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姜太公钓鱼?——论PPP为何推进不力

http://www.newdu.com 2018/4/4 产经快评 渠慎宁 参加讨论

    长期以来,基建设施、公共事业、环境保护、水利类项目存在投资金额巨大、回报周期较长、收付模式单一、利益链条繁杂等特点,导致行业进入壁垒过高。再加上其又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对待这些行业放开问题一直较为谨慎,社会资本难以获得进入机会。随着“稳增长、调结构”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政府逐步意识到低下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已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思路引导下,提高社会杠杆率,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建、公共事业等领域,将有助于降低政府投入、解放财政资金用于其他领域,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在此背景下,PPP模式便成为政府力推的解决方案。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PPP项目库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需求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6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然而,真正落地的项目投资仅1万亿元。尽管PPP项目落地加速,但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落地困难一直困扰着官方。为何听起来这么好的东西却推不动呢? 
    从理论上看,PPP模式能解决我国政府资金使用方面的困局,但政府在PPP运营过程中却“闲不住手”,严重打击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以公共事业和环保类项目为例,国家发改委在PPP相关指引中提到项目总收益率普遍为9-11%。先扣掉5-7%的企业资金成本,留给企业的毛利率空间仅有2-6%,再扣掉自身经营成本后,几无任何利润空间可言。特别是对一些民营企业而言,PPP项目不仅规模普遍较大、资金占用较多,还存在应收账款比重较大、回款速度缓慢等问题,风险收益比极低。因此,PPP俨然成了“姜太公钓鱼”,没有“饵”拿什么去吸引社会资本?以国内公共事业与环保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碧水源为例,其每年大把现金流入账,手握三百亿国开行低息授信,草签了两百多亿的PPP订单框架协议,一切先发优势几乎都已占尽。然而,如此强大的碧水源,为何至今却没有一个PPP项目真正落地? 
    叫好不叫座的PPP项目落地也不能都指望“活雷锋”,政府也逐步明白这一点,开始加大推进力度。多部委联合发起的PPP示范项目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同时财政部和国开行牵头的PPP专项低息贷款也陆续到位。利好政策刺激下,貌似企业的难处得到了一定解决。但项目政府放,政策政府定,钱政府也给出了,这还要社会资本干啥?有人会说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都需要政府“引导”一下,社会资本才会跟进。但对于一个动辄20年以上的PPP项目来看,除非长时间内货币政策宽松加上财政政策支持,否则对于民企而言,“我拿青春赌明天”很可能不仅没期待到“明天会更好”,连“青春的骄傲”都赌没了。与其死得不明不白,还不如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慢慢来。PPP的“明天”啥时会更好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像碧水源、东江环保、神雾环保这些行业龙头纷纷快马加鞭落地PPP项目时,“明天”的到来就不会远了。 
    要破解PPP模式当前的僵局,唯有从两方面进行改变:首先,“闲不住的手”要让位于“看不见的手”。市场能够决定的事就交给市场。政策在精不在多,政府啥事都大包大揽,很容易就会因为某些形势变化导致政策导向也发生变化。社会资本最怕的不是赚钱少,而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放松微观掌控,给市场更多的调节空间,可以吸引诸多乐意赚“稳钱”的群体。其次,“用饵钓鱼”加“放水养鱼”。PPP模式的本质是合作,追求的目标是双赢,无利可图的生意是没人做的。公共事业类项目本身收益率就低,只有“喂饵放水”,才能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应尽快取消限定收益率上限的措施,让供需关系决定产品定价,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职能。 
    

Tags:姜太公钓鱼?,论PPP为何推进不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