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建立高校网络监控势在必行

http://www.newdu.com 2018/3/7 2013-10-18《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纯柱 谢… 参加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QQ、BBS、博客、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兴媒介工具异军突起,使虚拟空间中多元价值观并存、各种社会思潮涌动、意识形态冲突和较量凸显。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的重要场所,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和引导关系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高校事业的和谐稳定。如何正确分析网络舆情,因势利导,提高网络舆情分析能力,及时准确把握动向,化解危机,是做好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任务。
    网络时代高校舆情引导面临挑战。高校是各种网络舆情交流交融交锋非常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大学生和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都很高,对网络上一些热点问题通常反映迅速、观点激烈。在新媒体环境深刻变化和影响下,高校网络舆情呈现显著特征。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扩散性。与一般的社会舆情相比,高校舆情更易呈现即时性、自由性、盲从性、情绪化和群体性等特点。互联网上的一些虚假或不良舆情信息一旦被采信,在评论和传播过程中就会被歪曲和放大,传播的“蝴蝶效应”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高校负面舆情是直接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是推动高校群 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是高校稳定的“绊脚石”。
    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具有从众性。大学生思想活跃,行动积极,乐于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意见共同体。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逐步成型之中,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仍缺乏准确的研判能力,容易出现情绪化的盲从。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并煽动发布各种负面虚假信息,将对高校学生造成恶劣不可控的影响,危及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
    高校网络舆情的互动具有激辩性。“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拥有随意采编、发布、转播互联网信息的特征,为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理想场所,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热点事件的播报和点评,将相关事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发布于网络,并通过“自主圈子”的关注、评论、转播等方式形成网民围观的“广场效应”,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较短时间内凝聚公共意见,网上与网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往往造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面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个性化特征明显等特点,网络舆情的引导必须把握传播规律,健全引导和监控机制,有效预防负面舆情的蔓延,维护高校稳定。
    构建高校舆情传播的预警机制是高校维稳工作的前提。危机事件从产生、发酵到爆发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发现苗头,及时研判,做好应对。一是做好舆情收集,拓展信息渠道,掌握真实、全面、立体的信息;二是做好舆情分析,整理信息素材,做出准确、科学、理性的研判;三是做好舆情预警,依据舆情数据,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及时做出预案,避免危机爆发。
    构建高校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是高校维稳工作的基础。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舆论互动平台,预警处理单纯采取“堵”的方式,常常适得其反。“流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智者”,建立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发布机制,有利于制止谣言。转变工作方式,变粗暴打压为互动交流,对各类偏激的非理性言论进行积极主动、平等灵活的疏导,通过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错误言论,破解“沉默的螺旋”现象。
    构建高校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是高校维稳工作的关键。舆情爆发后,需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控制局面,遏制群体性事件的恶性蔓延。一是成立应急处理中心,制定科学的领导决策;二是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整合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化解危机;三是健全应急处理反馈机制,有效疏导负面情绪,沟通思想;四是建立处理评估机制,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
    完善高校舆情传播的法律机制是高校维稳工作的保障。通过完善网络立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追踪,对传播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者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另外,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理性表达和应对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

Tags:建立高校网络监控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