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胡月晓:如何破解中国产能过剩迷局?

http://www.newdu.com 2018/3/10 爱思想 胡月晓 参加讨论

    近期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策略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 笔者认为,从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看,如果金融危机不能逼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即使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化解,也帮助有限。
    中国企业的“圈地情结”和产能过剩
    库存过多和产能过剩是当前低迷经济格局在企业层面的主要表现,前者可短期内自动消除,后者则不会自动消除且影响长期,因而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主要矛盾。2011年,在明白反危机刺激的过度扩张行为不可持续后,中国经济进入了补库存后的再度去库存过程,过剩产能问题再度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
    为降低去库存和去产能行为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促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应对之策随即被提出。这种状况说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并非单纯是经济周期问题。经济周期问题,通常只需采用恰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组合就可解决,而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过高问题,正是反周期政策作用的结果。按照改革开放以来“十年一周期”的粗略划分,中国经济在过去第三次经济周期中的长期繁荣,并不是造成中国企业热衷“跑马圈地”的唯一原因。
    “圈地——融资——上市”,尽快将企业做大,是中国企业过去成长的通用模式。中国企业过去的这一普遍做法和成长模式,导致了中国企业浓厚的“圈地情结”,以及尽快扩大产能的冲动。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国当前经济产能过剩的困境。
    三大因素导致普遍产能过剩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过去一直存在的“圈地情结”,是以下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1.经济上升周期中提升市场份额的需要。无论是随“入世”而来的外需市场的快速拓展,还是国内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国内市场扩张,宏观层面上经济总规模的提高总会带来微观层面上企业市场的扩大,在经济快速上升周期中,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筑就了企业做大的基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虽然彼此间竞争激烈,但大都能通过市场细分找到各自的市场空间。谁能比别人更快的做大,谁就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满足迅速膨胀的客户需求,快速提升产能是企业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在尽快做大的导向下,通过打价格战提升市场份额是企业顺利扩产的有效手段,而产品创新是比较吃力不讨好的。
    2.流动性扩张时期抢占资产价格上升的先机。从进入新世纪后的2000年,到危机发生的2007年,中国货币存量由13.8万亿上升到了40.3万亿,7年间接近翻了3倍;危机更是给了货币扩张以超常规的推力,到2011年,中国货币存量又翻了1倍,达到85.2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2000年中国名义GDP为10万亿元,2007年为26.6万亿,2011年为47.3万亿。2000-2007年间货币还并未超越GDP增长太多,但2008年后货币和GDP间的增速就被明显拉开了,此这意味着大量超发的货币进入了资产领域。
    货币超越GDP增长,我们称之为货币深化程度提高。综合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中国的货币深化显然过高过快。中国的货币深化过程并未能保持资产和商品价格的稳定,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随之而生。在中国,货币过度深化更多地导致了资产泡沫的上升,具体表现投资品价格长期超越产出品价格的增长。从最近10余年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超越同期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指数是一种常态。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企业早投资、多投资比晚投资、少投资多受益的现象。
    3.间接融资体系下银行信贷便利的增强。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受信息不对称和逆向激励问题的影响,信贷分配是银行信贷领域的永存现象。银行在信贷配给中,天然倾向于大项目和有资产抵押的项目。在中国以大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银行体系中,信贷分配导致的“流向质量”实际上就是流向大企业、大项目,即信贷资源有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
    因此,企业越能迅速将规模做大,就越能增强对银行的吸引力,增强企业在融资中的谈判地位。随着中国工业经济体系的普遍建立、完善,以及几十年的快速扩张后,未来经济增长将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宏观层面上的这种变化,对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企业越来越多地感受和意识到,未来增长将更多地转向兼并、重组;未来的竞争不仅发生在产品市场上,市场竞争将扩展到企业股权市场,在企业所有权市场上的竞争将越来越白热化。企业规模越大,在大中型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企业的融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在产品和所有权的全面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金融改革消除中国企业产能过剩基础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能压缩,实际上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而已。产业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实现产业升级了,过剩产能也就没有了(显然不会去升级没有需求的产能)。从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看,不能靠拉长经济低迷时期来自动淘汰过剩产能。中国当前产能过剩现象决不是单一经济周期的现象,即产能过剩是非周期性的。从传统的钢铁、水泥等基建行业,到光伏产业等代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国的产能过剩是普遍的、全方位的。
    在钢铁行业内部,越是高端的板材领域,产能过剩就越是严重,相对低端的线材领域,产能过剩反而不是很严重,甚至没有。中国产能过剩的解决,不能用逆经济周期的传统思路,即总需求扩张政策;结构调整也未必有效,新兴产业、传统行业的高端产品领域,产能过剩也是“重灾区”,因此产业升级的思路对产能过剩问题也未必起作用。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因素也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可行和有效途径。从高端到低端,中国企业产能普遍过剩的现象说明,金融是比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更为重要的、造成中国企业扩大产能的“圈地情结”的因素。在中国现有的经济、金融格局下,企业的经营导向不是追求最优规模和产品创新,而是追求最大规模。因此,改革现有金融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发展融资方式。尽管近年来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创新模式不断出现,尤其是私募债、中小企业债等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形式发展,为中小企业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但在整体上,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模式仍未被打破,未来需要在规模上做大现有的多种债券融资模式的同时,仍需加大力度创新发展适合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直接融资模式。
    其次,要加快改变大中型银行主导的商业银行体系格局。虽然我们已引入了村镇银行和中小贷款公司等新型小型化金融机构,但其发展仍未成气候,还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对小微金融机构的设立仍然设置了较高的门款,较多的经营限制。未来需要降低门槛,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比如在现有3个金改试验区的基础上加大试点力度,设立更多的金改试验区,进行更多元化的试验,让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遍布中国城乡的最多银行网点。(来源:FT中文网)

Tags:胡月晓,如何破解中国产能过剩迷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