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中全会的精神对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有分析认为,与其它行业相比,三中全会的《决定》既没有把金融业放在突出地位,也没有给市场带来多大惊喜。因为,在《决定》中,不仅金融市场改革放在二级标题以下,而且其篇幅不及财政体制改革篇幅的三分之一,关于重大改革有惊喜的项目更是少。不过,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在于近十几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一直是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而且在于周小川的《报告》对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解读,同样绘制了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新蓝图。在这个《报告》中,尽管没有更多的新的金融改革项目,但是周小川在外汇、利率、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改革及商业银行改革等方面构思出一个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蓝图。而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新股发行的《意见》则给市场一个巨大的震憾。
从《报告》及《意见》的内容来看,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核心是如何从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转型。而这点也是《决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因为,无论是从现代文明史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与繁荣三大动力之一(还有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这点可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可以说,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完全是建立在金融产品(即住房按揭贷款及住房预售制)创新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些金融产品创新,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发展与繁荣。还有,金融资产在国民财富中的比重,实体经济也是望尘莫及的。但即使是这样,到目前为止的中国金融市场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它积聚了许多亟需改革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对它进行重大体制改革,国内金融市场要健康发展及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就当前中国金融体制特征来看,它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以银行业为主导,银行业不仅资产持有而且市场融资所占整个金融体系比重都在80%以上。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五大国有银行又占银行业的绝对比重。二是政府仍然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与规模管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计划经济观念对市场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且无法对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从《决定》的主要精神来看,就是希望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证。
正如《决定》所指出,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经济体制改革为何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又如何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又如何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呢?
因为,尽管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行了30多年,市场经济观念也十分深入与广泛,但计划经济观念及影响仍然存在。国内的不少经济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个又一个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不仅无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无法清楚界定基本职能让政府在经济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更是无法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无法把整个国民的积极性及潜能真正调动起来和发挥出来,也无法更快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
那么,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何要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尽管市场体制存在这样及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财富公平分配、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等),但是比起其他经济体制来说,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它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保证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它仍然是经济发展与繁荣、让人民过上好生活的最好的制度安排。
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通过有效价格机制进行分散化决策。即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经济当事人能够根据市场价格机制所显现出来的信息,把其掌握要素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因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经济信息扭曲、经济前景的不确定等是一种常态。面对这种常态,分散化个人就能够根据其掌握的情况做出最有利资源配置的决策并承担其决策之责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资源才能够得到较好的配置。至于计划工具、权力手段等方式,其经济资源要得到有效配置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市场经济有效性需要一系列良好制度来保证,没有这些基础性制度确立,要保证市场有效运行也是不可能的。而这些基础性制度确立与现代政府职能有关。比如,清楚界定产权、保证合约有效履行、建立起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保证弱势民众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等。经济体制的改革既是界定现代政府职能的过程也是建立这些基础性制度的过程。
因此,《决定》明确要求,现代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而产权必须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等,并规定任何财产权利都要受严格法律保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产权最为清晰明确的界定。这种界定既要求所有权明确清楚,而且要求产权的各种权能按照法律规定来行使,以此来保证当事人能够对各产权的权能进行有效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时,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得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在这个体系下,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上,可以自主经营、决策、投资、消费等,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政府不直接进入参与市场。在市场中,政府职能只是保证市场交易规则及交易平台的公平性、保证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市场交易合约有效履行、保证市场弱势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由此对市场要实行严重监管。
而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确立、有效的市场规则建设都需要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需要重新确立政府与市场关系。因此,在《决定》中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出的全面的要求。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这里,《决定》强调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重新界定政府之职能。这既包括了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最大限制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等政府不为的方面,也包括了政府性质、治理理念、行政管理体制及方式的全面转型可为,目的就是让政府真正成为一个服务于市场的政府。可以说,只要把政府与市场的这种关系界定清楚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而不是错位。
可以说,《决定》内容的核心就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让中国经济全面转型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在《决定》中,不仅多次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而且强调深体制改革的各种措施与方式都得通过市场的经济杠杆来进行,坚决减少早几年盛行的政府对市场参与干预过多的现象,对保证市场有效运行基础制度的建立十分强调。正因为《决定》要求体制改革的全面市场化,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对计划性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它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比如说,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全面开放、股市发行的注册制、宏观管理的负面清单等。这些改革的全面推行,无论是对国内金融市场规则和金融市场行为,还是对金融组织机构及市场竞争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也将是颠覆性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