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国:努力化解经济领域的风险
作者:胡怀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红旗文稿》2020年第19期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持续蔓延,增加了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攻关的难度,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积极应对外部风险,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经历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新一轮经济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其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重塑国际分工格局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资产泡沫化和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并最终演变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此相对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充分利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体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扩张和财政刺激政策,不仅没有推动实体经济取得实质性复苏,反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资产泡沫,积累了规模庞大的政府债务和主权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阶层分化,甚至在某些国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撕裂,并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和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在日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今年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并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份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发达经济体将普遍萎缩8%-10%;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能够保持经济正增长。
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互为一体的当今世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经济风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拥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化解各方面的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畅通国内循环、推动消费升级,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协调机制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下,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在第二季度实现了3.2%的经济正增长,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有着足够的潜力、韧性和回旋空间,而且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应对困难挑战的制度优势以及由制度优势转化出的强大治理效能。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期间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和巨大挑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发展仍然存在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还不能充分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治理的要求。在全球疫情仍然持续蔓延、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妥善应对挑战,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时间及其对世界经济和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程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着力防范化解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产业链外移风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我国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畅通国内循环,推动消费升级,努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着力维护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业链的安全性,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我国供应链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长期协调机制;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财政政策要注重提质增效、优化结构,重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时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贷款利率稳步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强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能力。同时,充分吸取西方国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债务风险、资产泡沫和贫富差距的教训,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坚持金融体系服务于实体经济,坚持“房住不炒”,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国上半年在应对疫情挑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一度遭遇很大压力,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且表现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与经济发展、就业模式和人员流动的不适应不匹配。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及时推出“六稳”“六保”工作,及时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和救助体系,有力地兜住了民生底线,有效弥补了社会治理短板。我们要在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长期协调机制的同时,建立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人员高度流动相匹配的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推进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和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2020年是我国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布局“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充分认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世界中确保中国经济的大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新冠疫情;经济领域;化解风险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0-10/09/c_1126585944.htm
Tags:胡怀国,努力化解经济领域的风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