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指标的度量
1.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本文目的是探究经济功能区对企业TFP的影响,准确测算TFP成为研究重点。由于OLS方法会产生同时性偏差及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导致估计结果有偏,而运用OP和LP方法测算的企业TFP,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OP方法是一个半参数回归方程,本质是将投资作为TFP的工具变量以解决两个内生性问题(同步性问题和样本选择问题)。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根据方程把误差项分解为两项:












LP方法将中间品投入作为生产率的工具变量,基于科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估计TFP的形式为











至此,两阶段估计完成,得到了α、β和γ的一致有效估计。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εit的一致有效估计。
2.经济功能区的度量。本研究的样本区间范围为1998~2007年,此期间的经济功能区具体包括:5个经济特区、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港区、15个保税区、2个跨境工业园区、8个保税物流园区、55个出口加工区及3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于《中国工业企业统计年报》中并没有经济功能区变量,因此,经济功能区企业的筛选成为本研究的首要工作。
通过将“经济功能区地理属性”与《中国工业企业统计年报》中的“企业详细地址”进行对接来完成筛选工作。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确定经济功能区地理属性,即经济功能区覆盖的地理范围,共整理了200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详细地理范围(如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现代科技园、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大学科技园、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和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第二步,将不同年份下经济功能区确定为筛选对象(如2007年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步,按照企业详细地址属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街、门牌号)、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对符合筛选对象要求的经济功能区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解,得到每个经济功能区的一个或多个详细地址,并提取能够准确筛选每个详细地址的关键词(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分解为省(上海)县(浦东新区)村(张江高科技园));第四步,根据提取的关键词,按照每个经济功能区详细地址,将能够确定该经济功能区覆盖地理范围的关键词键入相应的企业详细地址变量进行筛选(如筛选张江高科技园区,分别在变量“省”输入“上海”、变量“县”输入“浦东新区”、变量“村”输入“张江高科技园”);第五步,将每个经济功能区筛选出的企业样本整理成一个总样本,删除同一年总样本中法人代码重复的企业样本。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年份的企业详细地址变量存在差异,变量缺失导致无法输入能够准确筛选各个经济功能区的全部关键词,也就无法精确筛选出经济功能区企业。具体地,可以对2004~2007年的企业进行精确筛选,而1998~2003年由于存在变量缺失,无法进行精确筛选。为此,适当改变上述具体筛选过程的第四步:分别对1998~2002年企业详细地址包括的4个变量(乡(镇)、村(街、门牌号)、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和2003年企业详细地址包括的2个变量(地址和省市)键入关键词:“高新、高科、开发区、经济技术、工业园、工业区、出口加工、保税、工业加工和科技园”,得到经过模糊筛选出的企业样本,其他步骤与上述筛选过程相同。考虑到使用倍差法需要1998~2007年连续存在的企业样本,因此即使对1998~2003年使用模糊筛选,而由于对2004~2007年使用精确筛选,最终筛选出的企业样本仍能较精确地代表经济功能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