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如何在L型经济时代奠定强国基石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7月下" 许正中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明宗旨、立信仰、树榜样,提高执行力,释放生产力,提升社会能力,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当前,中国进入了建国以来的第三个三十年,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三十年。中国人常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比喻中国历史的变革规律。适逢十三五开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步入了“新常态”。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呈现L型,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倒L型,处于爬坡升级、“羽化为蝶”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阶段,沿着老路子已经不可能持续释放生产力,需要对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乃至文化体制进行“基因再造”,把中国的各项事业推到一个新的以服务引领发展的历史阶段。
    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全球经济、国际政治和世界科学几乎同时进入新的周期,即经济进入第五经济长波、政治进入第六霸权周期、科学进入第七发展高峰。新科技革命已经跨过门槛,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乃至文化伦理结构进行着颠覆性再造;世界政治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以往传统认知的经济规律正在失效,商事革命方兴未艾。六大资本同时发力,支撑起新的综合发展框架:生产性资本增加了有形资本积累并提高了资本回报率,促进经济自由化;国际资本大量吸收国际要素流入,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人力资本重在提高教育的潜在效益,保障公平的教育机会,使穷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谋取福祉;自然资本维系着绿色发展,以合理应用与保护自然为出发点,以自然承载和环境容量为阈值,以生态平衡为杠杆,将财富的生成定格在不以牺牲自然赤字为代价的基础上,通过绿色财富积聚,保持可持续发展;知识资本不断提供社会生产进步的可能性;数据资本作为重要的新兴生产要素,不断地重组产业结构。需要强调的是,这六类资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提升、整合发力的关系。基于这六大资本的发展,现今国家的能力建设建立在经济、科技、军事、货币、地缘、外交、制度和文化八个维度上,而且这八个维度都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要素,新的增长动力开始出现,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产业升级的立足点在于对投入要素的结构调整。国外实践证明,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源、能源和劳动力巨大消耗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配置。日本、韩国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倾向于高投入、高消耗、追求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经济的高增长,当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陷入瓶颈,首先会表现在劳动力成本、资本效率、技术产出等指标的变坏上,日本和韩国分别在1965~1970年和1980~1985年之间出现了这种情况。自此,日、韩政府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使资源要素流向了节能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成功地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初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难以避免,投入要素的变坏趋势也会逐渐显现。中国应当借鉴日、韩经验,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为投入要素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演变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区位会表现出不同的经济特性,这些经济特性最终都会体现在投入要素及其流动上。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关键。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的3000美元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正面案例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负面案例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还是以日本为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日本经历了其主导产业从重工业逐步升级为电子、电器机械、高端制造、汽车、家电、精密仪器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过程体现在投入要素的变化上。就劳动力要素来讲,这种变化表现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1970年,日本人口的抚养比例达到战后最低的30%左右,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价格出现明显变化,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就资本要素来讲,资本产出效率开始降低。1970年之后,日本引致投资的可持续性受到明显冲击,一方面是成本压力的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是外部需求的边际贡献率持续下降,这就导致资本产出效率持续降低;就技术要素来讲,科技后发优势逐步丧失,被视为科技进步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在1970年之后明显下降,从5.6%降到了2%以下。针对这种投入要素的变化,日本政府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使资源要素从铝、生铁、粗钢部门流向了电子和高端制造方面的节能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最终的结果是1974~1983年间日本的一次性能耗量只增长了17%,单位GNP的石油消耗量下降了50%,而实际GNP增长了47%。至此,日本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方兴未艾。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再生性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以3D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革新,这场工业革命是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产业化催生出的科技变革。如前两次工业革命一样,这场工业革命将会带来工业、产业和社会的重大改变。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随着全球能源危机、资源危机、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恶化的到来,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组织、人类生活的变化,使追求节能低碳、减少资源浪费、产品趋向个性化定制等需求成为了全球社会的应然命题,与此同时,新能源、机器人、互联网、新材料、新生产经营方式成为了制造业的实然主题。由科技革新带来的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的探索、确立和扩散的演化过程正在催生出新的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在全球10个主要技术领域每年的新增专利中,中国仅仅在化学领域领先于美国,而美国不仅在传统技术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新兴技术领域也依旧保持着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合理的税收和移民政策,加上超强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其有可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又一次产业革命,重新切割全球产业版图,在将其自身从目前的经济困局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占据第三次工业化进程的制高点。因此,在基于全球价值链格局的国家竞争中,国家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目前面临的“高端挤压”和“低端挤出”的竞争格局,如果国家发展战略未能及时转变,就会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状态,中国也就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如何在L型经济时代奠定强国基石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