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春 马骏 林家彬: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
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因势利导相结合,完善基本的制度政策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相结合,提高政策针对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小企业乃就业之基;创新是强国之路,中小企业乃创新之源。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从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大战略意义,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处在加快调整、深刻变革的重要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环境,充满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利有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市场容量增加,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发达国家经济转型、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兴起,有利于中小企业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在全球分工和产业链中位势;后危机时期全球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加快,为中小企业走出去、获取国际品牌和先进技术提供了机遇;发展中国家经济提速,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模式更贴近当地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未消,中东、北非政治社会动荡加剧,日本重大复合型灾害影响深远,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和“反倾销、反补贴”增多,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开展国际化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正向高级阶段过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具有专业化优势、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中小企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环境改善和科研投入增加,贴近市场需求、具备强烈创新意识和较强市场适应能力的中小企业将占得市场先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管理的调整,以及我国海外维权能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同时,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也不断增强,突出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劳资争议多发;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土地供应紧张,土地及相关厂房、商铺、住宅价格不断上涨;能源原材料价格走高,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中小企业面临更为紧迫的调整压力。此外,短期内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2月成立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课题组赴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开展了调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进行座谈,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就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咨询了东京海上日动保险、淡马锡富登金融控股等海外公司,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的课题研究报告。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建议: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因势利导相结合,完善基本的制度政策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相结合,提高政策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加大工作力度,重在鼓励创新,重在吸纳就业,重在扶小扶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把发展中小企业摆在重要位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小企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制定科学规划。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完善政策体系,把中央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继续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环境
营造良好环境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方面,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清理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建议组织专门力量,独立客观公正地全面梳理各部门设定的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项目,认真权衡利弊,向国务院提出具体建议。需要取消的,要坚决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应明确准入条件,消除模糊和歧视条款,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同时,变事前审批为过程监管。
二是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费维权机制。按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原则,继续清理与行政许可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建立多种涉企收费维权机制,如建立企业维权投诉网络,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
三是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依据《反垄断法》,重点治理垄断环节延伸和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维护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加快垄断行业国企改革,推进主辅分离,严格限制垄断企业进入非主营业务。
四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统筹公共资源配置,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园区招商、政府采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发展机会。
以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强财税扶持力度
一要建立有利于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梯度税收优惠体系。在流转税方面,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对微型企业营业税统一实行3%的优惠税率,同时赋予省级税务机关适当的营业税减免权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自行选择作为小额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对公益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有偿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及营业税附加。在所得税方面,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型企业统一适用优惠税率,对个体工商户参照个人独资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并适当提高起征点。为简便起见,可考虑对年营业额30万元或5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所得税。这些企业即使能有10%的利润率,年利润也不过3万元或5万元,还往往是全家经营、超时劳动,对他们免征所得税,合乎情理。
二要显著增加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重点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国内外市场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等项目。据课题组测算,2010年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投入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0.25%,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支出,全国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投入约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45%~0.56%、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1%~0.12%。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用三年时间使各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规模翻一番,用五年时间使中小企业的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
三要研究设立小企业贷款援助基金。可考虑对大企业贷款征收一定的利息附加,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直接财政投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划拨,用于建立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体系和小企业贷款担保补贴制度,以推动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加快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建议一是放宽准入,适度放松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二是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允许小银行提高存贷比的容忍度,拓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改善经营环境;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小型金融机构在减免营业税的基础上适当减免所得税,完善担保补贴制度和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了防范监管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可先在民间资金充沛、中小企业多、基础条件好的部分东部省市先行先试,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
进一步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独立核算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制度,提高监管机构对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不良资产比率的容忍度。
同时,还应消除政策障碍,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大力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要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和参与产业配套为核心,以培育主体与完善机制为重点,大力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布局,加快构建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引导,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主体为支撑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继续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增强政府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加大对行业组织、非营利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构建和强化专业性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完善财政补助机制和奖励机制,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各类政策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逐步推动独立评估机构、公众参与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保障政策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及基层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在未来五年各省区市都建立三级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的限制,技术研发能力弱,创新活动少,而国家的科技创新力量和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应大力引导这些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规划,支持引导科研机构开发中小企业急需的技术。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以及技术咨询服务;发挥企业间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联合创新;通过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扶持技术服务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试验、检测、标准认证、技术交易、专利代理等服务;鼓励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帮助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允许中小企业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税前扣除,加强企业设备更新能力。
总结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支持中小企业组建产业联盟,研发共性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共用大型设备、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在产业集群中扶持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自治、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中介服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
完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
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依法行政,避免“一刀切”“强行拉闸”等极端行为。
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鼓励大中小企业间开展技术合作,如日本规定大型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的减排量可计入大企业账户,激励大企业将先进技术和管理向中小企业转移。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中小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应对劳动力供求关系重大变化、保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以帮助农民工实现社会权利为突破口,稳定劳动关系预期,缓解中小企业用工荒和留人难问题;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对工资分配、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等用工问题依法通过集体协商予以确定或调整,在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劳资双方互信合作;建立全国联网的中小企业就业信息平台,消除信息不足带来的供求矛盾;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中小企业用工质量。
目前,五项社会保险缴费相当于员工工资的40%左右,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相应缴费负担较重,建议通过给予社保补贴,减轻他们的社保缴费负担。
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入新阶段,在促进外贸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帮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力的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将更加关注国际贸易之外的业务,而现有政策体系中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服务外包和国际合作方面的措施,建议增加相关支持举措。
可考虑在现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工作中,增加相应的职能和政策手段,也可考虑设计并实施新的支持科目,如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去专项基金等。增加对中小企业各类国际业务的保险额度,提高保险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出口融资、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借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经验,发挥各类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加强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做好中小企业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建议充分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部门职责,重点加强和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充实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力量。时机成熟时,可考虑设立高规格、有权威的专门机构,专司中小企业管理和协调工作。
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分析,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体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统计部门只统计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最需要关注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没有纳入统计范围,不利于中小企业形势分析和科学决策。建议尽快建立普查与抽样相结合的中小企业统计体系,作为应急措施,可由统计部门组织力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加大支持力度和搞好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规范、引导,需要中小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依法开展经营,不断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Tags:侯云春,马骏,林家彬,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
责任编辑:admin