不等于没有目标。从四个角度观察,实际GDP增速的内含要求可能在3-3.5%之间,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增速,这意味着经济运行在下半年已经基本回到了合理区间。
就业方面,2019年平均22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对应1个百分点的实际GDP增速,以此测算2020年900万城镇新增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是4%左右,考虑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单位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不断提升,实际上略低于4%的增速应该可以实现新增就业目标,因此从这一点考虑,完成900万人的新增就业要求经济增速在3-4%。
按照6%左右的调查失业率简单估计,今年对增长的内在要求在3.8%左右,考虑到估计误差,应该在3.5-4%之间;而脱贫攻坚隐含的增速要求要比3.3%略高一些,防范化解风险隐含的增长要求是到下半年经济运行能够回到合理区间。
赤字方面,今年赤字规模为3.76万亿元,按照赤字率3.6%估计,对应名义GDP规模104.44万亿,相比去年的99.09万亿增长5.4%;如果赤字率达到3.65%,对应名义GDP规模103.01万亿,同比增长4%。从这个角度估算,名义GDP增速预期应该在4-5.4%。考虑今年CPI同比或维持下行趋势,预计到四季度同比转负,PPI目前同比仍为负增长,可能到四季度会回到零左右,因此估计GDP平减指数在1.5%左右,如此,实际GDP增速大概在2.5-3.9%之间。考虑到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隐含实际GDP增速应该更靠近区间上限,估计在3.5%左右。
此前根据当前复工复产的节奏、国内内需的潜力以及海外疫情变化带来的外贸压力等综合分析,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最终可能为3.5%左右。结合两会的政策部署,目前仍维持这一判断。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政府对全年实际经济增速的隐含假设在3-4%之间。从新增城镇就业角度,今年目标是900万人,相比2019年减少2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过去三年,按2008年不变价计算的GDP算,每增加31万左右的GDP,可以新增一个城镇就业岗位。据此,按今年新增900万个就业机会估算,需要的经济增速在3.8-3.9%。
从赤字率角度,今年目标是3.6%以上,对应名义GDP总量在104万亿左右,即名义GDP上限5.4%。考虑到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在1.61%, 而与平减指数密切相关的CPI,全年基本成下行态势,四季度甚至有转负可能,全年平减指数大概率低于1.61%。按平减指数在1.3-1.6%作估算,则全年实际GDP增速在3.7-4.1%左右。
国金证券宏观边泉水团队: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大于长期,全年增速2%左右。其中,二季度增长3%左右,下半年经济增速5%左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具体经济增速目标,可以看到当前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是相当务实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政府不重视经济增长,而是在多方面客观条件限制下,实现6%左右潜在增速的增长不切实际,宏观经济政策也会面临巨大压力。
在一季度抗疫、二季度复工和纾困的情况下,政府可能着眼于下半年经济的稳定增长,即更大力度地稳增长,比如争取下半年经济增长在5-6%之间。
国盛证券宏观熊园团队:
按照3.6%的预算赤字率来倒推,隐含的今年GDP名义增速可能在5.4%左右,再结合当前物价走势推算今年平减指数可能只有1%左右,预示政府工作报告隐含的实际GDP增速可能仍要4.4%,但我们倾向于认为2-3%更合乎实际。据此再倒推,一季度GDP增速-6.8%,若全年2%-3%,Q2-Q4要4.5-5.8%,但二季度GDP增速很难有4.5%,意味着下半年可能仍需6%以上(难度很大)。
进一步“放水”在路上,宽财政是主角,今年实际赤字将突破8.5万亿;还会降准降息、甚至降存款基准利率,且有可观的“剩余”流动性。
改革开放是另一条政策主线,制度红利仍可期,重点关注十四五规划、要素市场化和国企改革。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维持2020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将从2019年的6.1%降至1.5%的预测不变。分季度来看,依然预期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为-0.5%,下半年同比增速为5.8%。
整体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比较务实,设定的目标基本可实现且较为灵活,显示出中央稳增长和稳定社会局面的决心。3.8%的财政支出增速目标或让市场有所失望,但如果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纳入计算,我们测算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可能已从2019年的11.1%升至13.5%。这样看来,财政政策扩张力度较大。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政府没有设定今年全年GDP增速具体目标,符合预期。这意味着政府大幅淡化了对今年的GDP增速的目标要求,政策支持将是更有针对性,力度也会有所把握。根据今年拟安排的官方赤字率,推测政府假设今年名义GDP增速可能达到5.4%,加上今年的CPI增速目标为3.5%,推算政府假设2020年全年实际GDP增速为1.8%左右。我们维持今年实际和名义GDP增速分别为1.5%和2%的预测不变。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关注深化国企改革和保护私有产权。近期改革相关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比较具有新意的措辞和改革方向包括:1)在充分竞争领域,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2)从立法上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地位并平等保护。
前者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确实可行的路径,后者试图解决长期以来私有产权得不到平等对待和保护的问题,有望提振市场情绪。当然,这些政策和其他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还有待观察,不过如果落地顺利、进展迅速,有可能为市场带来超预期的正面支撑。
(Reuters,2020.5.25)
香港经济受到双重打击 香港的上市企业相继下调业绩预期。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预计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转为亏损,连锁餐饮企业大家乐集团(Cafe de Coral)预计利润大幅减少85-90%。因游行和新冠疫情,零售业和房地产等多种行业受到影响。虽然香港的新冠感染病例只有1000例左右,但因采取禁止外国人入境等措施,商业受到很大影响。
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可以说全线溃败。莎莎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盈利4.71亿港币,2019财年业绩急转直下,转为亏损5亿-6亿港币。该公司瞄准大陆游客,不断在闹市区增开门店,但游行和疫情导致游客锐减。1-3月香港和澳门的现有门店销售额同比下滑6成。
服饰企业佐丹奴国际也陷入苦战。受疫情影响,门店接连停止营业,预计1-6月的税后利润将大幅减少。进口食品零售商优品360因游行遭受重创,很多门店被破坏。预计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的利润将减少80%。
受新冠疫情影响,香港对餐厅的座位数量进行限制,并禁止酒吧营业。据悉,中餐厅连锁企业富临集团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的销售额将减少3成左右,亏损超过2亿港币。
饮品企业维他奶国际集团预计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的利润将减少25-35%。中国大陆的供应链陷入混乱,消费者优先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动向扩大。香港的学校从春节开始连续停课4个月,维他奶面向学校的销售停止,对该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在房地产行业方面,旗下拥有购物中心“海港城”和“时代广场”的九龙仓置业地产业投资1-6月将转为亏损。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预计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也会出现亏损。原因是持有的房地产估值降低,补助商户的费用增加。
大型通信服务企业数码通电讯集团发布消息称,2019财年(截至2020年6月)的利润可能减少30%。主要在于出境人员大幅减少,漫游费收入骤减。即使疫情平息,旅游需求也可能继续低迷。
英国渣打银行日前将2020年香港的实际GDP增速预期由-4.8%下调至-7.2%。据称,全球经济恶化和游行复燃有可能会导致香港的失业率上升。如果就业形势恶化,消费有可能进一步萎缩。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指出,“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正常至少需要一年。香港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当前企业业绩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很可能会持续。
(日经新闻,2020.5.25)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山;责任编辑:王砚峰)
2020年第36期(总第2018期)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