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提高认识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第一步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不少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加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但人们对产能过剩的认识仍存分歧。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产能过剩,政府没有必要过于关注,特别是从以往的教训看,也没有找到好的治理方法。
我们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产能过剩没有普遍认同的判断依据。通常,人们以产能利用率为评判标准,认为如果这一比率低于75%—80%的国际通行标准,就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事实上,国际上更加通行的做法是从影响和危害的角度加以判断,市场经济和充分竞争条件下产能过剩固然是常态,但如果造成了行业经营效益普遍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企业大范围难于盈利、积累能力和技术进步受严重影响,就出现了绝对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因此,判断严重产能过剩,其危害程度是最重要的依据,产能利用率标准是从危害程度倒推出来的经验数据,并且随国家和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产能利用率不是惟一标准,但有先行指标含义,具有预警作用。
从危害角度判断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程度,有两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因我国竞争性行业中同类企业数量过多过散,产业集中低,且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依赖价格竞争,严重缺乏技术、品牌、质量等竞争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我国产能利用率按国际标准衡量仍处于合理区间,也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何况当前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已低于国际标准,其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二是我们缺乏基于市场的产能过剩矫正机制。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具有矫正产能过剩的自然功能,而我国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加之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使得市场矫正机制难以很快形成,这就使产能过剩及其危害持续的时间更长。
从总体上看,严重产能过剩会带来和加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具体体现在相关行业、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社会稳定四个方面。
从相关行业看,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企业亏损面明显扩大。2012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减幅达95.81%,销售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3.06%降到仅有0.13%,累计亏损面37.5%。由于严重亏损,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就必然使得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遭受长期性伤害。像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LED照明等新兴产业,过快出现产能过剩,严重打击了社会投资的信心。
从宏观经济看,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业曾是拉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行业,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其拉动力明显减弱,亟须我国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另外,严重产能过剩还导致产品价格急剧下降,产品附加值降低,恶化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金融风险看,要注意两个特点:其一,绝大多数产能过剩行业都属资本密集型,前几年大规模集中投资意味着现在处于大规模集中还贷期;其二,与前几轮产能过剩情况相比,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复杂,通过影子银行等获得资金的数额不可低估,从而加大了债权人的复杂性。这两个特点使得金融在债务规模和复杂性方面的风险加大。此次严重产能过剩的最大风险莫过于金融领域,正在形成我国经济风险的汇集点。
从社会稳定看,去产能化是此次处置产能过剩的不二选择,一些企业的关闭破产必然造成职工的下岗。解决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再就业应作为托底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严重过剩行业企业较集中的聚集地,区域性社会不稳定风险加大,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止局部性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全局性的政治经济风险。
Tags:冯飞,提高认识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